在网络上有个著名的递进顺序:
       轻度、中度、重度、印度。
       有人把这递进顺序形容为“奇葩”,也有人形容为“震惊”,还有人形容为“离谱”,总之不管形容什么,都看着很有道理。
       当地时间6月9号,印度执法局向小米公司、汇丰银行、德意志银行、花旗银行发出通知,又要没收小米被印度政府冻结的一笔资金(555.127亿卢比,折合成人民币大约48.2亿元。这次通知或意味着上述扣押资金将被正式没收。要知道,小米集团2022年经调整净利润为人民币85亿元。这笔资金相当于小米去年净利润的57%)。印度政府的理由是,小米违反了印度1999年的《外汇管理法》,涉嫌“非法向国外实体汇款”。


       小米反驳称,小米印度支付的这些专利许可费都是为了印度版本手机上的授权技术和专利,并指出执法局扣押的数目中有超过84%是支付给高通公司的特许专利费。为什么要用“又”?因为早在2021年底,小米就因这个“授权费”和印度政府闹过一次矛盾。那时印度以“逃税”,要求小米补缴税约6.5亿人民币的税金。小米上诉,官司陆陆续续打了一年多。2023年4月21日,印度当地一家法院再次驳回小米印度的申诉。
       小米是2014年7月进军印度市场的。2015年4月,小米在印度首都新德里举办了第一场海外大型发布会,发布售价为12999卢比的小米4i。当然,更出名的可能是雷军的那句“AreyouOK”2015年,小米在印度建立第一家工厂。目前已达7家,充分响应了总理莫迪“印度制造”的想法,并声称小米手机有95%都是在印度生产的。




       小米联合公司创始人刘德就曾说,小米把印度市场当成母国市场在做。雷军也说“从研发到设计,小米充分考虑了印度消费者的需求”。2017年3月,印度总理莫迪与雷军、蛮牛(ManuKumarJain)会面,并在推特上发文。小米用行动表明对这个市场的尊重。




       2017年第四季度,小米印度将三星取而代之,占据榜首位置。2018年,小米成为印度第一大智能手机品牌。2019年第三季度,小米在印度智能手机出货量1260万台,同年国内智能手机出货量为970万台,这也意味着印度成为小米出货量最多的单一国家。
       2022年年报显示,2022年小米海外收入达1377.86亿元,占比49.8%,海外收入主要来自印度及欧洲。2022年全年,小米在印度21%的市场份额仍是第一,领先三星的18.1%和vivo的15.9%。不过,2023年一季度,印度市场销量排名出现较大变化,三星以20%市场份额排名第一,vivo以17%市场份额排名第二,小米以16%市场份额排名第三。
       小米在印度的策略本来就是薄利多销,再加上各种成本开支,这次罚款几乎让小米十年白干。当然,小米还有上诉的机会,但赢的概率很小。除了小米,vivo,OPPO等手机也被不同程度的扣押金、交罚款(幸亏荣耀跑得早)。小米剩下也只有无声的抗争,据印度《经济时报》报道,有小米印度公司的员工表示,该公司的员工人数已从1400~1500人减少到约1000人。
       印度政府并没有收手的打算,近期提出,智能手机制造商之后如果想在印度本土建立相应的供应链,须将手机企业的首席执行官(CEO)、财务官(CFO)以及技术和运营等高层管理人员换成印度人。印度政府还指示他们,将合同制造工作委托给印度公司,开发有当地企业参与的制造流程,并通过当地经销商出口。政府官员特意“关照”中国公司要遵守法律,不得在印度逃税。
       不可思议的印度
       实战派学者汪涛有本书叫《不可思议的印度》很有意思,去印度做生意的一定要先看看,免得像小米集团这样,在印度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


       我们往往想当然认为,中印都是五千年文明古国,都受过西方殖民者盘剥,都是14亿人口大国,都面临发展的问题,都是亚洲国家.....但印度和中国注定不是一路。印度历史上基本处于分离状态,今天的印度在独立前是由554个土邦国联合起来的。因为长期处于分离状态,导致印度拥有惊人的1652种语言,光印度货币卢比上就有14种不同的语言。别说一个城市与另一个城市,可能村子与村子的语言都不相同。
       对于印度:
       只有完全不合逻辑的,才有可能符合逻辑。
       只有完全不合常理的,才有可能是常理。
       只有完全说不通的,才有可能说得通。
       只有完全不可理喻的,才有可能是可以理喻。
       只有完全不合常识的,才有可能是印度最基本的常识。
       有人把印度文化称为是“乞丐文化”,有一定道理:
       欧洲乞丐是这样的:穿得西装革履,甚至还喷点香水,面前放个礼帽。一位女士往礼帽里放一个欧元。
       乞丐用纯正的伦敦音:“Thankyouverymuch”(非常感谢!)
       女士微笑着回答:“it'smypleasure”(不用客气)
       乞丐:“youaresobeautiful”(您太美了)
       女士:“Thankyou,byebye”(谢谢,再见)
       美国的乞丐是这样的:拿枪顶着你的脑袋,“Money,Money”(钱,钱)。
       你把钱包掏出来给他,他把所有现金拿出来,把钱包还你。
       “Anymore”(还有吗?)
       “NO”(没有了)。
       然后乞丐从现金中拿出20美元,让你打车回家。
       中国的乞丐是这样的:给你作揖,“大哥,大姐,大爷,恭喜发财!”。
       钱不论多少,如果您给个1块、5块的,乞丐马上说“谢谢,谢谢!一看就知道你真是好人,菩萨保佑你”。如果你一下给个50的,乞丐能跪地上给你磕个响头;如果你要是给个100的,他能把人行道地砖给磕破了。
       印度的乞丐是这样的:你多看一眼,他就会跑过来,用手不断喂到嘴边。这是印度乞丐标准的要钱动作。如果你给了10个卢比,其他的乞丐会一拥而上伸手讨要。收了10卢比的乞丐把钱放好,又把手伸出来,直到把你的口袋掏空为止。


       乞丐只是一个表象,其实说的是一种思维。对待印度乞丐,你根本就不应该去看他们。他们跑过来,你该立即坚决地表示“No,no,no”(不能做的事情立即坚决拒绝)。如果愿意给几个卢比也可以,给完立马哄他们走“Go,go,go.....”(让对方知道这就是最低价)。
       按中国市场的商业思维,今年招标价是100元,明年原材料上涨,是可以价格调整到120元的,客户也都能理解。既然如此,就吃一次亏这次不涨价了,权当维护客户关系,等明年再说。印度不是这样的,如果你报出100元的价格,永生永世只能比这个价格更低,绝不能高出这个价格,原材料价格、生产成本上不上涨和买家没关系,而且印度法律也是这么规定的。
       如果说私企不受法律保护,完全是市场自发行为。那印度客户凭什么再砍价呢?你太小瞧印度人砍价的本事了。要谈手机采购价格,印度客户会把手机200多个原配件所有价格全搞清楚拿给你,然后再加上4美金的加工费为基础跟和你谈。无论你给什么价格,采购都会说“太高、太高了”;无论你送什么配件,采购都会说:“太少、太少了”。经过几次、十几次谈判,一次又一次折扣,吐血签完合同,最后的尾款你还不一定能收回来。
       所以,与印度人合作,合同必有一部分钱收不回来。你要从一开始就作好坏帐的准备,要么是收到全款再发货!你说印度人做生意这么精明,为什么会在买俄罗斯航母,美国武器的合同里开出高出正常水平那么多的价格呢?这就是水分,美军不是也爆出过一万美元一个马桶,一千美元一个咖啡杯吗?花式腐败地球人都是无师自通。
       印度人砍价厉害,厉害到把朋友砍光了(就像拼夕夕帮我砍一刀一样)。印度人是无论如何,花费多少时间,都要把价格砍到位的(不砍价不开森)。中国商人就不是这么考虑的,会把时间、人力、材料成本都计算在内,价格如果在合适范围内就行了。中国人卖东西时喜欢搞降价促销,薄利多销跑量。印度人看中国人总是没日没夜地加班加点,节假日也不休息。别人一个星期干的事,中国人半天就能干完。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
       在印度人时间是扭曲的。如果一个印度人早上十点说15分钟后来找你,那他今天能不能来就不好说。如果印度人说5分钟后来,基本上他上午不会来,下午能来就不错了。要说onesecond(1秒),那可能是5到10来分钟。印度人对时间机会成本几乎没概念,精密加工你敢让印度人去操作,蛋哥只能说丢硬币猜正反面一样。
       印度本土最大的“廉航”航空靛蓝航空,一次性向空客公司采购500架A320系列客机。印度记者尖锐提问:既然买了大量A320客机,那么空客是否计划在印度建生产线?这样不仅空客获利,印度也能借机学到管理经验和技术,发展国内民航制造业。空客CEO委婉回答:首先空客在印度其实有很多制造相关业务,其中不乏像培训、客服、售后这样的“重要业务”。可惜的是,如今空客在中国天津已经有一条生产线,第二条生产线也在建设当中,目前每月75架产量已经饱和,已无增加产地考虑(门都没有)。






       印度制造有可能代替中国制造吗?
       几乎不可能。工业文明最重要的核心是工业研发和生产能力,尤其是制造业能力。经济上崛起并不能代表工业文明,中东土豪仅靠石油资源就可挤入全球人均GDP排名前几位,但还没资格成为人类工业文明的中心。宇宙大国韩国频频对中国指手画脚,但无法掩饰其在制造业的偏科,什么都想做(2022年新增人口24.9万人,中国是956万人),到头来只能挑一些附加值较高的制造业。美西方制造业整体衰落,整个加起来和中国的产值相当,工业研发能力还占有一定优势。当习惯用美元铸币税各种套路剪全球羊毛,就很难把苦哈哈的制造业当成营生的主业。
       美国把遏制中国的希望完全寄托在印度身上,是病急乱投医的反应。贸易战、科技战、生物战都输了,南海、台海斗不过,香港、新疆、西藏都失去抓手......怎么办,在线等答案?经快绝望之际,印度跑过来送温暖,我来帮你!完全不用担心美印走近,就等着美国把最后仅剩的制造业喂到印度人嘴里。这不是什么坏事情,印度完全有能力把美国制造业榨干抹净,我们反而要祝福印度,在美国的帮助下跑步进入发达国家行列。


       怕印度在边境闹事?中印虽然之间有漫长的边境线,但中国枕着青藏高原入眠。你什么时候见过,二楼住户伸出头跟六楼住户吵架,能吵赢的?中国制造物美价廉,印度只能用高关税来保护本国稚嫩的制造业,开放市场连招架的气力都没有。中印不存在产业竞争,印度还没入门,中国已经在爬楼了。中国肯定会面临低端产业外移的问题,印度应该搞好营商环境,而不是急不可耐地“竭泽而渔”、“杀鸡取卵”,天天找邻居骂架来掩盖家里打孩子的声音。


       印度人,到国外就“牛”了
       印度把牛粪计入GDP,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超越美国。当中国人埋头苦干、拼命追赶世界科技巨头,以为快要追上国际先进水平时,却匪夷所思地发现:印度人直接“接管”了美国的企业国际科技巨头的CEO(首席执行官和其他高管)。英国现在就已经是印度人当家了,莫迪在美国国会山上更是直言不讳:在美国有数百万杰出的印度人,他身后就有一位,是美国副总统(卡玛拉·德维·哈里斯)。


       除了谷歌与微软,摩托罗拉、百事可乐、诺基亚、软银、Adobe、SanDisk、联合利华、万事达卡、标准普尔......这些在中国人心目中轰雷贯耳的国际巨头,其CEO级别的高管位置居然都被印度人拿下了!


       如果仅仅某些知名公司的CEO是印度人,可能还不足以让人感受到不可思议和震惊。谷歌董事会的13位高层领导中,居然有4位是印度裔。早在2005年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就显示,硅谷三分之一的工程师是印度裔,高科技公司里7%的CEO也都来自印度,中高层管理者中印度人的比例更高。
       中国某些精英只要子女能进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就要敲锣打鼓了。而印度人直接担任欧美知名商学院的院长。2010年7月上任至今的该学院第10任院长尼廷·罗利亚是印度裔,他也是哈佛大学102年历史上的首位外裔院长。芝加哥大学布斯商学院院长苏尼尔·库马尔是印度人。前美国西北大学凯洛格商学院院长、2011年5月至2013年3月出任欧洲工商管理学院院长的迪帕克·詹恩,也是印度人。
       相比之下,中国人在美国高科技企业中的能获得管理岗位不仅凤毛麟角,而且还在全线溃退。清华北大等毕业留在美国的,也只能当工程师、架构师。原来硅谷被称为IC的天下,I指Indian,C指Chinese。但现在,硅谷快改名叫“印度谷”了。
       是印度人语言能力强,英语是母语吗?华裔二代也没几个会说中文,印度人语言能力再强,能强得过美国白人吗?是印度人抱团,处处排挤中国人吗?能力差就是能力差,不要找借口。
       中国是有MBA教育,有两类。一类是“成功人士”花几十万元镀金的MBA或EMBA班。这种MBA班学不到什么,关键是认识什么人,形成什么圈子,幸运的话泡个明星,抱个大佬大腿。另一类是高考后直接进入的工商管理类专业学习的本科学生,缺少实际操作的岗位,专业技术更谈不上精通。
       印度不是这样的,无论技术专业是什么,都至少有一个MBA学历。印度人的沟通能力很强,不是简单的“能说会道”,而是善于倾听,能抓住重点。如果你不懂技术和专业,听再多也是对牛弹琴。一个人能把所有问题解决了,而中国企业需要请五个不同专业的人过来处理。犹太人同样是专业和管理能力都超强的民族。所以,中国缺乏真正科学专业的管理培训,而不是大量以佛、道、中华传统文化甚至易经、算命、成功学为装点门面的,所谓企业培训。
       语言再溜,也只是一门语言。呼吁“现代社会缺乏的是复合型人才”的,印度人的管理能力不是古印度人教的,而是印度独立后不断培养的。倾听之后是“理解”和“表达”。中国人都懂中文,但有几个人善于用中文表达?连经理都不理解自己的产品和技术,又怎么能把产品的优点表达出来,推荐给客户呢?要想表达清楚这些,不仅要理解具体的专业技术,还要善于比较技术的概念原理,另外还要对市场、客户需求、行业发展等都具有深刻的理解和把握。
       印度人强大的管理能力在印度没有用武之地,因为印度缺乏经过现代科学和管理培训的底层劳工。但是,当印度管理人“出口”到国外,有了其他国家高素质员工的支持,他们的价值就体现了。印度人在发达国家的企业当了高管,手下有不少中国人,但是这些中国人很难升迁,到了中层的位置,已是天花板。为什么呢?并不是印度人排外,而是印度人不希望中国人接触到企业老板。一旦中国人做了高层,就会和美国老板说,“经过我的仔细核算,你这300个人的公司,其实只需要30个人就可以了!”美国老板问:“如何做得到?”中国人说:“晚一个小时走,免费提供晚饭;晚三个小时走,有夜宵吃;晚六个小时走,回家打车报销!”
       印度人很讨厌这种工作方式,欧美白人也不喜欢没黑没夜的干活,所以本地土著和印度裔高管严防死守,不让中国人升职。中国人在欧美职场得不到重视,一气之下就回国,然后把“美国的精华”都带回来了,什么“劳务派遣”、“保险中的这也不赔那也不赔”、“存款如何变成理财”这些都是从美国起源的,在中国壮大的。而印度人回国,带回去的是“懒散闲适、干一天歇一天”。马斯克把推特里面的印度人全部开除了,印度人不骂马斯克,却骂中国,说“马斯克在中国学坏了!”“他要是没去中国,他怎么会知道推特不需要3000人,只要30人就够了?”




       如果说,在制造业和工作效率上,中国已甩出印度十万八千里,但在管理和沟通能力上,印度人则回甩中国人二十一万六千里。论顶尖大学的人才流失率,中国最多只能排到第二,恰恰是印度排在第一。在印度,印度理工大学和新德里大学的学生读完书了,几乎都是去发达国家的。
       印度人太爱占小便宜了,结果聪明反被聪明误,一不小心就把国家给耽误了。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