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苏联各飞机制造企业都十分醉心于技术的“变通”,这让外界很难借鉴效仿。碰上中断飞机新型号审核之时,所有的创新之举均被认定为改进升级,于是就有了图-22M。而与其对应的则是另一个极端,那就是只要改进就会被认定为新型号。

据了解,苏霍伊是在苏-7之后走上后一种道路的,苏-9比较接近苏-7,后来的苏-11则几乎全面借鉴苏-9,仅在翼下挂架等极微小处有所区别,其中苏-9拥有4个挂架,而前者为2个。当然,这些挂架都是用于K-8(P-98)空空导弹搭载需求的。

其实,苏-11在吸收苏-9三角翼等构造的基础上,另外还在燃油系统等方面借鉴了苏-7B轰炸机的特点。据悉,上述系统的安装进一步增加了该机的航程,并让其外形有了显著区别。由于机头增大,导致苏-11愈发呈现圆筒构造,显得失去了不少灵气。基于上述特点,苏-11因此被一些人称作“飞行的钢管”,如果从细节查看的话还是很合适的。

据悉,苏-11同样搭载了安装红外和雷达导引头的导弹,一旦锁定对方轰炸机目标时,该机便会同时发射上述两款导弹,试图以此干掉来袭对手。对于美苏两国而言,截击机的研制都旨在对来袭轰炸机进行有效拦截。不过在实际情形下,双方均十分小心地避免危险状况发生,因此导致截击机成了十足的摆设,始终没有参与实战并获取有效战绩。特别指出的是,所谓实战仅限于彼此之间的直接战争,而不是借助代理人进行较量。

苏-11在借鉴苏-9过程中虽提升了整体性能,但仍无法令苏联军方满足。通常情况下,苏-11需要在地面引导作用下进行作战,虽配置了功能强大的雷达,不过其飞行员仍无法独自锁定目标并予以展开攻击。基于上述现实表现,苏联方面很快就用苏-15代替了苏-11和苏-9。值得注意的是,苏-11因服役过晚而影响到研制数量,在3年时间内仅仅推出了100架。1983年,苏联军方退役了最后一架苏-11。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