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大时代的生存智慧(十八):文人与武夫。 光绪三十三年,52岁的徐世昌终于担任东三省的第一任总督,手握北洋第3镇精兵,成为清朝末年早期的东北王,镇守着大清王朝在关外最后的退路,因为管辖着清朝的龙兴之地,也被视为清朝九大疆臣之首。

自从光绪十二年科举中进士而入清廷翰林院,他在这个清水衙门一待就是9年,尽管饷银很少,生活清苦,徐世昌仍然多次拒绝了外派地方的机会,毕竟想要走的更远,身居京城更具优势。徐世昌的苦心孤诣也得到了极大的回报,在晚清的庙堂之间,徐世昌绝对是功成名就的典范。他也把为官之道总结为8个字,分别是圆通,沉稳、柔韧和机警。

对于“圆通”的把握指的是接人待物要八面玲珑,例如身具3省籍贯,徐世昌对于每省的朝廷要员都会联系乡谊,从不偏薄。而即使与北洋系的袁世凯私交甚好,却又主动接洽南洋张之洞等名臣,一方面帮助袁世凯推翻清廷出谋划策,却又与清廷的皇族们称兄道弟,这些都是圆通的表现。

而“沉稳”则需要足够的阅历与心态的调整。对于小事情要有唯诺的谨慎,而担当大事之时则要处变不惊,当断则断。戊戌变法期间,面对光绪皇帝密诏,他当即立断,指点袁世凯投靠慈禧太后,既拯救了袁世凯,又保全了北洋军。

但是最难做到的是“柔韧”。在宦海浮沉,很多人不懂得以退为进,经常是遭到打击后就一蹶不振,但是徐世昌则不是这样。在风云变幻之际,他能主动退隐,清朝倾覆后他急流勇退,袁世凯称帝后面对封官许愿他再次归隐,其后却能以文人辖制武夫,等待机会东山再起。

最后是徐世昌狐狸式的机警,过于谨小慎微,也为他获得了“水晶狐狸”的戏称。但是作为北洋王朝唯一一位没有一兵一卒的文人总统,徐世昌对时局的把握必须坚持做到未雨绸缪,否则将会是一败涂地。这种机警也是一种耐心的体现,对于时局不稳则悄然等待,绝不鲁莽,而时机成熟才会果断出手。发生在段祺瑞与黎元洪府院之争期间的张勋复辟,徐世昌的一系列举措将这种性格体现的淋漓尽致。

对于这8个字的宦海秘诀,徐世昌一生秉持,最终得以在庙堂之上登峰造极。但是在北洋军阀混战时期,以文辖武的徐世昌只能借力打力,以至于各大军阀混战中被心直口快的张作霖称为“渔人”而贻笑天下,精明了一辈子的徐世昌,最终在名声上还是败给了一介武夫。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