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市致力于打造微短剧生态友好之城,黄山市把微短剧产业作为高端服务业的重点攻坚方向之一……安庆、黄山两市先后“官宣”布局微短剧产业。

那么,当下的微短剧产业是处在风口还是已日暮途穷,未来的走势如何?微短剧能否带火一座城、一个村,破圈能力到底多强?对标“短剧之都”西安,安庆、黄山两市还欠缺些什么?围绕上述问题,日前,本报记者采访了微短剧从业者、学术专家以及相关业务管理部门负责人。

入局微短剧赛道——

是恰逢其时还是吸入“尾气”?

2024年11月29日,安庆市举行微短剧生态友好之城首发短剧开机仪式,现场还举办了“星河计划”短剧明星训练营启动仪式。仪式上,安庆市提出将全力打造微短剧产业链,不断推出传播主流价值、引领行业发展的微短剧佳作。

2024年11月20日,黄山市召开影视(网络微短剧)产业发展座谈会,并提出积极抢占影视发展新赛道,全力推动影视产业全产业链发展。在座谈会召开前后,多部微短剧在黄山市开机:11月2日,《妙手神医》等三部微短剧在歙县开机;11月16日,《茶香暖时光》等四部微短剧在祁门县开机;11月26日,《少年歌行·雪落山庄》《夫人请动心》两部微短剧在徽州区开机……

道莫盛于趋时,时之逝也,势亦变蔫。此时,安庆、黄山两市布局微短剧产业,是站在了产业发展的“风口”,还是步该产业的“后尘”、吸“尾气”呢?

2020年8月,国家广电总局在备案系统新增“网络微短剧”板块,微短剧成为继网络影视剧、网络电影、网络动画片后第四种官方认可的网络影视作品形态,2020年也因此被称为“网络微短剧元年”。2021年至2023年,微短剧呈爆发式增长,备案数量、用户规模、平台布局均快速发展。

看微短剧的人,比点外卖的人还多。中国网络视听协会发布的《中国微短剧行业发展白皮书(2024)》显示,截至2024年6月,我国微短剧用户规模已达5.76亿人,占整体网民的52.4%。据预估,2024年我国微短剧市场规模将达504.4亿元,同比增长34.90%。预计到2027年,我国微短剧的市场规模将超过1000亿元。

但是,对微短剧的未来并非全是叫好之声,唱衰的观点也同时存在。2024年6月,国家广电总局下发《关于微短剧备案最新工作提示》,要求微短剧需按投资额分类分层审核,未经备案的作品不得上网传播。2024年10月、11月,国家广电总局又先后下发加强对“恶婆婆”“霸总”微短剧管理的提示。新规出台后,有观点认为微短剧产业只是昙花一现、好景不再。

对此,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姚建华认为,随着微短剧体量的持续提升以及政策引导的常态化,微短剧将告别“野蛮生长”与“低俗化”之路,走向规范化、精品化方向。转型会给微短剧行业带来一定阵痛,但未来还有很大发展空间。“微短剧兼具意识形态与文化产品的双重属性,‘微’的只应是体量,而非价值;‘短’的只应是时长,而非品质。拿出匠心,扛起责任,相信微短剧能走出一片新天地。”姚建华说。

“当初熬夜看小说,现在熬夜看短剧。目前来看,微短剧市场也不乏口碑不错、令人难忘的优秀之作。”作为从业者,执导《雪鹰领主》等多部影视作品的青年导演童辉认为,刚刚新兴起步的微短剧确实暴露出类型化、同质化等问题,但相关部门在加强规范的同时,也陆续推出扶持政策,鼓励微短剧与时代同向、与人民同心、与创新同行,微短剧产业正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期。

发挥“支点”作用——

微短剧能否撬动千行百业?

2023年3月,古装仙侠剧《长月烬明》播出后,取景地之一的蚌埠市直接受益,连续数日占据微博热搜榜,成为网红旅游打卡点,“两山一湖”夜市经济集聚区游客接待量日均一度突破12万人次。

近年来,一部剧带火一座城的事例并不少见。《狂飙》带火取景地广东省江门市,《繁花》带火上海市的黄河路,《去有风的地方》助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游客接待量同比增长67.39%……

为推动实体取景地跟随微短剧的热播“出圈”,2024年1月,国家广电总局下发《关于开展“跟着微短剧去旅行”创作计划的通知》,并列出了8个创作方向,其中包括乡村振兴、历史文化名城、非物质文化遗产等。

2024年12月5日,“跟着微短剧去旅行”创作计划第五批推荐剧目发布,黄山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与央视频融媒体发展有限公司联合出品的《梦笔不能停》成功入选。此前,黄山市拍摄的《我朦胧的夏季啊》《铁拳无敌杨芊芊》已成功入选第四批推荐剧目。

近期,黄山市的微短剧好消息可谓接连不断。2024年12月9日,在2024中国旅游集团化发展论坛上,《微短剧:黄山文旅融合发展的新名片、新动力》入选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地方范例。

一个个奖项的背后,是黄山市在“微短剧+文旅”方面积极大胆的探索实践。2023年6月,位于黟县洪星乡红光村方坑村民组的“方坑岭强乡富村影视基地一期”建成并投入运营。截至目前,已有《两山恋》《狙击精英之纳米危机》等22个剧组前来取景拍摄,其中《两山恋》还在首届国际短剧艺术节上荣获最佳华语短剧奖。伴随着一个个剧组的到来,方坑村也悄然发生了诸多改变。2024年1月至11月,前来取景的剧组共聘请临时演员、剧务等3200余人次,惠及周边群众400余人,并掀起回乡务工热潮。基地内的37处“微景点”让取景地、打卡地相辅相成,实现了线上与线下同频共振、影视与景区互促双赢。2024年1月至11月,累计接待游客2.3万人次,助力村集体增收22.5万余元。“周边许多闲置的民房现在都派上了用场,供剧组办公、演员居住等。”红光村党支部书记金玉琴说。

从方坑村的探索与实践来看,受益的并非仅有“微短剧+文旅”,还有“微短剧+乡村”“微短剧+农产品”等。

而在安庆市,微短剧则成为撬动闲置资产的“支点”。坐落在安庆市宜秀区大桥街道的一家家具城闲置多年,2024年11月,宜秀区开始将该闲置家具城打造成集拍摄、制作等为一体的微短剧工坊。在6000余平方米的工坊内,计划布置20个不同的拍摄场景。今年3月建成后,每年可供拍摄微短剧50部以上。

据悉,未来安庆市还将努力打响“微短剧+戏曲”这一品牌。“青年演员要培养戏曲和微短剧两种表演能力,提高驾驭舞台和视频两种表演方式的艺术水平,以戏曲促短剧产业发展,以短剧产业繁荣反哺戏曲创作。”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安庆市文联主席韩再芬提出。

对于微短剧的破圈能力,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微短剧专业委员会副会长、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范志忠认为,在文旅、乡村、品牌等领域,“微短剧+”已展示出超强的融合、助推作用。“思想破冰,天宽海阔。将优质微短剧与地方文化、现代消费市场以及新兴产业结合,可以吸引观众、传递信息,并实现经济与社会效益的双赢。”范志忠说。

对标“短剧之都”——

探寻交集共性与短板差距

伴随着微短剧的火热,千年古都西安悄悄新增了一个名字“短剧之都”。据“西安发布”报道,2023年全国微短剧60%以上出自陕西,西安团队承制的微短剧占到整个微短剧市场爆款量的80%。伴随着微短剧的火爆,西安的豪车、直升机租赁市场跟着火了,当地群众演员的收入也随之水涨船高。

微短剧市场为何在西安火爆?西安市社会科学院历史文化研究所所长周荣认为,西安是国家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城市,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和文化产业的先发优势。

与西安对比,不难看出,布局微短剧产业的安庆、黄山两市同样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安庆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黄梅戏传承发展基地,拥有200多家文艺院团、2000多名戏曲表演者、5万多名文艺创作者以及58处国家级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而黄山市则有56家61处A级以上景区、310处中国传统村落、4700多处古民居、千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八千处历史文化遗存、百万件文书文献,整座城市就是一座没有屋顶的博物馆,可为微短剧拍摄提供丰富的视觉素材。

为助力微短剧产业发展,2024年9月,西安市在制定出台《西安市促进文化旅游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支持政策》中提出,微短剧平台分账收入达到300万元、600万元、1000万元以上的,分别给予第一出品方每部作品5万元、10万元、15万元一次性奖励;对入选国家广电总局优秀微短剧的,给予每部作品20万元一次性奖励等。

2024年,安庆、黄山两市也出台了微短剧相关奖补政策。其中,安庆市下达专项资金509万元,用于设立微短剧创投专项引导资金,并将以市文旅集团为投资主体,采用市场化的操作方法,通过全额或者份额投资的方式参与微短剧创作、拍摄,实现快速“种草”和放大引流效应。2024年9月,黄山市制定出台《黄山市影视(网络微短剧)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6年)》《黄山市影视(网络微短剧)产业发展扶持政策清单(之一)》,计划用3年时间投资1亿元以上,在拍摄基地建设、服务平台搭建、企业入驻补助、优秀作品奖补以及金融信贷等方面给予支持。

“虽然我们都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都出台了相关奖补政策。但与西安相比,我们在企业数量、企业实力以及创作人才等方面还存在着明显的差距。”黄山市文化和旅游局广电科科长赵晓晶说。据业内估算,目前西安市共有短视频制作公司200多家。而安庆、黄山两市,目前则分别仅有13家和23家。

“先发地区已将剧本、成片审核缩短到6个工作日内,安庆市要积极争取省级支持,开通内容审查、审批绿色通道。”在安庆市宜秀区举办的微短剧产业发展“头脑风暴”座谈会上,星际数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景龙提出。金科文化副总裁田天提出,当务之急要加快算力基础设施建设,尽快建成运营人工智能算力中心,提高图像渲染、视频创作能力,尤其是在推理算力上加大投入。

不难看出,从业者们的意见建议,正是安庆、黄山两市在发展微短剧产业方面未来努力的方向。

来源: 安徽日报作者: 袁中锋 陈成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