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长河》塑造的臣子形象都各具代表性,像陈潢,靳辅这样的名臣,一心治理黄河为皇上排忧解难,这样的清官能臣难得一遇。

而徐乾学高士奇又是截然不同的两种官员形象,一种倾向于明哲保身,不敢将自己置于任何的险境。 一个靠“怂”走遍天下,从皇上面前怂,到大臣面前怂。 就连犯人想要把更多的实话告诉他,徐乾学也怂得不敢听。

但高士奇却不同,他深谙为官之道若不争就会被踩在脚下,因此一路高升。 直接成为了被康熙看中的高相,与索额图,明珠这样的老臣大臣齐名。 还有一类官员是索额图和名珠,两人有所同而有所不同。 相同之处在于他们作为清朝功臣,掌握着绝对的话语权,就连康熙也要受到他们牵制。 尤其是年轻时的康熙,处处都被索额图和明珠压制着。 但不同的是索额图更贪,而明珠更贼。

在剧中被重点刻画的官员便是索额图和明珠,他们在历史上就是有名的清朝官员。 只不过所做之事不同,便迎来了不同的结局。

剧作借黄河水患处罚贪官王光裕一事,就能看出索额图和明珠的不同。 王光裕贪墨黄河河道工地饷银,以至于在洪水来临之际,不少河道工从未拿过饷银。 再加上保命,不愿在堤坝上白白送命,作为河道总督的王光裕就是罪魁祸首。

而推荐王光裕的恰恰是索额图,王光裕所获钱财两还要再上供到京城。 而拿到这些钱的便是索额图以及他这一脉的其他官员。 当皇上忧心黄河水患下令问责时,索额图看形势不对,牺牲王光裕保全自己,心黑手狠,眼里只有他自己。

但在这件事情上,明珠的做法却是力保王光裕。 但他保的并不是王光裕贪墨饷银的狗命,而是要保王光裕能够进京,将自己如何贪污以及饷银的去处交代清楚。 他这样做显然与索额图是对着来的,但明珠的心思不难猜,他是为了让索额图的罪定得更死更真一些。

然而王光裕此事却并不足以影响索额图的根基。 皇上在看到索额图手中的账本时,第一反应就是为息事宁人烧毁账本,索额图逃过一劫。 明珠则审时度势,明面上又与索额图站在了一条阵线上。

可以说索额图和明珠在官场上,一旦有相同的利益需要守护时便会站在一起成为队友。 但明珠自知有机会可以扳倒索额图时,也会不遗余力地成为对方的敌人。 而这也是官场中的常见关系。

不过索额图和明珠虽然同为康熙的左膀右臂,功用却是截然不同的,索额图此人更为强势狠辣。 但明珠却很懂得看形势,他怼得了索额图,稳得住皇上,还能帮得上靳辅,他才是《天下长河》里的第一横。

靳辅被王光裕污蔑成贪官,险些杀头时,明珠保的是靳辅。 同时在押解进府回京的过程中,他还提醒自己的手下人一定要好好对待靳辅,让他安全舒适地抵达京城。 但此时靳辅的身份是罪臣,如果按照常规更应该是向于振甲一样对一位罪臣嗤之以鼻。

而明珠的这一做法显然是猜透了皇上的心,如果真想杀靳辅,必然当下就会做出决断,大可不必费尽心思的将靳辅押解回京。 于是明珠明里暗里的一直保护着靳辅,让他得以平安的进了京城。 并且让靳辅留了一条命,有机会坐到了河道总督的位置上。

如果没有明珠的保护,可想而知索额图会对靳辅做出什么。 就像当初心情急切地杀了王光裕一样,也让靳辅送命。 从而坐实饷银是被靳辅贪污,就不会再查到他们的头上。 而明珠与王光裕之间没有直接的牵扯,更与他们的饷银无关,于是保靳辅,保的就是大清的仕途和康熙的心意。

明珠的猜测分毫不差,皇帝给靳辅每年加官进爵。 但他本身并无作为,显然就是要给他一个更高的官职。 而前期的年年高升,无非就是为如今做好铺垫。 明珠看到了这一点,也明白靳辅的确是个能人,又真正能为皇上排忧解难,才会做出力保之举。

而与索额图之间,明珠更是很懂得拿捏其中的分寸。 必要的时候他倾向于索额图,无非是让对方明白,在某些时候他们是利益共同体。 但大部分时候明珠做的就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明着跟索额图对着干,当面对索额图时,私下里却一门心思的招揽有用的人才。

明珠与索额图最大的不同就是他与南书房的同僚不同。 他的真正目的不是为了与康熙站在对立面上,做那个皇上的眼中钉。 而是要成为康熙的心腹,于是在王光裕这件事情上,明珠可以陪皇上演戏。 皇上也愿意选择明珠和自己完成这场大戏。

在调查王光裕这件事情上,明珠也的确出了不少力。 将事情查得清清楚楚,真正成为皇上身边可信的有用之人。 而在皇上忧心时明珠也是能稳得住皇上的人,他的圆滑世故康熙看在眼里。 但也明白他的确是向着自己的可用之人。

在收复失地这件事情上,就能看出明珠的重要性。 在皇上发火怒斥太子和工人时,索额图平息皇上怒火的话,对康熙而言并没有实质性的作用。 但明珠却说了几句大实话,就让康熙瞬间平复了心情。 真正将注意力放在了收复失地这件事情本身,而非继续发火。

明珠较之同级别的索额图,更懂为官之人的处世之道。 他会举荐贤才,也会真正去力保那些有用的能臣。 即便朝廷之上风云涌动,他也能够看清形,站在正确的队伍里。 可以说明珠作为《天下长河》里的第一横,绝对是拥有大智慧的狠人。

无论是明珠的忧患意识,或是他慧眼识珠,善于揣摩人心的本事。 都足以让他在明争暗斗的朝中站稳脚跟,真正成为对康熙帝而言有用的人,而非绊脚石。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