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曾想过,被子弹击中是一种怎样的体验?电影中那些中弹后仍能奋勇作战的情节,现实中却极为罕见。防弹衣虽然能提供一定程度的保护,但并非绝对安全。当枪口对准你时,那种无法抑制的恐惧感,并非没有道理。如果你对此感兴趣,不妨关注并点赞,我们即将展开讨论。

被子弹击中的感觉,如果忽略击中部位的差异,根据众多幸存者的叙述,大多数人在被子弹击中时,由于子弹速度极快,他们几乎无法立即感受到疼痛。这是因为在受到致命伤害时,大脑会迅速进入“生存模式”,肾上腺素激增,心跳加速,身体机能瞬间达到超常状态。但这种状态转瞬即逝,很快,强烈的冲击感和灼热感就会席卷而来,仿佛被无数蜜蜂蜇伤。这种痛感只是暂时的,随后,大脑会告诉你,你已经中弹了。紧接着,难以言喻的剧痛会迅速袭来,伴随着身体的抽搐,而在失去意识前,你可能会感觉到温暖的液体流遍全身,那是你的血液。

如果子弹不幸击中了大动脉,心脏泵血的压力高达83毫升每秒,血液可以喷射到10米开外,短短几秒内,出血量就可能达到1000毫升,几乎立即致命。而如果直接命中头部,由于大脑本身没有痛觉,你可能连疼痛都感觉不到,大脑会瞬间受损,无法传递痛觉信号。

历史上曾出现过如“达姆弹”这样的子弹,它们在进入人体后会爆炸,造成极大的痛苦,但现在已经禁止使用。另外,高射机枪的子弹如果击中人体,几乎可以立即致命,没有太多痛苦。在影视作品中,中弹后仍能站起来继续战斗的情节,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早期的子弹口径较大,穿透力强,通常不会留在体内,而是造成贯穿伤。但随着二战后子弹向小口径发展,强调子弹的停滞力,杀伤力反而更强。

子弹在发射后并非直线运动,而是高速旋转,击中人体时,肌肉组织会被迅速撕裂,形成所谓的“空腔效应”。子弹进入人体后,受到的阻力会破坏其飞行姿态,导致子弹翻滚并把动能传递给周围组织,形成巨大的空腔,这是子弹杀伤人体的主要方式。被击中者会瞬间丧失战斗力,除非是轻微擦伤,否则再次站起来反击的可能性极小。

子弹如果贯穿人体,造成的伤害可能小于子弹留在体内时的伤害。如果子弹没有击中要害,贯穿伤口的恢复可能性更大。而子弹停留在体内,会形成空腔,周围的内脏、骨骼、肌肉都会受到牵连,造成的创伤更大。影视作品中“及时取出子弹就能存活”的情节,并不现实。现实中,存活下来的中弹者,往往不是正面中弹,而是被流弹片击中。

即使在枪林弹雨中幸存下来,痛苦的恢复期和创伤后应激障碍也会将人拖入深渊。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一个典型症状是“闪回”,即在无法控制的情况下,不断回忆起中枪时的一切感觉和记忆,随之而来的是恐惧、悲痛和绝望。

在美国,每年至少有4万人死于枪击事件,而受到枪击影响的人数远超这个数字。能在枪林弹雨中存活下来的人,可以说是“天选之人”。我们希望永远不需要这份“幸运”。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