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是一个有大国情结的国家。作为印度独立后的开国总理的尼赫鲁早在印度独立之前就在《印度的发现》一书中对印度在未来的国际格局中的地位进行了明确而清晰的界定:“印度以现在所处的地位是不能在世界上扮演二等角色的。要么做一个有声有色的大国,要么就销声匿迹。中间地位是不能吸引我的,我也不相信任何中间地位是可能的”。在尼赫鲁的设想中当时的两个超级大国美国和苏联自然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级大国,而继美、苏之后能真正登顶世界强国的只有中国和印度。

印度为实现成为国际上一个有声有色的大国这一目标在政治上与日本、德国、巴西抱团向联合国提出入常申请,在军事上印度咄咄逼人的扩张主义国策导致与中国、巴基斯坦、尼泊尔三个邻国同时爆发边境冲突,在经济上印度多年来一直尝试通过调整GDP算法使自己的经济总量看起来相对更多一些。尽管印度被西方国家称为“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国家”,不过这更大程度上是就其庞大的人口规模而言的。事实上印度在很多国家眼中就是一个人口众多、发展缓慢的穷国。

在相当漫长的一段时间里美国外交界对印度的政策导向被总结为:印度只是一个地理概念上的国家。印度深陷种姓冲突、社会邪恶和贫困的泥潭。印度只是美国的慈善对象,而不是战略对象。然而随着美国重返亚太战略的推行似乎使印度在美国的外交战略布局中的地位陡然提升,如今印度已成为美国亚太战略的重要支点。2020年7月21日美国“全球火力”网站发布的2020年全球军力排行榜将印度列为仅次于美国、俄罗斯、中国的世界第四军事强国。

这一排名在国际上引起了不小的争议。如果我们抛开争议暂且不提,那么这种排名至少反映出一个基本事实:印度在美国的战略布局中的地位是呈上升状态的。在过去美国并不把印度视为自己的战略对象,然而如今的印度已俨然成为美、俄等大国竭力争取拉拢的香饽饽。美国在全球火力指数的排名上突出印度的确存在政治因素,但美国为什么要可以拉拢印度呢?这实际上意味着印度的综合国力在过去的几十年间整体上是处于上升状态的,所以美国在一定程度上确实需要利用印度。

印度的确有很多发展得不好的方面:为人诟病的交通状况、供水卫生系统、严峻的贫富分化形势、频发的强奸案......但这并不意味着印度就完全一无是处。不能否认的是印度的确是当今国际体系中不可忽视的一方势力。印度的国土面积约为国土面积298万平方公里,在全世界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中国、美国、巴西、澳大利亚,位居全球第七位。地处南亚的印度位于青藏高原以南,印度的地形从北至南依次分别是山地、平原和高原。

除了北部的少部分山地地形之外,中部的恒河平原以及南部的德干高原都地势平坦,都适宜作为耕地开发。地处南亚的印度南濒印度洋,大部分地区属于热带季风气候,终年高温、降水丰富。印度全国绝大部分地区都适宜农业生产,而且热量丰富,可以实现一年三熟。得天独厚的地形和气候条件使印度成为耕地面积亚洲第一、世界第二的国家,国土总面积还不到我国一半的印度却拥有153.5万平方公里的耕地面积,这占全世界可耕地总面积的10%左右,比我国还多3万多平方公里。

在矿产资源上印度也是一个极其丰富的大国:铝土储量以及煤、重晶石、铁矿石的产量均位居世界第五位,云母出口量占世界出口量的60%,钍矿出口量占世界出口量的12%。印度从地理位置上看是一个三面被海洋环绕的印度洋半岛国家。印度半岛最南端伸入印度洋北部正中央,纵深达一千六百公里,犹如一艘硕大而永不沉没的航母,牢牢遏制着印度洋海上交通要冲的位置。孟加拉湾、阿拉伯海这两个要害区域都在印度的掌控之中,而国土的半岛地形又使其影响足以远播海上。

这样的地理区位可谓得天独厚:太平洋两岸分布着美国、俄罗斯、中国、日本等世界级大国,大西洋两岸分布着美国、加拿大以及西欧发达国家,然而在印度洋上印度是该区域内的唯一大国,印度洋沿岸其他40多个国家的国力与印度并不在一个量级上。印度洋是连接太平洋与大西洋之间的交通枢纽:从中东、非洲到东亚与太平洋的石油运输线都从此经过。印度位于印度洋的中心位置,扼守北印度洋重要航线:印度附近的印度洋海域是欧洲、北非和西亚地区与东南亚和东亚地区海运的必经之地。

这使印度在世界地缘政治和经济中的战略地位得以凸显。印度人口高达13.24亿,是全世界仅次于中国的第二人口大国。印度在经济成长速度方面于2015财年超越中国,成为世界主要经济体中成长最快的经济体。印度是世界排名第二的农业出产国,也是世界上的粮食生产大国之一。印度是世界上最大的牛奶、椰子、生姜、茶叶与黑胡椒的生产国,1亿9千3百万头圈养牛则使印度成为全世界圈养牛数量最多的国家,印度还是全世界第二大的小麦、稻米、砂糖、花生与淡水鱼产地以及世界第三大烟草生产国。

长期以来信息产业就是印度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以致于印度被外界称为“程序员之国”。印度卡纳塔卡邦的首府班加罗尔就是以电子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产业而闻名于世的:早在1988年美国的《新闻周刊》就将其评为全球十大高科技城市之一。如今有着”印度硅谷“之称的班加罗尔已是全球五大信息科技中心之一,曾经的世界首富、软件巨子比尔·盖茨就认为:印度甚至比美国、日本以及欧洲国家更有望成为未来的软件超级大国。如今的班加罗尔已汇聚了全球5000家软件开发公司。

全世界最高等级的75家软件研发企业中就有45家落户印度,而这其中有30家都在班加罗尔。仅在通用电气公司的印度研发中心内就有1800名博士在从事软件研发工作,作为世界财富百强企业之一的摩托罗拉公司有40%的软件产自印度班加罗尔。美国的硅谷软件开发人员有三分之一是印度裔。美国的百事可乐、可口可乐、通用电气、捷运公司甚至五角大楼都采用印度的软件。在美国超过18%的微软员工、16%的lBM员工、17%的网络人才、21%的护士都曾在印度接受教育。

继美国企业率先把电话转接中心转移到印度之后德国等欧洲国家也纷纷跟进,如今在美国打国际长途一切售后服务的电话支持系统均不在美国而在印度。2002年世界银行甚至将其会计部门迁至印度,这是因为印度开发了一款在世界范围内都处于领先地位的虚拟报税室软件,可以使中型会计师事务所轻易地把报税业务外包至海外。印度的IT产业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在其刚起步的1984年印度的PC机产量只有200台,然而在经历多年的发展之后印度已成为当今世界软件产业中不可忽视的角色。

印度前总理拉吉夫·甘地曾旗帜鲜明地指出:要想在未来的高新技术领域占据一席之地必须拥有充足的人才智力优势。早在印度独立之初就在其开国总理尼赫鲁的领导下建立了五个理工院校,它们之中有的甚至与美国的麻省理工、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世界名校并驾齐驱。到拉吉夫·甘地上台执政的80年代印度在高等教育人才数量上仅次于美国与苏联,位居世界第三位。如今印度的七大理工学院在世界上是和美国麻省理工学院齐名的高校:它们每年都能培养数以万计的工程师。

2005年在美国《时代周刊》对全世界高等教育的排名中印度理工学院在技术教育类院校中仅次于麻省理工学院和加利福尼亚技术研究所,名列世界第三。印度每年培养的工程技术人才是美国和英国加起来的五倍左右。工商管理领域是除工程技术领域之外印度高等教育的有一个闪光点。这倒并不是说印度的工商管理教育和工程技术教育一样强势,而是说其普及率是举世罕见的,甚至可以说印度大学里每个学生基本上都学过工商管理课程。

近年来印度电影年产量长期保持在1900部左右。这超过了中、美两国的总和,位居世界第一。在票房收入方面印度电影高居世界第四,仅次于美国、中国和日本。作为印度电影产业象征的宝莱坞拥有数亿观众,甚至已成为印度弘扬国家影响力的名片之一: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夫妇和英国女王伊丽莎白均曾出席过宝莱坞电影明星的婚礼。在欧美、俄罗斯、非洲以及阿拉伯国家印度电影都有庞大的市场,近年来印度电影在中国市场也大有异军突起之势。

《摔跤吧!爸爸》在中国市场斩获12.99亿元票房,在2017年中国票房排行榜上位列第七,同时它还是2017年豆瓣电影榜单评分最高的外语片。同样出自《摔跤吧!爸爸》制作公司并同样是反映女权问题的《神秘巨星》在中国上映7天就实现票房2.8亿元,一直占据实时票房榜首。其实鲜为人知的是:早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我国人民的娱乐生活还相对匮乏之时印度电影就占了我国进口片的半壁江山,只是九十年代随着国产电影的发展和欧美大片的引进才挤占了印度电影在我国市场的份额。

2018年一部《我不是药神》使印度的制药产业进入了国人的视线,事实上印度长期以来都称为”全世界穷人的药房“。其实印度的制药业也经历过一段漫长复杂的由弱到强的历程:印度独立之初其国内医药市场被外国药厂控制了80%以上。当今天全世界都在羡慕印度的低价药时恐怕很难想象上世纪60年代的印度曾因高药价而闻名世界。需要注意的是:当时印度老百姓看病的钱主要进了外国资本家的腰包,而印度本国的制药企业基本无利可图。

上世纪70年代时任印度总理英迪拉·甘地为实现让普通百姓看得起病和促进本国制药行业发展这两项基本目标主持了对《专利法》的修订:对食品、药品只授予工艺专利,不授予产品专利,这意味着印度放弃了对药品化合物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上的宽松使得本国企业能够获得大量仿制药生产许可,从而为印度仿制药提供了快速扩张的空间。在发展本国制药行业的同时印度加强了对国外药企的行政管制,使得国际药企在印度根本赚不到钱,因此纷纷退出印度市场。

印度加入WTO后放开了对国外药物企业的管制,大量外国药企进入印度市场,但印度搞了个强制性的条款:但凡是国际上贵的药物印度直接强制许可印度企业进行生产、仿制。每当国外制药企业告发印度侵犯专利的时候印度则以生存权利予以回复:如果不仿制,难道印度政府就该眼睁睁看着看不起病的国人等死?印度药品虽多为仿制,对国外药企而言:这的确有侵犯专利之嫌,可对病人而言:这些仿制药并不存在疗效、质量上的问题,也就是说这是真正可以救命的药。

印度药品目前已通过诸多国际认证。事实上印度是美国拥有最多FDA认证的国家,拥有可以向美国出口药品的制药厂有600多家。一个贯穿印度医疗发展的主导思想就是“便宜”:在印度看病的平均成本是在美国的65%~90%,有的手术费用甚至只是美国的10%。印度的仿制药产业一方面得到了印度政府的强力扶持,另一方面印度国内的医药合成外包业务高度发达,所以大大提高了仿制药的效率。在经过30多年的发展之后印度已形成了一套非常完整的医药体系。

1963年印度建成了第一个火箭发射台,发射了第一枚探空火箭。1975年4月19日印度第一颗自制卫星发射成功。1980年7月18日印度第一次用自制的运载火箭从本国的发射场发射卫星成功,从而成为继美、苏、法、日、中之后世界上第6个具有独立卫星发射能力的国家。2004年9月印度的第二代“地球同步卫星运载火箭”将一颗1.95吨的教育卫星送入地球上空3.6万公里的轨道,这使印度成为继美国、俄罗斯、中国、法国和日本之后第六个具备使用超低温发动机发射对地同步卫星能力的国家。

印度第一颗遥感卫星发射于1988年,而1999年中国才发射第一颗传输型遥感卫星。在遥感卫星的发射时间上印度的确领先于中国,但中国在运载火箭技术上却领先印度不少。2014年9月24日印度火星轨道探测器成功进入火星轨道,成为全球首个第一次尝试便成功入轨的国家,同时这也使印度得以成为继美国、俄罗斯和欧盟之后又一个进行火星探测的国际主体。单纯就火星探测方面而言:印度目前居于亚洲第一的位置,中国和日本尚处于赶超当中,韩国就更不用说了。

印度的火星探测项目仅花费7400万美元,这只是美国的火星探测项目开支的十分之一,也是迄今为止全世界最省钱的火星探测项目,甚至比拍一部好莱坞电影都便宜。2017年2月15日印度使用极轨卫星运载火箭一次性将104颗卫星送上太空,由此创造了世界纪录,也标志着印度发射技术和卫星分离技术的重大突破。目前全世界只有中国、美国、俄罗斯、欧盟、日本、印度六家拥有自主导航系统。印度的导航系统只是区域导航系统,和中国的北斗系统这种全球覆盖系统没法比。

不过全世界毕竟只有六家拥有自主导航系统,印度能跻身其中本身就是实力的证明。1961年印度将从英国购买的尊严级四号舰大力神号航母改装后入役并将其重新命名为维克兰特号,印度由此成为二战后亚洲第一个拥有航母的国家。到21世纪初全世界一共只有美国、中国、法国、意大利、俄罗斯、西班牙、巴西、印度、英国、泰国这十个国家拥有航母。印度不仅是全世界为数不多的拥有航母的国家,也是全世界9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之一。

印度的军事实力如果单纯从规模和武器装备进行排名,那么排在全球第四其实也并没什么不合适的。我们的思维不要停留在印度曾是英国殖民地这种老黄历上,事实上如今的印度在军队规模、武器装备层面的确已超越了英、法。陆、海、空三军总兵力为127万,位居世界第四位:其中陆军103.5万,海军7万,空军17万,另有50多万预备役军人和100多万准军事部队。印度陆军拥有3569辆坦克、5085辆装甲运兵车和步兵战车、290门自行火炮、6445门牵引火炮和292门多管火箭炮。

相比之下英国有700辆主战坦克、2500辆装甲车和侦察车、650辆步兵战车;法国陆军有1200辆主战坦克、1800辆装甲侦查车、800辆步兵战车、4000辆装甲运兵车。显然印度陆军无论是在人数或是武器装备的规模上都远比英、法庞大得多。印度海军拥有2艘航母、15艘护卫舰、11艘驱逐舰、24艘轻型护卫舰、17艘潜艇、32艘岸防舰艇和7艘扫雷舰。印度空军拥有535架歼击机、468架攻击机、706架军用运输机、237架教练机,另有504架多用途直升机可执行运输和辅助任务。

那为什么美国全球火力网站把印度列为世界第四军事强国会引起争议呢?这是因为一支军队的真实战斗力并不单纯取决于纸面上的数据。一旦战争爆发意味着必须综合调度政治、经济、外交等各种资源配合正面战场,军队管理体制、动员效率、官兵素养、军工生产体系乃至是战场上指挥官的临机决断、战场上具体的天气地势都可能成为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没人会认为抗美援朝时期中国的军力比美国更强,然而当时的中国人却凭借顽强的战斗意志战胜了对手。

所以决定战争胜负的绝非只是面上看得见摸得着的有形实力,还有很多隐性的无形实力。很显然全球火力网站的排行对这些隐性指标的重视程度是远远不够的。尽管印度多年来通过买买买从美国、俄罗斯等国购入了大量先进武器,以致于在南亚-印度洋地区似乎可以傲视群雄,然而同真正的军事强国比起来仍存在极为明显的差距。事实上如今的印度充其量只是一个半工业化国家,所以印度的国防生产自主化程度其实是相当之低的。

号称印度第一艘国产航母的维克兰特号却是由法国设计蓝图,部分设计由意大利完成,相控阵雷达来自以色列,舰载机来自俄罗斯。印度军队的武器装备在国际军事界被戏称为“万国造”。尽管印度从美、俄等国购买的一大批武器使其看起来挺唬人的,然而实际战斗力如何就不好说了。别看印度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拥有航母的国家,然而印度航母的零配件相当一部分是由外国制造的,所以一旦在战争中有所损耗基本难以自我修复。事实上印度的维克兰特号航母几乎快成为一个笑话。

从2006年11月就已启动建造工作,如今我国都已进入双航母时代,可建造了14年的维克兰特号仍未完工,可想而知当这艘航母正式服役时其他国家的航母技术水平将进步到什么程度。在前段时间的中印边境冲突中也暴露出印军在后勤补给、医疗救护方面的短板:高原作战必须配备吸氧机。我军在出现缺氧问题时能第一时间用上吸氧机,印军却并不具备这样的条件。印军搜寻失踪士兵使用的是p8海上巡逻机寻找失踪士兵,然而这种海上巡逻机并不适合在高原山地飞行,更不适合在高原地带的搜救工作。

我们不妨设想印军这样的后勤补给、医疗救护水平在实战中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由此可见全球火力指数的排行尽管参考了50多项指标,但仍是以武器装备、兵力规模、国家体量这些面上看得见摸得着的指标为优先项。不能说这样的军事排名是毫无依据的,但这样的排名更多是起到一种参考作用。印度作为世界第四军事强国的地位更多是从军队规模和武器装备而言的,至于印度军队的实际战斗力客观上是存在一定高估的,但无论如何排进世界前十是不成问题的。

从印度军力排名引起的争议不难看出:印度是一个军事实力发展极不均衡的国家。印度的军队规模和武器装备的确在全球范围内仅次于美、俄、中三个军事强国,然而印度的军工体系、后勤补给、战术素养却完全与所谓的“世界第四军事强国”地位不匹配。其实印度不只是军事发展不均衡,事实上印度在国家整体发展上本身就是极不均衡的。印度经济的命脉几乎完全被塔塔、阿班尼、米塔尔、博拉四大家族所垄断。贫富差距悬殊是这个国家的典型特色。

在印度1%最富的人拥有印度全国财富的一半以上,5%最富的印度人拥有全国财富的68.6%,10%最富的人拥有全国财富的76.3%。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全世界贫困人口的1/3来自印度。在印度超过8亿人每天生活费还不到2美元,这一数字占印度总人口的75%以上。印度的贫民窟人口达到了1.7亿,其中孟买最多,为1100万,占到该城市总人口的2/3。印度正被巨大的贫富落差撕裂。据《印度斯坦时报》报道:印度约40%的儿童遭受着贫穷、缺乏教育、营养不良,甚至被边缘化。

印度七大理工学院代表着印度在高等教育方面的巨大成就,然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印度基础教育的极端落后。在有着全球一流理工学院的印度却有着全世界数量最多的失学儿童,印度成年人的文盲率占全世界的37%。尽管印度有十亿以上的人口,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国,然而有相当规模的人口属于绝对赤贫的文盲或半文盲,又怎么可能带来人口红利优势呢?不能否认印度是当今国际体系中一个有影响力的大国,但却是一个充满矛盾的发展极不均衡的大国。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