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清朝的雍正帝,无论正史还是野史的评价都非常矛盾,但无论说什么,有一点却是比较一致,就是雍正帝很刻薄寡恩。 其中就有这个例子,说,雍正还当皇子时,一次去杭州游玩,看到一个书生在卖字。雍正心里不免赞叹,书生这字写的好啊。但旋即就一皱眉,原来书生所写的一副对联中,“秋”字写错了,“火”字写在左面,把“禾”字写在右面。

雍正指出这个错误。书生笑了,拿出一名家字帖,翻到一页后,让雍正看。果然,字帖上的“秋”字,跟书生所写的是一致的。 雍正点了点头,心中很赏识这个书生,便问:“你如此博学,为何不考个功名?” 书生说:“不是不想考,而是穷,只能靠卖字为生。” 雍正当即慷慨解囊,说:“我资助你博取个功名,只是到时候,你别忘了我就行。”

果然几年后,此书生考取功名,还入了翰林。而不久后,雍正也当上了皇帝,偶然间从官员花名册里,发现了这位当年穷书生。雍正便召书生入殿,写了一个“和”字,却故意将“口”字边写在了左边,“禾”字写在右面。 书生一个劲的迷糊,最后说:“万岁,这是个错别字。”雍正第二天,就让这位已入了翰林的书生,拿着自己的圣旨,回到杭州,交给当地官员。官员打开一看,却见上面写着:命此书生在此地,再去卖字三年。

此刻,这书生这才恍然大悟,原来当年那位资助自己考功名的人,竟然是雍正。 想必看过这件事,有些人会为书生打抱不平——雍正也太能装了,书生好容易考中,你却拿当年资助人家的事,为难人家,你雍正是几个意思啊?无论几个,也难逃刻薄寡恩之嫌。

但另一些人恐怕就要赞——自古中国就有句老话,受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书生当年就是靠错别字,得来的捐助,你应牢记在心,可显然你却忘了,要知道你是朝廷官员了,如此人品有问题的人,就该如此! 但小编却觉得,无论赞也好,毁也吧,这类事还是少发生为妙,毕竟因“错别字”,人生际遇而随之起伏,真的让人觉得太“人生如戏”了……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