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势力足够大,你打个哈欠,自会有人看见,主动送枕头。 最能做到这种事情的当属历朝历代的皇帝,这种例子数之不尽。 最让人痛恨的当属“文字狱”,当年清朝的文字狱简直让人发指。 今天要说的这个人不是清朝人,是唐朝宰相,李德裕。

牛李党争 唐朝后期被三股势力拖垮,一是藩镇割据;二是宦官专权;三是党争。 牛李党争最为出名,期间过程很复杂,在此不多说,一般认为李党的带头大哥是李德裕;牛党的带头大哥是牛僧孺。 随着皇帝不停地换,李德裕和牛僧孺也轮番入朝为相或被贬出朝廷,两派的斗争很激烈,仇深似海。 唐武宗即位后任用李德裕为相,总体来说,李德裕做宰相还不错,其政治谋略非同一般。 他为相期间辅助唐武宗平定昭义节度使刘稹的反叛,遏制嚣张跋扈的河朔三镇,起到了暂时稳定大唐的中坚作用。 他能充分分析各种势力的利害关系,并利用他们之间的关系实现自己的目的,唐武宗对他很是倚重。 此时的牛僧孺被贬斥在东都洛阳做留守。 李德裕则刚刚平定了昭义节度使刘稹的叛乱,得到武宗无限的信任。

旧怨难忘 李德裕在基本处理完外部的威胁后,开始着手处理牛僧孺。 他告诉武宗:“刘从谏之所以能割据上党十年,都是因为牛僧孺当年做宰相的时候不作为,刘从谏进京朝见的时候就不应该让他再回去。牛僧孺把他放回去这才导致现在的结果,我们费了这么大劲才赢得这场战争,都是牛僧孺做宰相失职的缘故。” 在此之前,他还派人去上党寻找牛僧孺和刘从谏的往来书信,结果没找着,这不要紧,他让人举报说,当年刘从谏每次看完书信都立即烧掉,所以没有。 想让某个人完蛋,却死活找不到证据,对于中国人来说这一向不是个大问题。 可以找人“罗织罪名”,既无中生有,生编硬造;也可以说你“腹诽”,虽然找不到任何不利于你的证据,你甚至说话都很谨慎,没关系,我可以假定你在心里诽谤我,我照样杀你;再就是“莫须有”了,我杀你,不需要理由。

这世界上永远不缺见风使舵的人,听说宰相找不到牛僧孺乱搞的证据,好些人都开始主动帮忙想辙。 这就是有权利的好处,有些事不用你安排人干,自有人会主动献殷勤。 河南少尹听说李德裕想找牛僧孺的碴,死活找不到证据,就修书一封告诉李德裕:“刘稹被杀后牛僧孺得到消息不停地叹息。” 李德裕把这封信送给武宗看,武宗看后很生气,立马下令贬谪牛僧孺,一直贬到偱州长史(今广东惠州)。 “叹气”这种东西真的很绝,也许根本不是真的,即便是真的,搞不好当时牛僧孺吃多了小小的吐了口气也说不定,反正官越大越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有可能放个屁都能把自己蹦死。 牛李党争最终以两败俱伤告终,谁也没赢,两伙人各自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来回折腾,直到纷纷去世。 也不知道到底争啥,但看起来像是很有意思的样子。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