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2025年的暑期档硝烟散尽,一部剧集的身影显得尤为特殊。它不是我们熟悉的甜宠仙偶,没有纠缠百年的师徒虐恋;它没有将所有资源押注在流量CP的打造上,反而将重心放在了一个看似“平平无奇”的男主角身上。它,就是优酷独播的S+级大剧《凡人修仙传》。

在一片以女性观众为主导的古装市场中,《凡人修仙传》这部“直男”气息浓厚的男频IP改编剧,究竟是如何实现热度与口碑双丰收的?它又是如何精准地抓住了一个被市场长期忽视的群体,并最终让他们心甘情愿地成为“自来水”?德塔文将剥开《凡人修仙传》的层层外壳,从市场博弈、用户画像、角色塑造、营销打法乃至社会心理等多个维度,一探究竟。

图源:豆瓣

01

《凡人修仙传》走势分析

《凡人修仙传》在 2025年暑期档的激烈竞争中,凭借其“男频玄幻大IP”与主演杨洋的市场号召力,实现了差异化突围。根据近一年播出期景气均值TOP30榜单,本剧以2.324的平均景气指数位列第7位,稳居年度头部热剧阵营。在古装赛道中,其表现尤为突出,以2.324的成绩在高热度的近一年古装类型剧中排名第5位,仅次于《国色芳华》《藏海传》《永夜星河》与《大奉打更人》,证明其在核心赛道具备强大的竞争力与市场认可度。

图源:德塔文科技

01

同期竞争态势

暑期档视频平台竞争白热化。爱奇艺以古装剧《朝雪录》、悬疑剧《利剑玫瑰》和年代大剧《生万物》形成“三箭齐发”之势,腾讯视频则排播了《锦月如歌》等剧集,试图在市场中分一杯羹。优酷通过《凡人修仙传》这部男频大IP,精准抓住了男性为主的修仙题材受众,与其他平台主打女性向的古装情感剧或悬疑剧形成了显著的差异化竞争,成功巩固了自身在特定圈层的优势。

开播期 (2025-07-27):

本剧开播时,市场由爱奇艺的古装剧《朝雪录》与腾讯的悬疑剧《扫毒风暴》暂时领先。然而,《凡人修仙传》起势迅猛,显示出极高的市场期待值与核心观众凝聚力。

爬升/胶着期 (2025-07-28 至 2025-08-12):

爱奇艺悬疑剧《利剑玫瑰》和腾讯古装剧《锦月如歌》相继入场,形成多强并立格局。但《凡人修仙传》展现出强大的市场统治力,持续压制了所有同期竞品,直至8月13日爱奇艺年代大剧《生万物》开播。

关键节点/拐点 (2025-08-02 & 2025-08-13):

本剧的景气峰值主要受“韩立入血色禁地、斗法高燃”等剧情驱动。关键的拐点为爱奇艺S+级年代剧《生万物》上线,凭借其强大的演员阵容与题材优势,开播便展现出强劲势头。此后,两剧进入激烈胶着、交替领先的王者对决阶段,直至《凡人修仙传》收官。

图源:德塔文科技

02

景气走势分析

《凡人修仙传》的热度走势呈现“高开-高走-高位胶着”的态势,其传播效果达到了S+级大剧的预期,与关键剧情节点的耦合度极高。

播出前期 (2025-07-27 至 2025-08-02):

剧集凭借“大IP+顶流主演”的配置,开播即破2,显示出极高的市场基础盘。首周内,随着“七玄门之变”、“韩立拜师”、“战金光上人”等初期剧情的展开,热度迅速攀升,并在8月2日因“血色禁地”副本开启、打戏与特效集中爆发而达到播出期峰值2.554。这一阶段,传播效果超出预期,成功将IP粉丝与演员粉丝转化为核心追剧用户。

播出中期 (2025-08-03 至 2025-08-12):

热度在达到峰值后并未大幅回落,而是稳定在2.2-2.5的高位区间。此阶段剧情围绕“燕家堡副本”、“矿洞大战血玉蜘蛛”等核心情节展开,持续输出高能打斗场面,稳固了观众基本盘。值得注意的是,8月6日景气指数出现短期低谷(2.201),可能与部分观众对文戏节奏的讨论有关,但随后在“韩立、陈师姐情感纠葛”等剧情推动下迅速回升,显示出剧集强大的自我修复能力。

播出后期 (2025-08-13 至 2025-08-21):

此阶段面临年代大剧《生万物》的强势竞争,景气指数出现波动,但始终维持在2.1以上的高位。“大战黑煞教”和“师门惨败”等剧情再次拉升热度,并在“韩立远遁乱星海”的开放式结局推动下,景气指数达到2.351,成功收官。剧集下榜后仍保持热议,长尾效应明显。总体来看,本剧的景气走势与核心剧情强关联,通过不断解锁新副本、新斗法的“闯关式”叙事,有效维持了观众的追剧黏性。

图源:德塔文科技

03

口碑趋势解读

本剧口碑呈现的“高开稳走”走势。开分 7.5 分,收官稳定在 7.5 分,共有 9万 余人参与评分。这一成绩在男频IP改编剧中表现优异,证明其制作质量获得了多数观众的认可。口碑的核心锚点在于其对“修仙”而非“仙侠言情”的精准定位,并通过核心原著/动漫粉的认可路人盘的好评体现,最终形成了较为稳固的口碑基本盘。

最终的评分结构显示,4星占比最高,3-5星评价合计占比高达89%,说明剧集是一部质量过硬,获得广大路人认可的“佳作”。其成功的关键在于抓住了男频IP改编的精髓,满足了核心受众的期待,同时凭借精良的制作吸引了泛娱乐观众。

好评基本盘:5星与4星评价占比始终维持在60% 左右(5星约26%,4星约40%),构成了本剧坚实的正面口碑。其主要贡献者是认可剧本对原著精神的还原、精良的特效打戏、以及杨洋对“韩立”前期凡人感的诠释的核心受众。

“路人盘”入场信号:2025-08-13开分之后,3星(中立评价)与4星(正面评价)的占比面积显著扩大,其中3星评价占23%左右。这表明剧集成功破圈,吸引了更广泛的普通观众(路人盘)下场评价,他们对剧情节奏、特效水准、男主成长线等更为关注。

图源:德塔文科技

02

《凡人修仙传》的受众分析

该剧的受众拓展极为成功,精准地实现了从核心IP粉丝到泛娱乐观众、从男性主导到两性平衡、从高线城市到全域市场的三重破圈。

具体而言,24-30岁、身处一线城市的男性观众构成了本剧口碑与热度的压舱石,他们对“正统修仙”、“硬核斗法”等核心内容最为看重,是剧集忠诚度最高的群体。而18-23岁的年轻女性观众则成为剧集热度爬升的关键增量,她们对主演颜值、情感纠葛等情节更为敏感,成为剧集破圈传播的重要力量。

该剧在内容上相较于寻常古装剧集的明显优势,即是对“修仙”而非“仙偶”的精准聚焦。剧集以“打怪、夺宝、升级”的强情节驱动,辅以电影级的视效呈现,这不仅牢牢抓住了追求爽感与视觉奇观的男性观众,也以其区别于传统古偶的“事业线”叙事,为长期浸淫于情爱纠葛的女性观众提供了新鲜感。这种对核心设定的坚持与精良制作的结合,是其能够打破圈层壁垒、实现受众结构优化的根本原因。

图源:德塔文科技

03

《凡人修仙传》的角色关系架构与观众评价

本报告基于对电视剧《凡人修仙传》在主流社交媒体(微博、小红书、抖音)、长短评社区(豆瓣)及头条的观众讨论数据进行采集与分析。通过自然语言处理(NLP)技术对文本数据进行情感倾向分析、关键词提取,并利用共现(Co-occurrence)分析量化角色间关联强度,构建角色关系网络,旨在深度剖析该剧的角色架构、观众认知及其对剧集整体舆情的影响。

01

剧集整体关联分析

根据角色关系共现数据,《凡人修仙传》构建了一个以绝对核心“韩立”为中心,呈放射状扩散的人物关系网络,有效强化了其“凡人逆袭”的主题。该网络具有以下特点:

强核心-弱关联结构:

韩立作为核心节点,其关联度总数远超其他所有角色之和。他与南宫婉、墨彩环、陈巧倩等主要女性角色,以及墨大夫、厉飞雨、张铁等功能性配角均形成了高强度的直接互动。然而,主要配角之间的关联度普遍偏低,如南宫婉与墨彩环、陈巧倩的关联度远低于她们各自与韩立的关联。这表明剧集叙事高度聚焦于韩立的个人成长历程,其他角色的存在主要为服务和推动韩立的主线剧情,彼此间的横向联系相对薄弱。

阶段性副本特征:

从关系图中可以识别出不同阶段的核心人物群。早期“七玄门”阶段,以墨大夫、张铁、厉飞雨为核心;“血色禁地”阶段,南宫婉成为关键纽带;“燕家堡”之后,陈巧倩的关联度上升。这种架构清晰地反映了原著“打怪升级、通关副本”的叙事模式,每一段情节都围绕一组新的人物关系展开。

图源:豆瓣

02

剧集角色关联分析

核心角色“韩立”分析与观众评价:

韩立是本剧的绝对叙事核心,其相关讨论热度在所有角色中一骑绝尘。数据显示,韩立与南宫婉的共现次数最高,占其总关联的23.5%,其次是墨彩环(19.8%)、墨大夫(8.5%)、陈巧倩(8.2%)、王蝉(6.3%)与张铁(6.3%)。这几条关系线构成了观众认知韩立的主要维度。

角色标签与认知:

观众对韩立的认知高度统一,标签包括“韩跑跑/韩老魔”(体现其谨慎、杀伐果断的性格)、“平平无奇/相貌普通”(原著梗,常与演员杨洋的颜值形成反差讨论)、“修仙事业批”(淡化感情,一心向道的专注)、“去油成功”(对其扮演者杨洋此次表演风格转变的正面肯定)。

角色魅力与功能:

韩立的核心魅力在于其“凡人”特质。他出身平凡、资质平庸(伪灵根),其成功完全依赖于谨慎的性格、智谋以及“小绿瓶”这一关键外挂。这种“非天才”的设定极大地增强了观众的代入感。他在剧中的功能是唯一的叙事引擎,通过不断遭遇危机、战胜强敌、获取宝物、提升境界来驱动剧情发展,满足了观众对“成长”与“爽感”的核心诉求。

图源:豆瓣

核心角色“南宫婉”分析与观众评价:

南宫婉作为原著官配,是与韩立关联最强的角色,占其总关联的40.1%。她的关系网络同样以韩立为绝对中心,其次是与墨彩环(12.8%)、陈巧倩(7.5%)等其他女性角色形成的次级关联,主要体现在观众对“女主”与“女配”的比较讨论中。

角色标签与认知:

观众给予南宫婉的标签较为复杂,包括“官配女主”“工具人”(指其剧情功能性强,为推动韩立成长服务)、“结丹大佬”(体现其修为高深的一面)、“选角争议”

角色魅力与功能:

南宫婉在剧中的核心功能是作为韩立修仙路上的关键“催化剂”和情感归宿。通过“血色禁地”的意外双修,她不仅提升了韩立的修为,也成为其道心中不可或缺的情感牵绊。她与韩立的“女强男弱”设置为前期剧情增添了张力。然而,由于本季戏份有限,其角色魅力未能完全展开,更多时候是作为一种“符号”或“目标”存在,激励着韩立不断变强。

图源:豆瓣

核心角色“墨彩环”关系分析与观众评价:

墨彩环是剧中前期情感浓度最高的女性角色,与韩立的共现关联度仅次于南宫婉,占其角色总关联的44.7%。她与南宫婉和陈巧倩的关联,主要源于观众对韩立“红颜知己”的比较和站队。

角色标签与认知:

墨彩环的观众标签非常正面且统一,主要是“意难平”“白月光”“仙凡殊途”。这体现了观众对其角色命运的强烈共情。

角色魅力与功能:

墨彩环的核心魅力在于她作为“凡人”的纯粹与深情。她与韩立“仙凡有别”的设定,是剧中对“凡人修仙”主题最直接、最残酷的注解。她的功能是作为韩立人性与情感的锚点,让观众看到韩立在追求长生大道过程中的无奈与牺牲。她对韩立不求回报的爱慕,以及最终孤独终老的结局,赚取了大量观众的眼泪,成为剧中最成功的“虐点”之一。

图源:豆瓣

核心角色“陈巧倩”关系分析与观众评价:

陈巧倩是韩立在黄枫谷时期的重要关系人,与韩立的共现次数为26次,在其关系网络中占据显著位置。她与南宫婉(14次)、墨彩环(14次)的关联度相同,显示出观众将她视为并列的、具有代表性的女性配角进行讨论。

角色标签与认知:

观众对陈巧倩的标签主要有“疯批师姐”“恋爱脑”“工具人”“意难平2.0”

角色魅力与功能:

陈巧倩的功能一方面是“工具性”的,通过“血色禁地”中毒事件,推动了韩立与陆师兄的冲突,并让韩立获得了关键道具。另一方面,她也承担了部分情感线的任务。她对韩立的感情主动而热烈,与墨彩环的内敛形成对比,为剧情增添了不同的情感色彩。她最终因无法忘情于韩立,郁郁而终的结局,也为剧集增添了另一抹悲剧色彩。

图源:豆瓣

03

观众整体评价与情感分析

《凡人修仙传》的整体舆情呈现显著的正面大于负面的态势。在豆瓣评分7.5的背景下,正面短评高频词如“好看”、“特效”、“打戏”、“还原”等词频远高于负面词汇,显示核心观众对剧集制作水准和改编方向的高度认可。负面评价虽存在,但主要集中于“演技”、“剧情节奏”、“选角”等特定环节,并未形成压倒性的负面舆论。

值得注意的是,正面与负面评论中,“杨洋”、“韩立”、“动漫”、“原著”等词均高频出现,表明讨论高度聚焦于主角塑造与IP改编两大核心,观众参与讨论的动机明确,剧集成功激活了IP粉丝与演员粉丝两大群体,并依靠内容质量获得了泛路人观众的普遍好评,粉丝控评现象虽可能存在,但庞大的路人盘好评是支撑其稳固口碑的关键。

图源:德塔文科技

04

争议性话题分析

争议一:剧版改编是“忠于原著”还是“魔改”?

此争议反映了IP改编中“原著粉”与“剧粉”的天然立场差异。剧方的改编策略显然是在“忠于精神”和“影视化需求”之间寻求平衡。对核心人设和世界观的保留赢得了大部分观众,使其被誉为“成功的改编”;而对具体情节和人物关系的调整,则是为了增强戏剧性和情感浓度,吸引更广泛的剧集受众,虽引发部分原著粉不满,但从结果看,这一策略是成功的,扩大了剧集的影响力。

争议二:女演员选角是“败笔”还是“各有千秋”?

这一争议的核心是审美标准与演员适配度的碰撞。对于习惯了传统古典审美的观众而言,部分演员的外形确实构成了一道门槛。争议的激烈程度显示,在大制作剧集中,配角尤其是重要女性角色的选角,其风险和对口碑的影响力不容小觑。角色的成功与否,最终仍需通过观众的共情来检验。

争议三:黄枫谷“家徒四壁”

是“道法自然”还是“制作寒酸”?

此争议反映了观众对“修仙”想象的两种不同范式:一是古典仙侠的“仙气飘飘、殿宇辉煌”,二是更偏向“苦修”的“质朴无华”。剧集的选择显然更偏向后者,这种审美选择虽然独特,但也冒险,因为它挑战了观众长期形成的视觉习惯。争议的存在,说明剧集的美学构建虽然有其内在逻辑,但未能完全说服所有观众。

04

平台关注方向及营销效果评估

对平台关注方向的分析,主要基于各二级分类在不同平台的讨论量占比数据,通过横向对比,揭示各平台用户的核心议题与讨论偏好,并以此为基础复盘剧集营销策略。

01

平台关注方向分析

本次舆论分析显示,各平台焦点呈现出显著的差异化与共通性。B站与小红书是剧集内容深度消费的主阵地,而微博与抖音则成为话题发酵与二创传播的核心场域。

二创内容(21.98%)、主线剧情(14.84%)及视听效果(8.79%)为核心。小红书用户热衷于通过图文形式对比剧漫差异,分享高清美图,并对“仙凡殊途”等情感线进行深入解读,体现了其“种草”与审美分享的平台特性。

二创内容(31.01%)、视听效果(11.39%)及主线剧情(9.49%)为主。微博是官方营销与粉丝运营的核心阵地,大量讨论由官方发起的#二创大赛#、#每一帧都是壁纸#等话题驱动,同时演员相关热搜(#杨洋有效摘面具#)及高能打戏cut(#凡人修仙传11集#)成为热议焦点。

二创内容(31.98%)、主线剧情(13.96%)及CP关系(7.95%)为核心战场。抖音凭借其短视频形态,成为剧集“高光场面”、“意难平CP”病毒式传播的主力。大量混剪视频集中展现了剧集的爽感与虐点,并通过关联动漫内容,形成了剧漫粉丝的双向引流。

B站:

二创内容(22.22%)、主线剧情(12.87%)及角色魅力(11.21%)为主要阵地。B站用户更偏好深度、考据式的内容消费,出现了大量针对剧情、特效、角色设定的“拉片式”分析视频,以及对比原著的Reaction内容,是核心粉丝与IP爱好者进行深度交流的社区。

豆瓣:

二创内容(44.72%)、演技评价(8.13%)及主线剧情(7.32%)为讨论焦点。豆瓣作为口碑发酵的核心场域,用户讨论更具批判性与思辨性。除了围绕7.5开分的讨论外,对杨洋的“去油演技”和部分女演员的“木头演技”的争议性讨论,以及对文戏节奏的批评,构成了其舆论场的主要特色。

头条:

头条平台数据显示,其用户关注点100%集中于主线剧情。这表明头条用户的内容消费习惯更偏向于直接、概括性的剧情信息获取,例如“《凡人修仙传》大结局”、“韩立结婴”等情节梳理与解读类内容,而非社交互动或深度分析。

图源:德塔文科技

02

核心营销动作:营销抓手

挖掘亮点与制造话题

前期预热:#凡人修仙传顶天立地预告#、#凡人修仙传天命之战预告#

开播后热点:#剧集凡人修仙传优酷热度破10000#、#央视网文娱评凡人修仙传#

社交媒体造势

官方运营:微博@剧集凡人修仙传 账号高频发布剧情切片、花絮、海报(如“【道友请留步】”、“【灵石补给站】”系列)。

话题营销:#看凡人修仙传教你念头通达#、#第一次见挫骨扬灰型男主#、#竟然为了修仙要不要有房子吵起来了#

线上线下融合宣传

主创扫楼:#凡人修仙传新浪扫楼#、#凡人修仙大会#(优酷直播)

线下大屏:#现实世界偶遇凡人修仙传#(霸屏北京、合肥等地标)

内容与口碑营销

角色标签:高度凝练且自带传播基因,如“去油成功”精准回应了市场对主演杨洋过往形象的关切,成为路人盘讨论的核心。微博上#杨洋有效摘面具#等话题,贡献了超过10%的演员相关讨论热度。“韩跑跑”等原著梗则有效激活了IP粉丝的认同感,B站上大量二创视频(占比22.22%)均围绕此类标签展开。

价值观金句:如“我是我,很重要”“哪怕成了仙,也要活出点人的样子”等引发圈层关注。这类金句在豆瓣、小红书等偏好深度讨论的平台引发了较高的关注。它强化了剧集的精神内核,与渴望自我价值实现的年轻观众形成共鸣。

高光场面:如“[血色禁地斗墨蛟]”、“[矿洞大战血玉蜘蛛]”、“[大战黑煞教]”等成为核心口碑基石。高燃打戏与顶级特效是本剧口碑的核心支撑点。在抖音、B站,相关高光场面剪辑(二创内容占比均超22%)是播放量最高的品类,评论区高频出现“经费在燃烧”、“国产特效天花板”等赞誉。微博#11集哇18集塞19集哇塞#的话题,直观反映了观众对打戏质量持续升级的认可。

CP模式

效果显著,精准破圈。“韩立墨彩环”的BE美学成为剧集最大的情感传播点,抖音上相关剪辑(CP关系讨论占比7.95%)催生了大量“意难平”的评论和二次创作,有效吸引了大量女性观众入场。

制作细节 & 二创友好度

如“[一比一复刻动漫]”、“[每一帧都是壁纸]”成功。剧方主动释放“剧漫对比”素材,在B站和小红书(改编对比讨论占比分别4.09%、4.40%)成功激活了动漫粉丝的讨论热情。#凡人修仙传每一帧都是壁纸#的微博活动,则直接提供了高质量二创素材,极大降低了UGC创作门槛。

跨界合作与产业延伸

品牌合作:发布#剧集凡人修仙传# 品牌营销修仙战报,联动近50家品牌,构建“修仙生态”,如与倩女幽魂手游的深度联动。

IP衍生品:推出#凡人修仙传优酷购周边#,涵盖手办、棉花娃娃、桌游等。

剧漫联动:收官之际无缝衔接#凡人修仙传动画#,引导用户流向动漫,实现IP生态闭环

粉丝与社群运营

演员互动:高频@ 主演,利用其个人影响力扩散。杨洋、金晨等主演也积极转发互动。

粉丝活动:#助力韩立修仙之路#、#微博云包场#,通过福利活动(如签名照、会员卡)激励粉丝参与传播和拉新。

03

舆情演变路径

《凡人修仙传》于2025年7月27日开播,初期凭借大IP与主演号召力高开,首日景气指数达2.087,观众情绪以期待与审视为主。7月29日,随着#杨洋演技#、#第一次见挫骨扬灰型男主#等话题发酵,叠加前6集释出的不俗打戏,剧集热度迅速爬升,突破9500,路人盘口碑开始建立。真正的引爆点出现在8月1日,第11集“血色禁地斗墨蛟”剧情上线,其电影级的特效与高燃斗法在B站与抖音迅速引爆,单日播放量激增,观众情绪转向惊喜与震撼,热度首次冲上峰值。

随后,剧集进入高位运行期。8月13日,#剧集凡人修仙传豆瓣开分7.5#,健康的评分结构为其口碑盖棺定论,进一步巩固了路人盘。8月15日,“韩立三拒墨彩环”的剧情在抖音、小红书等平台引发了大规模的“BE美学”共情,话题#韩立墨彩环重逢相拥#成功破圈,吸引大量女性观众入场,完成了从“男频爽剧”到“全民热议”的关键一跃。收官阶段,凭借#剧集凡人修仙传会员收官#的话题矩阵与剧漫联动的运营,剧集热度平稳过渡,长尾效应显著。

05

《凡人修仙传》社会心理分析

德塔文从电视剧《凡人修仙传》引发的全网热议中,提炼出5个核心社会心理洞察,包括功利现实主义的胜利、“去油”审美与权威解构、BE美学的集体共情、仙界“反内卷”想象以及IP的正统性焦虑。该剧的成功与争议本质上是其叙事精准地触碰了当代观众在个体价值实现、情感寄托模式、社会阶层跃迁、审美范式变迁、以及对确定性的渴望等方面的集体焦虑与心理需求。

01

功利现实主义的胜利:

残酷世界中的“苟”与“智”

剧情描述/观众议题:剧中韩立(杨洋 饰)的核心人设“凡人、谨慎、利己”引发广泛认同。观众热议的#第一次见挫骨扬灰型男主#登上热搜,讨论其“杀人夺宝”、“韩跑跑”等行为。舆情数据显示,B站与豆瓣等深度社区,围绕“韩老魔人设”、“修仙事业批”的讨论占比极高(B站角色魅力类讨论占11.21%),观众普遍认为这种“不圣母、只为活下去”的设定极具真实感。

心理映射: 这精准映射了当代青年在高度竞争的社会环境与职场内卷中的生存焦虑。现实中,“老好人”可能被边缘化,而懂得规则、保护自我、甚至运用一些“灰色手段”的“聪明人”往往能走得更远。剧情中的韩立为他们提供了一种“心理合法化”:他的“苟”与“狠”不再是道德瑕疵,而是在极端环境下的最优生存策略。这种“功利现实主义”的胜利,为观众在现实中的挣扎与妥协提供了强大的心理慰藉与替代性满足。

图源:AI生成

02

“去油”审美与权威解构

剧情描述/观众议题:#杨洋有效摘面具#、#杨洋去油成功#等话题在微博引发海量讨论,贡献了超过10%的演员相关热度。观众将杨洋此次内敛、质朴的表演风格,与他过往被诟病“油腻”的形象做对比,并给予了高度肯定,认为这才是“清爽”、“耐看”的男性审美。

心理映射:这精准映射了当代青年观众,尤其是女性观众,对父权社会中某些“爹味”文化和职场PUA的生理性不适。“去油”不仅仅是审美偏好的转变,更是一种文化态度的宣示:拒绝被动接受被定义的“魅力”,转而欣赏更真实、平等、有少年感的男性气质。韩立的“凡人感”和杨洋的“清爽感”为她们提供了审美上的舒适区和理想关系的投射范本——一个可以共同成长,而非需要仰视或被掌控的伙伴。

图源:豆瓣

03

BE美学范式:

在虚拟遗憾中确认真实情感

剧情描述/观众议题:剧中“韩立与墨彩环的仙凡殊途”成为剧集最大的情感传播点。抖音上,#韩立墨彩环重逢相拥#等话题引爆讨论(CP关系讨论占比7.95%),小红书用户则反复解读“白月光”、“意难平”(二创内容占比21.98%)。这段注定分离的悲剧关系,其热度甚至超过了官配。

心理映射:这精准映射了当代青年在快节奏、碎片化、充满不确定性的情感关系中的失落与焦虑。现实中的爱情充满了犹豫、计算与权衡,而“仙凡殊途”提供了一个极致纯粹的爱情样本:爱得真挚,败给天意,而非人心。这种“非战之罪”的设定,为观众提供了一个安全的情感宣泄渠道。他们沉浸于虚拟故事的巨大遗憾,恰恰是为了确认自身感知真实、深刻情感的能力,完成一种“情感唤醒”的心理仪式。

04

仙界“反内卷”想象:

从规则破坏到规则退避

剧情描述/观众议题:#竟然为了修仙要不要有房子吵起来了#的意外话题出圈,源于剧中黄枫谷“家徒四壁”的设定。导演解释为“道法自然”,部分观众则吐槽“制作寒酸”。这一争议背后,是观众对修仙世界“生存模式”的不同想象,是“琼楼玉宇”还是“餐风露宿”?

心理映射:这精准映射了当代青年对现实世界“内卷”文化的双重态度:既想在规则内胜出,又渴望彻底逃离规则。传统修仙的“琼楼玉宇”,本质上仍是现实社会“住大房子、开好车”的欲望投射,是一种“规则内胜利”的想象。而“家徒四壁、道法自然”则提供了一种更高阶的“规则外退避”的想象:当个人能力强大到一定程度,可以完全无视世俗的评价体系(房子、财富),回归生命的本真状态。这为被内卷压得喘不过气的年轻人提供了一种终极的、“反内卷”的心理图景,即“老子不玩了”的潇洒。

图源:AI生成

05

IP的正统性焦虑:

剧、漫、原著的“我是谁”之争

剧情描述/观众议题:剧集播出期间,一个持续的争议是“还原度”问题。小红书、B站等平台充斥着大量“[剧版动画对比]”、“[角色改编OOC]”的讨论。舆情显示,原著粉、动漫粉、剧粉之间形成了复杂的鄙视链,核心争议在于“谁才是最正统的《凡人修仙传》”,“剧版到底是忠于原著还是魔改”。

心理映射:这精准映射了当代青年在信息爆炸和圈层文化中对“确定性”和“归属感”的强烈渴求。在一个万物皆可解构、权威消散的时代,一个稳定、经典、被公认的IP文本,成为了一种稀缺的“心理锚点”。对“原著精神”的捍卫,本质上是在捍卫一种自己早已认同的、稳定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剧集的改编,无论好坏,都打破了这种稳定性,引发了核心粉丝的“身份认同焦虑”。他们通过批评剧版的“魔改”,来反复确认自己所持有的“文化资本”的价值,巩固“我们才懂《凡人》”的圈层认同感。

06

《凡人修仙传》复盘总结

01

核心发现

男频IP改编的“窄门”策略被验证有效:本剧摒弃了为迎合大众而强行加入言情戏码的传统路径,而是聚焦“凡人流”修仙内核,深耕“打怪升级”的男频爽感叙事。高投入的视效制作与忠于原著精神的改编,成功将核心圈层(24-30岁、高线城市、男性为主的IP粉丝)做深做透,并以此为基石,辐射至更广泛的泛娱乐观众,最终实现了热度与口碑的双赢(景气均值2.324,豆瓣7.5分),证明服务核心受众同样能打造出头部爆款。

角色塑造的“木桶效应”显著:剧集成功塑造了绝对核心韩立(演员去油、打戏出色)与情感爆点墨彩环(BE美学引发共情),这两块长板决定了剧集的高度。然而,南宫婉、陈巧倩等重要女性配角的选角与表演争议,成为剧集口碑的明显短板,其负面舆论抵消了部分正面评价,也使得本可多点开花的CP线营销多数失效。这表明在大男主剧中,重要配角的适配度是决定剧集口碑完整性的关键。

营销策略成功实现了“降维打击”与“精准破圈”:营销核心是“内容驱动”,即将“电影级特效打戏”和“仙凡殊途BE美学”这两个最强内容点,通过短视频平台(抖音、B站)进行病毒式传播。前者以纯粹的视听爽感实现对男性观众的“降维打击”,后者以极致的情感浓度精准击穿女性观众的心理防线。这种双线并进的策略,是剧集能从男频圈层迅速破圈至大众市场的关键执行手段。

IP生态联动模式展现了强大的商业潜力:本剧的成功并非孤立的项目,而是“凡人”IP矩阵开发的一环。剧集播出期间与动漫的深度捆绑,以及收官后的无缝导流,成功实现了两种媒介形态粉丝的相互转化与沉淀,形成了“1+1>2”的IP生态效应。这为未来大IP的系列化、多媒介开发提供了可复制的商业模式。

02

可供借鉴的成功经验

坚持“题材纯度”,回归类型叙事本质:在立项阶段就应明确IP的核心魅力。与其做成面目模糊的“四不像”,不如将资源集中于强化题材的独有“爽点”。对于男频玄幻剧,这意味着将预算和精力优先投入到世界观构建、战斗逻辑设计、特效视效呈现上,用过硬的工业化水准取代低效的情感戏填充。

“情感钩子”比“情感线”更高效:在大男主剧中,与其强行铺陈多条完整的爱情线,不如学习“墨彩环”的塑造方式,设计功能明确、情感极致的“情感钩子”型角色。用有限的篇幅,通过一个核心的BE美学事件或一个令人惋惜的结局,制造出强烈的“意难平”效应,这比平淡冗长的CP线更能激发观众的共情和二次传播欲望。

拥抱“审丑疲劳”,打造“清爽感”人设:市场对传统“霸总式”、“油腻感”的男性魅力展示已出现审美疲劳。本剧杨洋“去油成功”收获的好评证明,内敛、质朴、专注事业的“清爽感”人设是当下的审美蓝海。未来男性角色的塑造,应更注重真实感与少年感,避免表演式的“端着”和悬浮感。

建立“剧漫联动”的统一宣发阵线:IP改编项目应在立项初期就规划好剧集与动漫(或其他媒介形式)的联动策略。在宣发节奏上,可以互相预热、互相引流,甚至在物料设计、核心卖点上保持统一口径,共同将IP蛋糕做大,将不同圈层的粉丝整合为IP的共同消费者。

03

需要规避的失败教训

警惕“关系户”或“流量思维”对选角的绑架:重要配角,尤其是与主角有强情感关联的女性角色,其选角适配度必须是第一考量标准。演员的外形气质、表演风格与角色设定的严重偏差,会直接摧毁观众的代入感,引发大规模负面舆情,再多的营销也难以挽回。这是本剧最大的口碑风险点,未来项目必须引以为戒。

避免用内心独白替代有效的影视化叙事:剧中被部分观众诟病的“文戏拖沓”、“内心OS过多”,是编剧和导演在处理非强情节段落时能力不足或思路懒惰的表现。应通过更高效的事件、潜台词和人物互动来展现主角的心理活动与计谋,而非直接用旁白“念”出来。这不仅拖慢节奏,也削弱了戏剧的张力和高级感。

美术概念需在“意境”与“实感”间寻求平衡:尽管“道法自然”的黄枫谷设定有其美学逻辑,但由此引发的“制作寒酸”争议,说明其在挑战观众既定想象时并未完全成功。未来在美术概念设计上,特别是对核心场景的构建,需要在追求独特美学意境的同时,兼顾观众对于“大宗门”、“奇幻世界”的基本想象,避免因“写意”过头而产生“廉价感”的认知偏差。

撰稿:Pela

责编:huhu

设为星标,精彩内容不错过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