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太平天国的兴起,依据的是西方基督教的教义发展起来了。洪秀全原本想实实在在地通过科举走上仕途,但脑子这个东西不允许他走这条路。虽然一路过关斩将通过了县试、州试,却止步于院试。之后,虽然拼命下功夫,但还是没有秀才命,最终连大清的秀才都不是。清朝的童试分为县试、州试、院试,只有三次考试都通过了,才能称为秀才。所以说在清朝想成为秀才,也不是像传说中的那么轻而易举。洪秀全就因为第三次院试,屡次不通过,气火攻心晕了过去。 醒来之后,洪秀全也是相当迷茫。科举考试这条路算是完了,自己脑子实在是太笨,纵使努力一辈子也未必能考个秀才。其实,洪秀全就不是科举的料,也就像现在一样,很多孩子其实就不是学习料。此时,还不如任其所好,转变方向,抓住自己的兴趣点。洪秀全就是这样做的,他知道自己没有科举考试的命,当然这也是经过数次考验领略的,最终洪秀全走上了另一条路。

他想到了当初考试时,场外有人发的传单和小书本,这小书本就是引领洪秀全理想的《劝世良言》。当处在迷茫中的洪秀全,看到这本书,简直是如获至宝。这本书的思想和西方基督教义如出一辙:信奉上帝、追求人人平等。所以,洪秀全的起家和基督教是有千丝万缕的,后来他甚至跟随中国的传教士学习。这更坚定了自己的理想,认为自己是上帝派来人间诛杀清妖的。他开始向别人宣扬基督教义,称之为“上帝教”。(此处课本中经常说是拜上帝教,其实是误传) 此时的洪秀全虽然胸中有些笔墨,但算不上什么人物,至少连秀才都不是。但他却有一种执着的精神,誓死要实现自己的目标。随着,教众越来越多,洪秀全开始称太平王,期望天下天平。直到金田团营,数路兵马齐聚,宣布起义,洪秀全才正式称天王、太平天王。太平天国一直坚信上帝为唯一的神,所以天平军所到之处,民间的神关羽、孔子、观音全部被清除,只信奉上帝。天王为上帝之子,与耶和华为兄弟,所以天平天国自始至终都和基督教千丝万缕。虽然后来注入中国传统因素,但还是以基督教教义为主。

这也就是后来为何英法联军,兵临紫禁城下之时。英国特使额尔金伯爵,想扶持同时信奉基督教的洪秀全统治中国。此时的清朝可以说是名存实亡,如果不和英法联军谈判,满足他们的条件。联军矗立在仅离紫禁城六十米之外的大炮将炮轰紫禁城。可以说,紫禁城一旦被攻陷,大清祖宗庙宇将荡然无存,清朝的根基也随之不在。英国特使额尔金恨不得咸丰死在热河,大清失去国君,英国可在南京另立一主。因为他一直非常青睐太平天国的洪秀全,感觉对于大清,他们更能好好的控制住洪秀全。因为他感觉英国和洪秀全都信奉基督,意识形态方面有共同之处。

此时,只要英国特使额尔金把想法付诸实践,法国选择中立,那清朝可以说是必亡。首先,英军帮助太平军在上海里应外合,上海清军自然守不住。当太领军李秀成打到天津,英军在北京接应,太平军可以说是如入无人之境就能占领紫禁城。接着,以南京为首的太平军与驻守广州、上海,南边沿海的英军联合与湘军、淮军纠缠,而在北京的太平军与占领北京的英军联合剿灭北方绿营兵、骑兵、蒙古铁骑,可以说是易如反掌。因为僧格林沁的三方蒙古铁骑已经在八里桥被联军吓破了胆,无力也无心再战,更别说那些早已不堪一击的绿营兵和骑兵了。前有英军以火器使其溃散,接着太平军追杀,北方清兵失败也是必然的。 接着,一直向西追杀咸丰和其众大臣,最终咸丰等不会被俘虏,而直接被斩杀。有人会说,太平军和英军可以俘虏咸丰,威胁南方的湘军和淮军,放下武器。我相信曾国藩这样的老油子断然不会,他知道太平军起义的目的,一定不会放过咸丰。如果为了救咸丰,让湘军和淮军放下武器,那等于是自取灭亡。

同时,太平军不会留下这些人,就像在南方攻克城池一样,对普通百姓秋毫无犯,但对他们心中的妖是必杀之。有人会说恭亲王此时,去哪了?他死的会比咸丰更快,太平军占领北京那一刻,他就已经性命不保了。因为,恭亲王和英国特使额尔金伯爵并不和睦,更别说和太平军了,你说他们还能留下他的性命。 北方平定以后,南北太平军和英军共同夹击湘军和淮军,相信很快他们也会被很快剿灭。因为,他们尚且连英军都打不过,别说再加上太平军了。如果和太平军胶着作战,英军稍微支持一下太平军,战争胜利的天平自然会倾向太平军。也就说,清朝的命运会止于1861年前后,也就不会有历史上的同治中兴,因为此时的天下是英军和太平天国的。但圆明园被毁是必定无疑了。

太平天国和英军能和睦相处吗?开始肯定能,但以后就很难说了。洪秀全的基督教义正被中国的传统文化融化,到所剩无几的时候。耶和华的兄弟必定会和耶和华的信仰者之间,掀起一场大战。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