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十五载的翱翔,重逾130吨的和平号空间站终于在南太平洋上空划下句点。人类在地球上的岁月可追溯至数百万年前,但真正显著的发展不过是近几百年,甚至几千年的事。这短短的几百年间,社会的变化可谓翻天覆地,尤其是近几十年,变化之大令人惊叹。

如今,地球的引力已不再是人类的束缚,我们能够乘坐飞船,遨游太空,无论是十天半月,还是半年,都已成为可能。为了实现长期的太空旅行,我们需要一个能够提供长期生活和工作条件的基地。

由于太空环境缺乏空气、食物、水源以及电力,并且存在强烈的宇宙辐射,人类无法直接暴露于其中。空间站正是这样一种设施,它能够在近地轨道上长时间运行,为宇航员提供生活与工作的场所。

提及空间站,人们并不陌生,因为在近地轨道上,目前有两个空间站正在运行。其中之一便是我们的天和号空间站核心舱,其建造工作正稳步推进,未来还将有新的实验舱、载人飞船和货运飞船被发射至太空,与核心舱进行对接。另一个则是国际空间站,它近期受到了广泛关注,因为俄罗斯发布了一段模拟国际空间站分离的视频。然而,这仅仅是模拟,目前并未发生实际的分离事件。

在这两个空间站之前,太空中曾有一个著名的空间站——和平号。20世纪70年代初,前苏联发射了两代共七艘礼炮号空间站。这些空间站采用了舱段式结构,设备和仪器都安装在舱段内部或外表面,规模较小,宇航员在轨时间有限。因此,前苏联开始研发第三代空间站——和平号。1976年,和平号空间站计划正式确立,与礼炮系列相比,和平号采用了更先进的组合式积木结构,主体舱段重达20.4吨,长13.13米,直径4.2米,与我们的天和号核心舱重量相近,可以由一枚火箭发射至太空。

经过近十年的研发和制造,和平号空间站的主体部分于1986年2月20日由质子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20多天后,前苏联发射了联盟T-15飞船,与和平号空间站成功对接,宇航员进入空间站进行全面检查。大约一年后,前苏联发射了量子1号实验舱,标志着和平号空间站的正式组装工作开始。和平号由多个舱段和模块组成,包括核心舱、量子1号天文物理舱、量子2号气闸舱、"晶体"号实验舱、"光谱"号遥感舱和"自然"号地球观测舱,整个空间站的重量达到了130多吨。

尽管和平号是前苏联发射的,但美国后来也参与了其运营。NASA为和平号提供了一个对接舱,专门用于与航天飞机对接。1995年2月6日,美国的发现号航天飞机与和平号在太空中进行了近距离交会,为后续的对接做了准备。同年6月29日,亚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与和平号完成了首次对接,此后美国航天飞机多次与和平号对接,美国宇航员也进入了和平号内部,这次合作为后来的国际空间站的建造和运营积累了宝贵经验。

和平号空间站的设计寿命为5年,但与美国航天飞机完成首次交会对接时,它已经超期服役。随着设备的老化和俄罗斯资金的紧张,维持和平号的运营变得越来越困难。特别是1998年国际空间站首个舱段发射后,俄罗斯无法同时维持两个空间站的运营。最终,为了集中资源于国际空间站,决定让飞行了15年的和平号空间站坠落。2001年3月23日,俄罗斯飞行控制中心下达了制动指令,和平号开始进入坠落轨道。在第三次制动后,和平号进入大气层并在90-100公里高度解体,化作碎片,最终在南太平洋预定海域坠落。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