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937年,毛泽东曾这样评价贺龙:“贺老总有三条嘛,一是对敌斗争坚决,二是对党忠诚,三是联系群众。”

毛泽东的评价公正客观地展现了贺龙元帅光辉的一生,他的崇高品质令人敬仰。

值得注意的是,在解放战争中,陈毅粟裕等人的名字如雷贯耳,唯独贺龙,没有亲临一线带兵打大仗,这让很多人不解。

图 | 贺龙和毛主席

并非“靠边站”

实际上,从1937年秋,八路军120师东渡黄河创建晋绥边区开始,贺龙就已经被安排在了后方,但这并不是贺老总指挥才能不行,而恰巧说明是毛主席对贺龙的信任。

从历史背景看,当时解放军的总指挥部在陕甘宁,西边是黄河天险,东渡黄河可以控制平绥铁路,北边是蒙古草原,南边是吕梁山脉。

可以说晋察冀地区就是隔开战场和首脑机关的最后屏障,尤其是阎锡山开始进攻边区后,贺龙所在的位置成为了延安和华北的唯一通道。

当年华北和延安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不管是输送情报还是输送特殊人物,贺龙自己的地盘一直是稳固如山,这为解放战争中他的贡献打下基础。

1947年春,国民党开始疯狂进攻山东和陕北,在陕北方面,蒋介石命令胡宗南和马步芳等集团,集合34个旅开始从三个方向进攻延安。

蒋介石如同狗急跳墙,扬言要活捉毛泽东,面对蒋介石黑云压城的现状,中央紧急做出战略。

但是陕甘宁的野战军只有晋绥军区的第一纵队,实际上就是贺龙的部队,新编的加上警备旅不足3万人。

陕北部队隶属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按惯例应由联防军司令员贺龙指挥,但是贺龙已经在1945年兼任晋绥野战军司令员。

但是情况紧急,彭德怀请示毛主席,是不是把贺龙的部队拿过来,一起指挥?彭德怀的言外之意是,现在贺龙忙于晋绥地区的事情,人数虽然不多,但是也是精锐。

毛主席觉得可行,便同意了这个事情,随后才和贺龙商量。

既然毛主席已经决定了,贺龙自然没有二话,但是话又说回来,贺龙还真是有点难以割舍,因为这些部队全是贺龙一手带出来的。

从情感上来说,把自己的老部下全部交给彭德怀,真有点舍不得,但贺龙说了这样一句话:“军队是党的军队,不是个人的。我带的军队,别人也能带。军队要听党指挥嘛!”

就这样,彭德怀接手了贺龙的部队,1947年3月10日,中央军委又下令调晋绥2纵队开赴陕甘宁边区,接受彭德怀的指挥。

对这件事,杨尚昆曾说:“像这样一纸命令就调整了指挥关系,在旧军队中简直难以想象,而在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内,却顺顺当当地处理好了。党对枪杆子领导的有力,军队指挥员之间的团结,真是史无前例的。”

实际上,从他的话中就可以看出来,贺龙在服从党的指挥上是绝对听从指挥的,当然也可以看出来,贺龙高超的人格魅力。

图 | 1938年10月,贺龙到延安参加中共六届六中全会时,与谢觉哉、罗荣桓等合影

20多年过去还是指挥一个军,毫无怨言

这次贺龙二话不说,把自己的老部队交给彭德怀,他现在手头的部队原本有三个纵队,现在只剩了一个,相当于军长。

这和山东的陈毅,晋察冀的聂荣臻,还有太行山的刘伯承,以及东北的林彪,差距不是一星半点,人家都是几十万的军队。

南昌起义时带一个军闹革命,20多年过去还是指挥一个军,贺龙一句怨言没有。

实际上,贺龙的部队都是从红军时期一步步发展起来的,从红二、红六军团,到红二方面军,再到120师,贺龙的声望和贡献都是显而易见的。

早在南昌起义时,贺龙对党的忠心就已经表现得淋漓尽致。

1927年7月27日,贺龙及第20军集结南昌并将军部设于中华圣公会办的宏道中学内,贺龙选取这个位置是经过充分考虑的。

一天后,贺龙在军部见到周恩来,周恩来告诉贺龙很多敢于起义的建议,贺龙只说到:“我完全听党的话,党让我怎么干,我就怎么干。”

周恩来以前委名义任命贺龙为起义部队总指挥。前委决定,刘伯承任起义部队军事参谋团参谋长,与贺龙共同拟定作战方案,这是周恩来对贺龙的高度认可。

比如1934年10月,红三军与红六军团会师,贺龙为了给中央红军的长征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策应,不顾部队战斗力不足的客观条件限制,坚决率部向敌军猛烈进攻。那时两军刚刚会师,人数只有不足8000人,不仅兵力不足,而且在长期斗争过程中,指战员都很疲劳,枪支弹药也比较紧缺。

在这种情况下向优势兵力的敌军开展猛攻,很多人认为这无异于飞蛾扑火,有人提出了担忧。

贺龙又何尝不知道这种危险性?但他坚定地说:“对全局有利的仗,困难再多也要打!”在贺龙等同志卓越的指挥下,红三军与红六军团攻占了桃源,围困了常德,有效牵制了10余万敌军,使他们无法有效围堵中央红军。贺龙顾全大局,坚决斗争,不计得失,力保中央红军安全,再一次为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

图 | 贺龙和邓小平等

抗战期间,他指挥的120师更是作出了突出贡献,光在1945年,贺龙指挥的南线部队和北线部队,和日军展开了艰难的攻坚战,收复县城就有几十座,巩固了晋绥解放区,给毛泽东的重庆谈判提供了重要的政治、军事基础。

周士第回忆说,抗战期间贺龙指挥120师和晋绥部队,打了1万多次仗。

贺龙曾说:“我没有入党之前,我指挥的军队都是我的,我入党之后,我指挥的军队就是党的了,连我的脑壳子也是党的了!”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在贺龙把部队交给彭德怀不久,毛主席派人通知让贺龙去河西出席重要会议,但是贺龙恰逢生了一场大病,他还是坚持去河西。

毛主席看到贺龙来了,紧紧地和贺龙的手握在一起,毛主席和贺龙商量了关于接下来的战局情况,然后说:“没有一个好的后方,仗是打不下去的。”

其实贺龙已经猜到毛主席想让他去做后方。

“陕北战场在军事上、财政上、粮食上都得依靠你们晋绥,所以,中央考虑,由你贺老总来把陕甘宁和晋绥这两个地区领导起来,造成一个统一的后方,你看怎么样?”

贺龙没有任何意见,他告诉毛主席:“一定会把后方的工作做好,一定听从中央的安排。”

在接下来的会议上,毛主席总结了一年以来的战绩,然后和贺龙商量了后方的重点问题,集中一切财力物力支援解放战争。

最后做了西北地区的主要分工,彭德怀主张前线作战,贺龙主管陕北战场的后方工作。

古代兵书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意思就是后勤工作是胜仗的保障。贺龙虽然一口答应做好后方,但现实情况不容乐观。

晋绥地区最缺的东西就是粮食和物资,在这种环境中提供充足的支援,难度可想而知。

那么,贺龙是怎么做的呢?

首先,在没有巨大财力支撑时,贺龙亲自兼任西北财经办事处主任,把两个区的银行合并,然后组成统一的贸易工作,随后组成专门的补给站。

野战军打到哪里,补给站就供应到哪里,贺龙明确指示:野战军要钱给钱,要弹药给弹药。

然后就是粮食的问题,在保证老百姓有足够的粮食生存的条件下,尽最大限度筹措粮食,在几个月的时间内,贺龙开始迅速筹集,但仍然紧缺。

当时中央要求军粮需求7000至1万石(300斤1石),中央的电文是:

野战军南下,已无粮携带,能否保证战争胜利的关键,就是粮食供应问题。

按照西北野战军和其他人员共八万多人,每个月的粮食就是近2万石,在这样的穷乡僻壤,去哪里搞这么多粮食?

为了尽快解决问题,贺龙向刘伯承和邓小平求援,邓小平表示可以拨过去10万石解决燃眉之急,随后,贺龙亲自行走在各个边区政府,组织解放区调运粮食。

资料显示,当时在榆林的战斗中,光临县3个乡就有69万群众参与了捐粮,据当时的老前辈回忆,贺龙组织大家把一切物品卖掉换钱,换粮,必要时还和老百姓等价兑换。

这都充分体现了,解放军和老百姓鱼水一家的美好情感,也体现了在后方的工作中,贺龙兢兢业业,任劳任怨。

实际上,从毛泽东对贺龙的评价中就可以看出,贺龙在联系群众的工作中,是有决定的能力的。

1934年,贺龙率部路过一个小山村时,发现这个山村刚被土匪抢劫过,到处断壁残垣,很多老百姓坐在地上哭天喊地。

为了帮助老百姓,贺龙命令部队驻扎下来,并和战士们一起帮助老百姓盖房子,此外还给每家每户发了20多块钱。

当地群众对贺龙感激涕零,据说后来贺龙把地主和土匪抢来的粮食分给了老百姓,老百姓刚开始不敢要,贺龙说:

你们是受地主剥削的劳苦大众,这些粮食是你们亲手种出来的,应该给你们。不用怕,我们红军就是专门为你们穷苦人撑腰的。

值得一提的是,他还要抽空去彭德怀的部队视察,这是因为贺龙的部队有一些人因为不满情绪,在彭德怀的部队闹了别扭。

为了不影响战局,贺龙专门抽空到彭德怀的部队里视察,当时贺龙赶到2纵队驻地山西新绛县,对2纵队所犯的错误提出了严肃批评,他语重心长地指出:

“违反党的城市政策,破坏群众纪律,我们就会脱离群众的。没有群众仗怎么打?客观上就是帮助了敌人嘛!我们要在三五年内打败蒋介石,夺取全国的胜利,不严格执行政策、遵守纪律怎么行?”

他还在2纵队住了一段时间,帮助王震抓部队纪律整顿。王震后来说:“贺老总专门到2纵队来抓执行政策、遵守纪律,对2纵队此后的建设作用很大。”

当然,从感情上来说,发生这种事情也在所难免,但彭德怀对贺龙的部队高度评价,全国解放后,彭德怀有一次遇到贺龙笑着说:“你领导的晋绥部队真是好啊,能打仗!”

毛主席:他是我们的“萧何”

彭德怀取得西北解放战争的胜利,毛主席曾给予高度评价,毛主席说:“就那么一些人,能够打出那样的结果、那样的局面,实在是太不容易了!”

其实毛主席说得“太不容易”是指多方面的,除了当时战争环境严峻外,还有粮草的补给问题。

当然,这位的胜利离不开有勇有谋的彭德怀,毛主席曾写诗评价彭德怀: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

但最“不容易”的莫过于贺龙在后方做出的突出贡献,毛主席对贺龙的贡献赞赏有加,他说:“贺老总忠于党、忠于人民,是守卫边区后方的萧何”。

萧何是西汉时期刘邦手下的大将,楚汉之争时,留守关中,稳固后方,向前线输送士兵、粮饷,对刘邦战胜项羽、建立汉朝起了重要作用。

毛主席借古论今,这是对贺龙的高度认可,也正因为贺龙的伟大贡献,他被授予开国元帅军衔。

1955年9月27日下午5时,金秋时节的北京,新中国授衔典礼在中南海怀仁堂隆重举行。

当时被授予元帅军衔的人有10人,依次是:朱德、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

当时元帅的主要评定依据有四个:

第一,必须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时期的主要领导者或者参与者。

第二,必须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各个时期的重要参与者。

第三,必须是指挥或者参与了中国人民解放军重要的战役军团作战,并且功勋卓著。

第四,在授衔时级别很高。

就贺龙来说,抗美援朝结束后,贺龙一直担任国务院副总理和中央军委副主席等重要职务。再加上贺龙是南昌起义的主要领导人,元帅军衔实至名归。

实际上,在解放战争中,贺龙曾指挥十八兵团进攻胡宗南的部队,解放了成都,1950年,贺龙和刘邓大军一起解放了大西南。

唯一备受争议的就是解放战争中贺龙做的是后勤工作,但毛主席的这句“萧何”就已经肯定了贺龙在解放战争中的伟大贡献。

战争年代,贺龙元帅为人民的解放事业,英勇善战,历尽艰险,百折不挠;和平时期,为社会主义建设,呕心沥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坚决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严格遵守党的纪律,自觉维护党的统一和团结。

任弼时曾在中共中央西北局高级干部会议上评价贺龙:“贺龙同志的伟大之处,不仅在此,而在于他对革命对党的一贯忠诚的态度。他有百折不挠的精神,不因斗争失败而气馁。”

图 | 贺龙和夫人

贺龙和毛主席的共同爱好

值得一提的是,贺龙和毛主席还有个共同的爱好,那就是十分注重体育运动。

新中国后成立后,贺龙对中国的体育事业还做出了巨大贡献,从建国初期开始,贺龙就一直兼任国家体委主任等职务。

在战争年代,没有一个好的身体怎么打仗呢?在毛主席青年时期,就写过《体育之研究》等重要文章,他自己也喜欢登山和游泳这种高强度的体育运动。

体育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不仅能改善人民健康状况,增强人民体质,提高全民族的健康水平,而且在外交事业中起着突出的政治功能。

贺龙自幼习武,深感中华武术这一传统国粹应该向群众普及。贺龙独辟蹊径,积极倡导简化武术,使普通群众便于领会和学习。

贺龙领导的新中国体育在国际环境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他常常说:“体育腿长,哪里都能走。”

贺龙元帅为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一直从各方面做着不懈的努力,他注重体育,注重教育,爱惜人才,单从这点来说,他永远是一位值得后人怀念的人。

如今,历史虽已远去,但像贺龙元帅一样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开创的光辉业绩将永远激励着新中国的千秋万代,他们的崇高品格令后人敬仰。

举报/反馈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