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装剧中,我们经常见到这样一个场景,有一个太监,拿着圣旨,面向犯人宣读:罪犯某某某,犯十恶不赦之罪,皇恩浩荡,免于死刑,流放三千里,钦此。

其实,流放并不是一开始就有的刑罚,而是经过了无数年的发展,才形成的一种刑罚。我国古代有主刑,照应五行,一共有五种。先秦以前的奴隶社会,五刑大都是伤残身体的肉刑,指墨(刺配)、劓(割鼻子)、剕(断足)、宫(腐刑)、大辟(斩首)。到了汉朝,我国正式进入了封建社会,经过刑制改革,逐渐废除肉刑。

从汉朝开始,到隋朝,正式形成了笞、杖、徒、流、死的新五刑体系。这就是封建社会的五刑,一直延续到清末,伴随着封建社会结束,才被废止。新五刑中,流刑是仅次于死刑的刑罚,应用非常广泛。

流放是将罪犯放逐到又穷又苦的边远地区,进行惩罚的一种刑罚。在封建社会,皇帝为了表示皇恩浩荡,将本来应该判死刑的,从轻发落,变成流放(“不忍刑杀,流之远方”《大清律例·名例律上》)。因此,流放体现了儒家提倡的仁政和慎刑,实际上,它相当于现代的死缓。

古代流放之地,是不毛之地,是最苦、最贫穷之地,路途遥远,危险重重,稍有不慎,犯人就可能死在路上。对于押送的官差来说,押送着犯人,“背井离乡”,离开繁华的京城,爬山涉岭,前去不毛之地,如清朝一般流放宁古塔。想想都知道这是个又苦又累的差事,没啥人愿意“出差”。可是如果押送女囚,就不一样了,好多官差争着,抢着想去。他们认为押送女囚是一个“美差”。这是为什么呢?

第一个原因,押送女囚比较清闲。

古代官员编制少,衙役相对也少,可是管辖的地方大,事情多。如老百姓的吃喝拉啥,捉拿匪盗等事情,都是为数不多的衙役的事。可是,除了正常公事外,还得伺候当官的。衙役就是县令的免费仆人。

押送男囚,也是很苦很累的。男囚大多是犯了十恶不赦的大罪,也有很多江洋大盗,还有杀人犯。这些男囚知道被流放之地非常穷,去了还得不分昼夜地干活。因此,他们时刻想着杀死押送的官差,逃之夭夭。因此,这些押送的官差不但要忍受艰苦的路途,还得时刻防备男囚。

而押送女囚,就不需要担心遇到囚犯方面的生命危险了。女人大都手无缚鸡之力,连只鸡都不敢杀,给她们一万个胆子,她们也不敢谋害官差啊。即使她们谋害了官差,她们能逃到哪里去呢。在荒无人烟的地方,一个女人人生地不熟,很难生存下来。你想,野外不但有猛虎野兽,还有江洋大盗。一个女人在外面,是很危险的,不是被野兽吃了,就是被坏人抓获,成了压寨夫人。

因此,这些女囚还不如老老实实地跟着官差到达目的地,再苦再累,也能活下去。而押送的官差,自然是男的,每天和女囚聊聊天,欣赏下沿途异域风情,不知不觉就到了目的地了。有一句话说得好,“男女搭配,干活不累”,男官差和女囚,一路前行,即使路途再遥远,也不觉得累了。如果官差换位思考下,把这次“出差”当作“公费旅游”,岂不美哉。

第二个原因,女囚亲戚朋友们给予押送的官差银两,让照顾她们。

古代女人,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一般是不会犯罪的。她们之所以被流放,大多数是男人犯了罪,被牵连了。古代电视剧中,我们经常见到这样的场面,某某官员犯了十恶不赦之罪,判处斩立决,妻子儿女流放千里。

虽然这个官员被斩首示众,可是他还有不少当官的朋友和亲戚啊。这些当官的亲戚们,看在被杀之人的面子上,多半会照顾他们的妻子儿女的。因此,他们会给予押送官差们钱财,更有甚者,直接买一辆马车,让女人们坐在马车上。而这些官差就有福了,坐着马车,执行公务,岂不快哉。

虽然路途遥远,一来一回,可能数月时间,可是收获也多啊。古代官差的工资是很低的,如果能赚点外快,就可以贴补家用。而押送女囚,有很多人给予官差外快,自然就有许多人抢着去了。

结语

古代押送犯人,就是出差,不但会有朝廷出差补助,还有女囚给予的灰色收入,何乐而不为呢。这些官差,也是处于社会底层的,平时工资不多,为了提高生活水平,为了养家糊口入,他们自然会争抢着去押送女囚。因此,这些官差争抢着押送女囚的原因,真的太现实了。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