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6日,山东省港口集团成立5年。5年时间,山东港口交出了一份不俗的成绩单——

山东港口货物吞吐量连跨5个亿吨台阶,突破17亿吨,集装箱量超越4000万标箱,分别跃居世界第一、第二位;

青岛港、日照港、烟台港全部实现进位争先,吞吐量在全球沿海港口排名中分列第四、第七、第十位;

渤海湾港货物吞吐量由港口组建之初的1600多万吨跃升至5000多万吨,是成立之初的3倍。

这些数字,展现了山东港口的发展实力,彰显了中国港口在全球的影响。

5年前,未整合的山东各港口,饱受“各自为战”“无序竞争”“重复投资”“大而不强”“单纯追求吞吐量增长”等问题的制约。

从“大而不强”到港口货物吞吐量世界第一,山东港靠的是改革这个“关键一招”。

“发展环境越是严峻复杂,越要坚定不移深化改革”。破解难题,须要用改革的思维和方法。善于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发展中的问题。

2019年8月,山东做好顶层设计,组建省级整合平台,全省7市港口、17个港区人财物整合,全新的山东省港口集团应运而生。

分析山东港的改革解法,可以看到其改革的几个关键点。

一是改革善于借“力”。古人云,“众力并,则万钧不足举也。”这个力,就是系统集成。山东港口的改革更加注重系统集成,使各方面改革相互配合、协同高效。市场竞争,考验的是一个联合舰队的整体竞争力。山东港口将一体化改革作为重中之重,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效率提升。山东港口正是将7市港口、17个港区人财物彻底整合,实现港口规划“一盘棋”、管理服务“一张网”、资源开发“一张图”,按照整合、融合、耦合“三合”发展渐次升级,才实现了1+1+1+1##_FORMAT_GT_##4。整合后的山东各港口从昔日“竞争对手”成了“一家人”,形成“以青岛港为龙头,日照港、烟台港为两翼,渤海湾港为延展,各板块集团为支撑,众多内陆港为依托”的一体化协同发展格局。

二是改革善于借“势”。作为黄河流域唯一出海口,山东具备构建东联日韩、西接“一带一路”的互联互通大通道的先决条件。着眼国家所需、山东所盼、港口所能,山东港口加快推动沿黄陆海大通道建设,深度融入和服务黄河国家战略,谋划系列改革,让改革更精准、更有实效。在黄河流域重要节点城市,山东港口开通海铁联运班列近90条,建设内陆港40余个,把“出海口”搬到企业“家门口”。山东港口80%以上货物吞吐量来自沿黄九省区,河南、陕西等省份65%以上的出口集装箱货物选择从山东港口青岛港装船出海。港口是国家区域协调发展的关键“棋眼”,也是山东改革发展的核心战略资源。5年来,山东港口发力港区、城区、园区“三区互融”,深化与全省16地市战略合作,主动把港口发展嵌入城市、区域经济发展,成为山东经济发展的又一新动力。山东港口加力海外项目拓展,围绕“一带一路”,布局战略性资源,8个海外码头稳健运营,10个海外仓建成投用,国际化体系初具雏形。

三是改革善于借“智”。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山东港口锚定“智慧绿色”,向“新”而行,坚持科技自立自强,自主创新。就在去年年底,青岛港自动化码头三期工程正式投产运营,它是国内首个全国产全自主自动化集装箱码头。今年,青岛港自动化码头实现了每百米岸线年吞吐量达到32万标准箱,装卸效率十次刷新世界纪录。该码头拥有六大自主突破、12项创新攻坚成果,实现了“全国产、全自主”。山东港口将人才强港、技能兴港摆在突出位置,产生“连钢创新团队”等一大批优秀创新团队,获得300多个省部级以上荣誉,形成“现象级”群英现象。

山东港的改革故事再次证明一个道理:经济增长的动力从改革中来、从创新中来。

中国式现代化是在改革开放中不断推进的,也必将在改革开放中开辟广阔前景。山东港口改革,正是一个鲜活的微观例证。

(大众新闻记者 刘笑笑)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