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际舞台上,中国与印度的关系一直颇具戏剧性。两国既是邻国,又是竞争对手,时而摩擦不断,时而合作愉快。

而在经济领域,这种关系更显复杂。一方面,印度国内频频发出抵制中国制造的声音,政府也不时出台政策限制中国商品和企业;另一方面,中国却悄然超越美国,成为印度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国。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随着民族主义情绪的高涨,印度国内频频掀起抵制中国商品的浪潮。社交媒体上#BoycottChina的标签屡见不鲜,印度政府也时不时宣布限制中国投资、禁止某些中国应用。

印度本土品牌的无奈

尽管印度高喊“抵制中国”,但中国制造的产品依然源源不断地涌入印度市场,两国的贸易逆差不断扩大。

根据统计数据,2022年中印双边贸易额达到了创纪录的1359.84亿美元,其中中国对印度的出口额高达1185.02亿美元。

这意味着印度非但没有减少对中国商品的依赖,反而在许多领域对中国制造越来越离不开。

中国出口印度的商品种类繁多,其中电子产品和家电占据了重要地位。从智能手机到笔记本电脑,再到各种家用电器。

中国制造的电子产品凭借其价格优势和技术水平在印度市场占据了主导地位。印度虽然也有本土品牌,但在性价比和技术创新方面,与中国制造相比仍有明显差距。

根据市场调研公司Counterpoint Research的数据,2022年,小米、Realme、OPPO和Vivo在印度智能手机市场的份额分别为21.0%、14.5%、11.9%和15.9%,合计占据了超过60%的市场份额。说明中国品牌在印度智能手机市场的主导地位不可撼动。

中国作为“世界工厂”,以其多样化且价格合适的机械设备,成为印度各类制造业企业的重要依赖。无论是生产线上的机械设备,还是建筑工程中的重型机械,中国制造的工业品在印度市场上随处可见。

基础设施与制造业发展的对比

在印度的大型基础设施项目中,中国制造的重型机械设备被广泛应用。例如,在德里地铁建设项目中。

中国的三一重工和徐工集团等知名企业提供了包括挖掘机、推土机、起重机在内的各类机械设备。这些设备在价格上低于欧美同类产品,在质量和性能上也能满足项目需求。

中国的纺织品以其种类丰富和高性价比深受印度市场欢迎。中国制造的棉纺织品和合成纤维产品,由于其质量稳定且价格具有竞争力,被印度的纺织企业广泛采用,用于生产各种服装和家用纺织品。

还有化工产品如塑料、化肥、农药这些也是中国对印度出口的重要品类,支撑着印度的农业和制造业发展。

以化肥为例,中国生产的磷酸二铵和尿素在印度市场上占据重要地位。这些化肥质量可靠,极大促进了印度农业的增产增收。2020年,印度从我国进口了超过240万吨的磷酸二铵、127万吨的尿素。

中印贸易逆差的不断扩大,其背后有着深层次的经济和技术原因。

中国的制造业水平全球领先,无论是生产效率还是技术创新,都远超印度。中国企业通过以大规模生产高质量的商品,进而压低成本提供给消费者和企业。

相比之下,印度的制造业基础相对薄弱,虽然近年来政府推出了“印度制造”计划,但效果并不显著。

中国的供应链完整且高效。从原材料采购到生产制造,再到物流配送,中国拥有一整套完善的产业链体系,能够快速响应市场需求。

而印度的供应链相对分散且效率较低,导致其生产成本较高,竞争力不足。中国制造的产品因此能够更快、更便宜地进入印度市场,满足当地的消费和生产需求。

可以看看中国的电子产品,从供应链,芯片设计到整机组装,再到全球物流配送,都具备高度的整合性和效率。

这使得中国制造的电子产品能够迅速进入印度市场,占据市场主导地位。而印度的电子产品供应链相对分散,无法形成规模效应和成本优势,导致其产品竞争力不足。

中国的高速铁路网覆盖广泛,连接了主要的工业和商业中心,确保了货物在国内的迅速运输。

现代化的港口设施,如上海港、深圳港和广州港,配备了高效的装卸设备和先进的物流管理系统,大幅度提高了货物的装卸和转运效率。

这套完善的交通运输网络大大缩短了运输时间,使中国制造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更强的竞争力。

相比之下,印度的铁路系统虽然覆盖广泛,但整体速度较慢,设备老旧,难以满足现代化物流的高效需求。

公路网络虽然在不断扩展和改进,但交通拥堵和路况不佳仍是普遍存在的问题。最后只能把高昂的国内运输成本转嫁到产品价格上,使得印度企业在与国际对手的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虽然印度一直说要减少对中国商品的依赖,提升自己的制造业水平,但这并不容易。提升制造业需要在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进行大量投入。这些都需要大量资金,还需要大量时间。并不能一蹴而就。

完善的交通网络、电力供应和现代化的物流体系能够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很遗憾这些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升级同样需要大量的资金和时间。

印度市场对高性价比商品的需求很大,而中国制造的产品正好满足了这一需求。

中国商品因为价格实惠、质量不错,在印度市场上很受欢迎,短期内印度很难找到其他能替代中国商品的供应来源。

深度经济联系的形成

更为重要的是,中印两国的经济联系不单是局限于商品贸易。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在印度投资设厂,提供就业机会的同时也促进了印度经济的发展。

华为在印度的班加罗尔和金奈设立了研发中心和制造工厂,共计雇佣了超过1万名员工。还通过培训项目提高了印度本地员工的技术水平,促进了本地技术人才的培养。

小米在印度拥有七个智能手机制造厂, 其中四个位于安得拉邦,两个位于泰米尔纳德邦,一个位于诺伊达,已经雇佣了超过2万名工人。小米的投资带动了印度本地供应链的发展,包括电子元器件、包装材料等配套产业的兴起。

中印之间的贸易关系,正如两国的历史和文化一样,充满了矛盾和戏剧性。尽管印度国内频频掀起抵制中国商品的浪潮,但现实却是中国已经超越美国,成为印度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国。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