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古代的影视剧,没有胡子的男人除了未长大的孩童之外,剩下的都是白嫩的公公们了。所以在古代会有一种说法,根据是否有胡子判断成年男性的身份,如果没有胡子多半就是影视剧中的女扮男装,要么就是宫中的太监们。关于古代的胡子,不像我们现在只是单纯的称作胡须,也有着很多不同的叫法。我们听过最多的应当是“髯”这个字,并不是所有的胡子都能够叫做“髯”。只有脸颊附近的胡子才能这么叫。而与之对应的,上唇和下唇的胡子分别被称为“髭”和“粜”。将一个东西细分为这么多种,也可以体会到古代人们对胡子的重视和喜爱。

那么问题来了,相比较现代人,为什么古代人这么喜欢留胡子呢真的是只为了凸显男性的身份嘛?有些人会想到,是不是因为古代人的修剪胡子不方便,所以才会留下它呢?听起来似乎有几分道理,像我们现在所用的剃须刀,在古代是断然没有的,那么他们会怎么处理这些胡子呢?莫不是用手一根根的揪下来?好像这样的解释蛮有道理的,因为怕疼,所以就留下来吧。

当然不是,虽然没有剃须刀,但是古人们有其他的工具来处理胡须,聪明的古人自然不会徒手拔胡,他们也会用到剪刀等专用的刀具来修理自己的胡子。古人留胡子的主要原因是因为相信胡子这种东西是父母赐予的,古人是很重视身体的毛发。从满清入关,逼迫人们留辫一事,我们就可以看到,毛发对于人们有多重要,甚至是可以为之付出生命的存在。胡子在古代同样是成年的代表,只有成年人才有蓄胡的资格。

在以男子阳刚为美的古代,胡须的存在是最能体现男人魅力的,正如美髯公会受到人们的追捧。而与之相反的,如果一位成年男子,不留胡子,那么会被人当做太监公公的残疾人士,也就得不到社会其他人士对男性的尊重,我们常常提到一个人不稳重,不靠谱,用嘴上没毛来形容,正是体现了这一传统习俗。 但是随着年代的发展,在晚清时期,外出留学的人们发现蓄胡的不便,并且恰逢改朝换代,为了消除清朝的印迹,各地纷纷掀起剪辫子和剪掉胡须的行为。人们也因此发现了没有胡须的好处,从而逐步发展形成了蓄胡须的人是不注重自己外表的说法,人们都开始注重打理自己的胡须。

在现在看来,有无胡须已经不代表什么特殊的含义,喜爱胡须的人可以留着胡须,只要好好打理,也会显得魅力十足。而那些不喜欢胡须的人,可以将胡须刮干净,同样会给人一种清爽舒适的感觉。 当蓄胡与否成为人们的真正自由,不用受到社会眼光的约束,可以自由的发展自己喜欢的东西,从胡须的发展,想必我们也一定能窥见人类社会自由的发展和进步。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