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阿哥,胤禔(1672年-1735年)。其初在康熙帝诸子中排行第五,因为前面四个皇子均早殇,按封建礼法,在成年皇子中他的年龄最大,所以被列为皇长子。他三次随康熙帝出征、巡视,都有所作为,取得了康熙帝的信任。胤禔表面上遵从父命,内心里对太子的地位是十分觊觎。大阿哥胤禔是庶长子,见自己夺储无望,便想推荐与自己关系密切的八弟胤禩。还利用张明德相面事,为胤禩制造舆论,说:“相面人张明德曾相胤禩,后必大贵。”他曾向康熙帝请杀皇太子胤礽,用巫术镇魇胤礽,后来事情败露被揭发,康熙帝不忍杀亲生儿子,令革其王爵,终身幽禁。

二阿哥,胤礽(1674年-1725年)。胤礽是为清朝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明立皇太子,他自幼即聪慧好学,开讲经筵,主持祭祀;文韬武略,具有不俗的治国才能。作为康熙殷切期望的继承人,他不负众望,数次监国听政,多少减轻了康熙的负担。但长期的养尊处优及错综复杂的政治斗争最终使其人格分裂,贤德不再;而对高度集权的最高统治者来说,皇太子拥有的过多特权对其构成严重威胁。君储、父子之间的悲剧不可避免。皇太子废而复立、继而再废,使得晚年的康熙帝心力交瘁。

三阿哥,胤祉(1677年—1732年)。胤祉无论是文学还是书法,或是骑射,在众多的皇子里面,表现都是极突出的,又因平日与太子胤礽关系素来和睦而博得了康熙帝好感。在复立胤礽为皇太子的同时,晋封胤祉为和硕诚亲王。胤祉擅长书法而受命书写康熙帝景陵的《神功圣德碑文》。胤祉不太热心皇储,一门心思编书。他主持编纂了两部大书《律历渊源》和《古今图书集成》。

四阿哥,胤禛(1678年—1735年)。康熙三十七年封贝勒;康熙四十八年胤禛被封为和硕雍亲王。在二废太子胤礽之后,胤禛积极经营争夺储位。胤禛善于治国、懂得韬光养晦。他尊释教道学,自称“天下第一闲人”,与诸兄弟维持和气,与年羹尧和隆科多交往密切,同时向父亲康熙帝表现诚孝,画西藏于版图,赢得康熙帝的信赖。康熙帝在北郊畅春园病逝,他继承皇位,次年改年号雍正。

八阿哥,胤禩(1681年-1726年)。胤禩自幼备受康熙喜爱,17岁的时候即被封为贝勒,是当时封爵皇子中最年轻的。一废太子时,胤禩及其同党跃跃欲试。但是康熙帝对胤禩利用张明德相面为自己立嗣的行为深恶痛绝,导致胤禩在他心里的形象大损。胤禩的个人威望和私党势力元气大伤,但胤禩本人并不肯认输,康熙朝的最后十年里,他都没有放弃对太子之位的争夺。康熙帝驾崩,本以为自己的同党胤禵能入承大统的胤禩,见胤禛嗣位如五雷轰顶,气急败坏,却又无可奈何。

九阿哥,胤禟(1683年—1726年)。胤禟自幼好学嗜读,性聪敏,喜发明,曾亲手设计战车式样,并首开满族人其端用拉丁语转写满文。胤禟十分热爱外国文化和西学,曾自学外语。胤禟善于结交朋友,为人慷慨大方,重情重义,因为其是皇八子和皇十四子的大力支持者,而被雍正深为忌恨。胤禛继承位后,胤禩集团的希望彻底落空了,从此胤禟开始连遭厄运。

十阿哥,胤俄(1683年-1741年)。康熙第十子,康熙四十八年十月封为敦郡王;五十七年命办理正黄旗满洲、蒙古、汉军三旗事。因与胤禟、胤禵支持皇八子胤禩争夺皇太子之位,康熙帝很反感。雍正元年,雍正帝命他遣送泽卜遵丹巴、胡图克图灵龛还喀尔喀,胤俄托病不行,奉差擅回。

十三阿哥,胤祥(1686年—1730年)。胤祥一直是四阿哥胤禛的得力助手,胤禛亦对其十分信任。胤祥和胤禛兄弟不仅在政治方向上保持高度一致,在审美情趣上也有很多共同之处。雍正继位后,胤祥从皇兄那里获得了诸多的恩宠和荣耀。尽管胤祥对于皇兄的恩赐总是竭力推辞,他还是得到了许多相同地位的人不曾享有的殊荣。

十四阿哥,胤禵(1688年—1755年)。胤禵个性爽直,能征善战,重情重义,对八阿哥更是情深意重。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就在西征战事在谈判议和进程中,胤禵即将班师回朝之际,康熙突然病逝,留给后世一个千古之谜,究竟他是打算传位于十四阿哥胤禵,还是四阿哥胤禛,还是去世突然,未能留下传位凭据,被四阿哥勾结隆科多抢占先机,但史学界还没有统一意见。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