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父母,都在“望子成龙,望女成凤”。

可是很多家庭,父母操劳了一辈子,却落得晚景凄凉,儿女比自己混得更差。

其实,每一个子女都有成大器的潜质,只是父母忽视了,甚至是亲手遏制了。

学会从儿女的身上寻找正能量,是父母的必修课。

家里出现以下几个信号,暗示将来儿女很有出息,别错过了,父母还要托举起来。

01

孩子主动读书,学有所成。

读书是人生第一大捷径。这样说,应该没有人反对。

如曾国藩说的:“秀才者,读书之种子也,世家之招牌也,礼教之旗帜也。”

但是我们要搞清楚,读书有两种情况:被动读书、主动读书。

太多的家庭,孩子拿起书,都是被动的,是父母逼着他们放下手机、舍去嬉闹,然后才不得不看书。

也有一些孩子,因为父母答应了“做完作业,可以看手机”,才心不甘情不愿地拿起书。

能够主动读书的孩子,其实有很多,只是父母没有发现,或者引导不够,错过了培养的机会。

比方说,孩子在某一天,看漫画书很长时间,父母认为这些书“没有用”,于是收缴了;父母答应孩子,一旦拿到了多少成绩,就可以得到奖励,但是父母没有兑现;孩子要去什么兴趣班,父母不答应。

父母把自己的认知,强加给孩子,很容易导致孩子厌学。因为孩子想要学的,父母恰好认为“不必要”的。

明朝初年的政治家宋濂,小时候家里很穷,买不起书。

宋濂到别人那里借书看。

有一个冬日,实在是太冷了。黑夜来临,宋濂还在读书。母亲认为,这样会伤害身体,于是说:“放下书,明天再看吧。”

宋濂说:“我要马上看完,便于准时还书。”

母亲愣了一会,找来破旧的毯子,帮宋濂披上。

想一想,若是母亲强行把宋濂手里的书拿走,把灯火熄灭,恐怕同时熄灭的,还有宋濂读书的积极性吧。

北宋官员范仲淹,小时候喊着要读书,但是家里也交不起学费。不得已,父母送他去寺庙读书,每天只能用稀粥来填饱肠胃。

千万别把孩子主动读书的热情弄丢了,孩子要看书,只要是正规的,都要支持。对于孩子读书的方法,方向,除了沟通,就是肯定。

02

家人知错能改,后劲十足。

我们常常说:“浪子回头金不换。”

孩子犯错了,能够改正,那就好了。父母也心安了。

事实上,大人、孩子都会犯错,并且大人要带头改正,承担应有的责任。

战国时,楚国处处被秦国制约,楚襄王却使劲享乐,没有危机感。

大臣庄辛劝说,言辞激烈。楚襄王不听,还把庄辛赶走。

就在庄辛离开五个月之后,秦国派兵攻打楚国,楚军节节败退。

楚襄王马上派人,把庄辛请过来,认真求教治国的方法。

楚国因此又强大起来,其子孙也从中得到了教训。

俗话说:“行船靠掌舵,理家靠节约。”

父母是舵手,知道方向错了,也不改正,反过来责怪子女没有用,这肯定是错误的。

家庭的错误,不是从孩子改变,而是从家长改变。要牢记,上梁不正下梁歪。

大人修正了,再去看孩子的言行,若也能知错就改,那就会越来越完美。毕竟,两代人一起改变,就体现了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明代作家冯梦龙,写了一个叫宋金的男人,很小就失去了父母,靠乞讨为生。

宋金出生时,就定了娃娃亲。岳父是刘有才,准对象是宜春,靠撑船度日。

按照约定,宋金和宜春结婚了,但是过一段时间,宋金就病倒了。刘有才担心治病的钱太多,就抛弃了宋金。

宜春看到父亲的行为,闹腾了很久,父亲刘有才慢慢悔悟,找回宋金。之后,一家人努力赚钱,也变成了富人。

诗曰:“路逢尽处还开径,水到穷时再发源。”

错误到了一定的程度,那就是另外源头了,及时改过,就是拐点。

任何时候,都不要给家人贴标签。父母很坏,子女可以帮忙改正;子女很坏,父母要治病救人;一家人都很坏,那就痛改前非。

03

子孙敢于独行,另辟蹊径。

放手才是爱,这样的道理,应该听的耳朵都起老茧了吧。

可是很多家庭,父母抓住子女,不敢放手;子女抓住父母的手,不松开,还啃老。

如果有一天,两代人各自过日子。那么儿女就开始发迹了。

春秋时的伍子胥,听说父亲伍奢被楚平王陷害入狱,父亲还写信,让他和哥哥去狱中相见。

伍子胥毫不犹豫地逃走了,哥哥却听了父亲的话,和父亲一起遇难。

多年后,伍子胥在吴国做了相国,帮助吴王打败楚国,一雪前耻。

从道义上看,伍子胥不听父亲的话,是不孝顺;从大局看,他的主张没有错,留下了家庭再次崛起的机会。

听从父亲的话,注定没命,还要听从,这是愚孝。

有出息的儿女,都很有主见,会尽快摆脱原生家庭的困扰。

作为父母,看到儿女要独自去闯荡,或者有自己的理想,不听从父母的安排,不要总是打击,反复纠缠。

原生家庭困住了儿女的人生,肯定是没有大发展的。人,尽早靠自己,才行。

04

有一位哲学家说:“家庭是大自然创造的杰作之一。”

家庭要发展,就要尊重自然规律,而不是父母强行去干扰儿女的人生,也不是儿女逼着父母如何做。

多看看,家里有什么风吹草动,抓住机会,那就是一缕春风;马上平息了,家庭就是一潭死水。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微弱信号,可以兴家。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