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在瑞士日内瓦拍摄的瑞银集团标识。 新华社记者 连 漪摄
瑞士是全球重要金融中心之一,有着“银行之国”的称号,银行业贡献了该国约15%的国内生产总值。日前,瑞士联邦委员会宣布,尽管有些国家在落实《巴塞尔协议III》上出现了延迟,瑞士并不打算对自身落实协议的既定时间表进行调整,将按原计划自2025年1月1日起提高对银行资本充足率的要求。作为世界重要金融中心,瑞士按原计划积极落实“巴III”协议,体现了瑞士政府高度重视银行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尤其是提升其抗风险能力,在政策制定上更突出自主性。
履约升准领跑欧美。按照原计划,欧盟也将自2025年1月1日起提高对银行资本充足率的要求,但由于美国落实“巴III”协议的时间和方式存在较大不确定性,欧盟因担心自身银行在与美国同行的竞争中处于劣势,有意预留了推迟一年执行的观望和缓冲期。有金融分析人士指出,银行业具有全球属性,因此任何地区的银行金融机构都不愿面临非对称监管政策带来的不公平竞争劣势。如果欧洲银行因为资本充足率要求过高而无法盈利性开展某些业务,美国银行自然会取而代之。
大型银行对此顾虑突出。瑞士政府积极落实“巴III”协议的决策,引发了国内银行业的担忧和不满。瑞士银行家协会表示,国家在履约问题上大步前行的同时并未考虑实际需求,有关措施会让瑞士与世界其他重要金融中心相比竞争力削弱,进而使自身的金融中心地位处于劣势。
瑞银集团是瑞士最大的商业银行,在业务规模上远远超过瑞士国内其他大型银行,虽在管理上均属于“系统性重要银行”类型,但其业务受“巴III”协议冲击更明显,因此也对有关政策表现出明显的顾虑。瑞银高层近来多次表示反对提高资本充足率,首席执行官瑟吉奥·埃尔莫提日前声称,瑞银这类有海外分支的银行不应被强制要求提高资本充足率,如果瑞士对自身的海外银行业务设置限制,世界其他金融中心将会受益,瑞士在离岸财富管理上的领跑地位将被其他金融中心取代。埃尔莫提表示,按照当前的增速,中国香港的财富管理业务将在2027年超过瑞士。经济分析人士估算,如按照“巴III”协议提升资本充足率,瑞银集团需要额外150亿美元至250亿美元资本以确保充足率达标。
瑞信倒闭警钟长鸣。银行业在瑞士经济中具有特殊重要作用,瑞士对该行业的监管也始终保持相对严的基调。今年3月,瑞士金融市场监管局发布了关于在瑞士执行“巴III”标准的条例,内容上包括适用于各银行的资本充足性法案及其落实条款。在充足性标准的具体制定上,注重规避风险的导向突出,总体上看,金融产品的复杂程度和外国比重越高,对资本充足率的要求也越高。在最终效果上,越是交易产品复杂度高的大型银行,政策对其的管制和影响力就越强。瑞士政府在面对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催生的“大而不倒”问题上,选择了前置干预的政策路径,即通过加强日常监管控制银行业务风险,从而防止出现崩溃局面迫使政府出手相救。
瑞士银行业一直较好实现健康稳定发展,并维持了其作为重要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但2023年瑞士信贷危机暴露出瑞士政府和金融监管机构并没有传统认知的那样有效。瑞信危机也极大刺激了瑞士政府对金融市场加强监管和加速改革,瑞士联邦委员会、瑞士央行、瑞士金融市场监管局均把保护经济免遭后续损害作为重点目标。今年上半年,瑞士央行发布年度刊物《2024年金融稳定性报告》,指出瑞信危机暴露了管理体系的弱点,央行与联邦委员会共识性认为,在保障银行资本充足、流动性充足、危机早期干预、危机解决和恢复等具体政策问题上,需要采取更多措施。 (作者:梁 桐 来源:经济日报)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