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柴差talk》,本栏目持续更新时事热点。你好我是柴差(chaichai),一个野生的媒体人、段子手、残忍的社会观察者。

无数的你我汇聚在这里,或许,我们能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好。愿你们历经千帆,归来仍是少年。

“正文”

2700块,买不到一张热门演唱会的门票,也换不来一次像样的短途旅行。

可放在河北邯郸广平一中,它成了压在家长心头的一座山。

不是因为钱多,而是因为这笔钱来得不明不白,收得理直气壮,问一句,就成了“不当言论”。

孩子开学,老师一张嘴,要交2700多块的教辅费。

没有清单,没有通知,不发文字,只在班上口头一说,让家长把钱交给新华书店。

家长问一句,明细在哪?去年一千多,今年怎么翻倍了?换来的不是解释,是警告——别在网上说话,别发评论,不然影响孩子以后考大学、考公务员、考编制。

这话听着耳熟吗?但凡家里有孩子的,谁没在家长群里被“提醒”过?把“前途”二字直接挂在嘴边,当成堵住家长嘴的工具,不得不让人倒吸一口凉气。

孩子读书,是为了未来,怎么反过来,未来成了被要挟的筹码?

教育局的通报来了,说教辅费是自愿的,学校不统一收。

这话听着也熟,年年都说自愿,可哪个家长敢真“自愿”不买?

老师一句话,别的同学都有,你家孩子没有,课后作业怎么跟?考试复习拿什么资料?

所谓的自愿,早就在无形的压力里变成了必须。

学校说不收,钱交给书店,老师不经手,听起来清清白白。

可为什么偏偏是学校通知?为什么偏偏是这个价格?为什么偏偏是这个时间?这些巧合,经不起多想。

让人心寒的是那句“不当言论”,家长掏钱,问个明细,天经地义。

这难道不是消费者的最基本权利?可到了学校,连问一句都成了“不当”?那什么才算“当”?是默默转账,点头称是,装作什么都没看见?

教育的本质是育人,是让人明理,是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可当老师用前途来堵住质疑的嘴,他们教给孩子的,又是什么?是沉默?是顺从?是面对不公时的低头?

有人说,老师也是执行者,上面有要求,下面有考核,夹在中间难做。

这话不假,但难做,不是伤害家长感情的理由,更不是拿孩子前途当筹码的借口。

一个真正懂得教育的人,不会用恐吓来维持秩序,而是用沟通来建立信任。

家校关系,本该是并肩同行的伙伴,现在却成了你防着我,我防着你的对峙。

2700块,对一些家庭不算什么,对另一些家庭却是几个月的生活费。

钱可以再挣,但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当教育沾上铜臭,当师生关系变成交易,当质疑的声音被“前途”二字压垮,我们输掉的,不只是这笔钱,而是对教育的点信任。

通报说要调查,要处理,可调查的,不该只是某个老师说了什么话,更该查查这笔钱到底从哪来,到哪去,为什么是这个数。

处理的,也不该只是“用词不当”,更要处理那种高高在上、漠视家长权利的心态。

孩子上学,不该是家长的“赎罪券”。

交钱,不该是以沉默为代价。

教育,更不该是用前途来要挟的生意。

我们把孩子送进学校,是希望他们学会知识,学会做人,学会在未来的路上走得正、站得直。

可如果他们学到的第一课,就是质疑会被惩罚,就是沉默才能安全,那这书,读得还有什么意思?

用孩子的未来去堵家长的嘴,那不是管理,是伤害。

那不是教育,是倒退。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