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战斗机被火控雷达锁定,就等同于暴露在危险之中。那么在飞行过程中,战斗机是如何知道自己被锁定的呢?

我们都知道雷达通过发射电磁波来进行探测。当电磁波遇到飞机时,会有部分电磁波被反射回来,雷达接收器根据接收到的回波信号,进行分析处理,判断出飞机的距离、方位、速度等信息。虽然这个过程非常迅速,但理论上还是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在刚开始时,飞行员并不知道自己已经被锁定。

雷达有两种工作模式:扫描模式和锁定模式。常见的是扫描模式,一旦发现战斗机就会切换到锁定模式,为后续的导弹发射提供更加精准的数据。就好比一个人晚上偷西瓜,守瓜的手电筒扫来扫去,说明没有被发现。如果光打在那个人脸上不动了,那就是被发现了。同理,这个时候的飞行员就要小心了,飞机一旦被锁定,基本上就很难逃脱。

从理论上讲,飞机可以通过变换飞行高度、方向、速度等,增加战斗机的机动性。或者是改变飞行路径,进入地形或云层中寻找掩护,减少敌方雷达的探测和锁定能力。但在现实中,一旦被锁定很难逃脱,因为导弹的速度比飞机更快。现代导弹的速度可以达到音速的数倍甚至更高,即便飞行员及时采取措施,导弹也有很大的机会追上并击中飞机。更不用说现代雷达系统具有较高的探测范围和跟踪能力,可以准确追踪目标并持续锁定,所以飞机一旦被锁定基本上就很难逃脱。

不过也有特例。1976年9月6日,苏联的维克多·别连科中尉驾驶米格-25“狐蝠”,从苏联飞到日本北海道岛的函馆民用机场。米格-25“狐蝠”用镍合金以及钛合金制造而成,是专门针对轰炸机设计的高空高速驱逐机,在25900米的高空,时速可达3493公里。日本雷达发现这架飞机并发出警告未果后,紧急派出两架F-4“鬼怪Ⅱ”进行拦截。为了躲避导弹拦截,飞行员一脚油门,飞行速度达到了3.2马赫,导弹连飞机的尾气都没追上。

话说回来,既然飞机那么快导弹都能击中,航母速度那么慢,为啥却很难击中呢?航母作战时不是独自行动,而是以航母为中心形成一个战斗群。一般有1艘航母,2艘巡洋舰,3艘驱逐舰,以及航母自身搭载的数百架舰载机等。巡洋舰和驱逐舰在航母的周边,形成1000公里以上的三层防御圈,最外面是警戒圈,一旦发现危险就会立即采取措施拦截。目前,普通的导弹最远射程也达不到300公里,无法靠近航母。就算发射了远射程的导弹,也会被中途拦截下来。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