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播的年代剧《灼灼韶华》,开播没多久,讨论度最高的不是女主热依扎,反倒是戏份少得可怜的男配唐曾。

很多人看到他都感觉眼熟,当初他搭档赵丽颖演《幸福到万家》里的窝囊丈夫王庆来;

搭档李沁演《人生之路》里早逝的马栓,作为剧中“丈夫”,这两部剧可没让人留下什么好的印象,也没让他红起来。

然而这一次搭档热依扎,他却火了,让观众不能忘怀!

出色的演技

《灼灼韶华》剧中,唐曾演的陈大顺成为女主的丈夫之前,女主还有一个白月光。是由茅子俊饰演的夏初,从人设上来看,他这配置算是顶配了。

夏初这个角色,出场时一身白衣,笑容温和,作为新时代的知识青年,投身救国事业,简直就是理想情人的化身。可奇怪的是,这样一个完美的角色,观众反响却平平。

他就像一个挂在墙上的符号,代表着美好、理想和遗憾,但就是缺点地气,让人觉得有点够不着。

他和女主褚韶华之间因为误会而错过,重逢后又克制地选择放手,这种爱而不得的破碎感虽然有,但总感觉少了点什么。

反观唐曾饰演的原配丈夫陈大顺,那就不一样了。

这个角色一出场,看着就很实在。他长相不算出众,甚至因为脸上的坑洼显得有些老气,穿着那个年代的长袍,活脱脱一个老实本分的小老板。

可就是这么一个看似普通的人,却把对媳妇的好,做到了骨子里。

陈大顺对褚韶华,不是那种悬在天上的浪漫,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

他看到褚韶华家里乱糟糟,大舅哥不着调,他二话不说,赔笑脸、给钱,只为了让媳妇心里能舒坦点。他跟褚韶华说,他们日子松快了,你也就开心了。

这份包容,在那个年代背景下,显得尤为难得。

婚后回门路上遇到土匪,在那种命悬一线的关头,陈大顺第一反应是把所有财物都交出去,只求换媳妇一个平安。

土匪不守信用时,这个手无缚鸡之力的读书人,竟然会冲上去跟人拼命,被打得半死也要喊着让韶华快跑。这种本能的守护,比任何甜言蜜语都来得实在。

而且,当夏初回来到来,所有人都以为会掀起波澜时,陈大顺的选择再次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料。

他没有猜忌,没有愤怒,第一反应竟然是担心这事传出去会影响媳妇的名声。回到家,他默默地写下和离书,备好金银细软,准备放褚韶华去追求她真正的幸福。

这份成全,让这个角色的光环达到了顶点。但是最终褚韶华没走,他的心才变得更加开朗。

而更让人动容的是他对褚韶华个人价值的尊重。

他知道媳妇有经商的头脑,不甘心困于后宅,就装病配合媳妇,让她顺理成章地去自家药铺施展拳脚。

在那个女人抛头露面都会被指指点点的时代,有这样一个支持自己事业的丈夫,对褚韶华来说,无疑是最大的幸运。

就连媳妇生了女儿,全家脸色都不好看时,他却乐呵呵地说,女儿好,像你,这就很好了。

所以,观众看到这里,才明白为什么大家会说“陈大顺死了就没意思了”,因为他代表了一种在现实中极为稀缺的、充满烟火气的理想爱情。

而唐曾也真实的演出了那种感情!有着这样的演技,还真离不开他以前的积累。

“窝囊丈夫”专业户

唐曾这张脸,确实算不上是标准意义上的帅哥,胶原蛋白流失让他的面部线条显得有些松垮,这让他演起农村汉子或者老实人来,自带一种说服力。

回顾他之前的角色,确实有不少“窝囊丈夫”的影子。

在《幸福到万家》里,他演赵丽颖的丈夫王庆来。那是个典型的农村男人,有点小农思想,有点懦弱,在媳妇何幸福一路披荆斩棘往城里闯的时候,他甚至还有点拖后腿。

面对家人对妹妹的欺负,他也显得无能为力。这个角色并不讨喜,但唐曾把他演得活灵活现,让人又气又觉得真实。

到了《人生之路》,他演李沁的丈夫马栓。

这个角色比王庆来要好一些,勤劳能干,对媳妇刘巧珍体贴入微,在那个黄沙漫天的苦难年代,给了巧珍一段安稳的日子。可惜的是,这个角色也是早早下线。

虽然同样是农村汉子,但马栓身上的憨厚和王庆来的窝囊,他演的一点都不出戏。

正是因为有了这些角色的积累,这次演陈大顺,唐曾可以说是信手拈来。虽然还是演“丈夫”,但陈大顺的底色完全不同。

他有商人的精明,更有读书人的开明和善良。唐曾的表演,没有太多花哨的技巧,就是用一种很质朴的方式,把角色的稳重和内心的柔软传递出来。

他看褚韶华时,眼睛里那种亮晶晶的光,那种发自内心的欣赏和欢喜,是演不出来的。

其实,唐曾年轻的时候,在电视剧《知青》里,也是个五官硬朗的帅小伙,当时还有人说他像段奕宏。只是随着年龄增长,他没有走上偶像派的路线,反而在现实主义题材里深耕。

他用一个个看似雷同却各有灵魂的角色证明,演员的魅力,最终还是要靠演技说话。

配角的功能

在《灼灼韶华》里,除了唐曾,饰演婆婆的李勤勤也引发了一些讨论。她一出场,就是那种想摆婆婆谱、看儿媳妇不顺眼的刻薄样子。

有人觉得她表情太夸张,演得有点过火。但换个角度想,这个角色在剧中的功能,很大程度上就是为了制造戏剧冲突,推动女主角成长。

这个婆婆的思想,还停留在三从四德、相夫教子的旧观念里。所以,当一个有新思想、想干事业的儿媳妇进门时,她们之间的矛盾是必然的。

她不是那种心机深沉的恶人,更像是一个被旧时代思想禁锢的可怜人,她的存在,反衬出陈大顺的开明和褚韶华反抗的不易。

一部剧作的成功,主角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有血有肉、形象丰满的配角亦不可或缺。这次陈大顺这个角色的爆火,其实也给市场提了个醒。

观众的审美口味一直在变,那些完美的、悬浮的“神”,已经很难再打动人心。反倒是陈大顺这样有缺陷但更有人情味的角色,更容易让大家产生共情。

人们怀念陈大顺,其实是在怀念那种纯粹的、无条件的爱与付出。他的早逝,成了一种永恒的遗憾,也让这份美好永远地定格在了观众心里。

这种“死了的白月光”效应,远比一个活着的完美符号,来得更加深刻和持久。

结语

真正的好角色,无关乎戏份多寡,也无关乎颜值高低。

当一个角色能触碰到观众内心最柔软的地方,能引发大家对现实生活的思考和向往时,他就已经成功了。

唐曾的这次出圈,不是偶然,而是在告诉所有人,踏踏实实演戏的演员,终究会被看见。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