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济宁邹城市人民法院一直致力于依法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关注家庭和睦与社会和谐的关系,打造出“法安万家 礼和邹鲁”的家事审判特色品牌,依托邹城市人民法院矿区法庭,构建了集多元化解纠纷、关爱妇女儿童、培育优良家风等功能于一体的家事审判服务平台。

心理疏导室、家事指导驿站

以“礼”入“法”,情法相济

“和为贵”是儒家思想在现代社会治理中的应用,矿区法庭在家事案件办理时借助礼之用、和为贵的方式方法,坚持调解优先、调判结合,情理法交融,努力实现案结事了人和。

矿区法庭秉持“家和万事兴”的理念,推行感情调查、情感回归、亲情规劝、案后回访“四步走”,实现从单纯的案件审判向情感修复、亲情弥合转变。以“家、和、缘”为主旋律,矿区法庭采取家庭式装饰布局,设置家事指导驿站、心理疏导室、温馨调解室,称谓以丈夫、妻子、子女代替原告、被告,营造温馨、放松的空间氛围,促进矛盾纠纷的化解。同时,矿区法庭坚持走出去,把赡养、抚养等典型的家事案件庭审现场搬进养老院和村居民落,充分发挥家事审判“审理一案,教育一片”的社会疗愈作用。

借“力”成事,为民而行

矿区法庭建立诉前调解中心,由2名经验丰富的专职调解员、30名特邀调解员负责调解,搭建联动平台,形成家事纠纷化合力。强化与妇联、民政、教育、司法、各镇街等部门的对接协同,设立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站,集家庭教育指导、未成年人帮教、心理疏导、法律咨询功能为一体。

在一起耄耋老人诉请分割房产的案件中,因三名被告均为老人的子孙后代,且所涉案外情况较多,承办法官出具委托函,委托调查员走访问询老人生活状况。后来得知老人一生命途多舛,丈夫和长子都因意外离世,打官司是为了解决财产问题,避免给子女添乱。为实现老人的愿望,法官与调查员反复多次进行“背对背”沟通调解,从庭内到庭外,从羊羔跪乳、乌鸦反哺到血脉至亲、手足之情,最终促成该案和解,为老人了却一桩心头事。

心理咨询

从“心”出发,“家事邹周解”

除了借助调解员力量化解婚姻、家庭矛盾,矿区法庭家事审判团队主动融入诉源治理大格局,积极探索家事纠纷多元化解新路径,打造“家事邹周解”调解品牌,引入心理咨询师力量,将心理疏导引入纠纷化解中,帮助当事人缓解内心压力,疏导心理障碍,修复家庭成员情感。

“你也甭想好过!”一起离婚纠纷案件中,当事双方情绪都比较激动,承办法官多次组织双方当事人到庭调解,但双方的积怨太深,前期调解失败。在认真梳理了两人的意见、观点、情绪后,承办法官认为双方存在双方相互置气的成分,基于双方多年的夫妻感情,仍有和好可能,于是便联合心理咨询师对当事人进行一场心理咨询,挽救这场婚姻。

交流过程中,法官分析出原告和被告的性格特点、两人在婚姻家庭中扮演的角色和各自的需求与动机,心理咨询师针对出现的问题帮助他们缓解因婚姻矛盾而出现的烦闷、对抗等消极情绪,引导两人重新审视自我,反思夫妻之间存在问题的根源。通过沟通与劝导,当事双方缓和了情绪,愿意坐下来好好商量,法官“趁热打铁”,鼓励夫妻二人主动敞开心扉,彻底解决问题。最终,当事双方解开心结,破镜重圆、重归于好,原告向法庭提交了撤诉申请,家庭又恢复了往日的温馨。至此,本案得到圆满解决。

“在家事审判实践中,当事人郁积已久的各种情绪集中宣泄,如果得不到有效的疏导,即便矛盾得到一时化解,也极易给双方当事人甚至其他家庭成员造成一定的心理创伤与情感障碍。”提及打造“家事邹周解”调解品牌的初衷,家事审判法官这样认为,家事纠纷不是简单机械的拘泥于“诉”,有针对性地对当事人情绪进行疏导,把“修复”和“治愈”放在首位,将案结、事了、人和同步推进,能够有利于保证审判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钝化家庭矛盾,降低发生极端事件的风险。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