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闻网2024年8月3日讯(深圳特区报记者 戴晓蓉 易东)昨日上午,深圳市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在深圳会展中心召开,以“低空新质 圳在腾飞”为主题,汇聚了低空经济领域的500多名专家和企业、政府代表,围绕更高质量推动深圳低空经济发展展开探讨交流,并发布《深圳市低空起降设施高质量建设方案(2024-2025)》等一批新的政策措施和试点成果,全力推进深圳低空经济飞向新高度。
大会由深圳市交通运输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发展改革委联合主办,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研究院、深圳低空产业发展服务有限公司及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股份有限公司联合承办。
龙华红山片区上空,无人机穿梭城市,精准送达。 深圳特区报记者 何龙 摄
2025年底我市将建成1000个以上低空飞行器起降平台
低空经济基础设施对推动低空经济全面发展具有关键作用。会上,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深圳市低空起降设施高质量建设方案(2024-2025)》。
深圳将构建层次分明、结构合理的低空起降服务体系,打造由载客运输、物流运输、社区配送、公共治理服务等组成的低空起降网络,为“异构、高密度、高频次、高复杂性”低空飞行活动和“低空+”新兴业态培育提供支撑。到明年底,建成1000个以上低空起降点,实现低空飞行服务保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据介绍,当前,深圳正在加速构建一张层次分明、结构合理的低空起降设施网络。
截至今年6月,全市已建成低空起降点249个,覆盖载客运输、物流运输、社区配送及公共治理服务四大领域。
其中,直升机和eVTOL载客运输领域已建成109个起降点,2025年将新增131个,达到240个,满足医疗救护、消防应急等低空飞行服务需求。
物流运输领域已建成46个,2025年将新增123个,达到169个,搭建起覆盖全市的高效空中运输网络。
社区配送领域已建成74个,2025年将新增177个,达到251个,全面提升商圈即时配送等服务。
公共治理服务领域已建成20个,2025年将新增340个,达到360个,满足应急救援、警务活动、海事巡查等重点领域应用需求。
2025年深圳开放无人机适飞空域占比或突破75%
深圳市交通运输局介绍,深圳在推动低空经济发展上,将以机制改革探索低空空域协同运行,以技术创新支撑飞行服务保障,以应用拓展牵引低空产业集聚成势,以标准集成引领低空经济创新发展,聚焦四方面重点工作。
一是构建高效协同的低空空域协同管理机制,在空域等方面形成突破、打开局面。构建城市级低空协同管理机制,探索空域管理、运行管理和飞行服务保障协同融合的新模式,在低空运行体制机制方面先行先试。开展全域低空空域评估,探索建立适合高密度超大城市特点的低空空域精细化协同管理模式。力争到2025年,全市开放无人机适飞空域占比突破75%,低空商业航线总数突破1000条。
二是健全低空运行管理服务体系,支撑大规模商业化飞行需求。依托低空智能融合基础设施,构建支撑“异构、高密度、高频次、高复杂性”低空飞行活动的规则体系,率先开展融合飞行试点,完成深圳低空飞行服务平台和A类飞行服务站建设,打造低空数字空域图,逐步完善低空通信、导航、监视、气象等服务,2025年底前具备支撑1000架商业运营的低空航空器同时在空、每日1万飞行架次的服务保障能力。
三是拓展五大低空应用场景。物流配送,进一步扩大低空物流网络覆盖范围。
载人运输,面向大湾区推出更多低空载人飞行服务产品,培育城市空中交通新业态,2025年低空载人飞行力争达到3万架次。
应急救援,在“空中120”覆盖全市基础上,采购先进适用的无人机技术装备,赋能应急救援体系,打造15分钟航空应急救援圈。
城市治理公共服务,促进低空应用与道路巡检、城市安全、国土测绘、环境监测等领域深度融合,实现低空巡管“一张网”。
文旅消费,积极培育空中游览、航拍航摄、无人机集群表演等旅游消费市场,承办国家级无人机赛事,进一步推动“低空+文旅”融合发展新业态。
四是构建完备的低空标准法规政策体系,促进低空经济创新发展。全面落实《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等上位法和《深圳经济特区低空经济产业促进条例》,依法依规建立涵盖运行管理、经营管理、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完整的地方法规体系,延展制定低空经济领域法规规章,完善深圳低空经济法规体系。努力推进标准先行,已成立深圳低空经济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启动首批18项低空经济领域深圳标准编制,争取年内发布深圳市低空经济标准体系1.0。
深圳加快推动设立低空产业基金
深圳市工信局介绍,近年来,深圳全力推动低空经济产业发展,出台系列政策、集聚大批企业、建设示范园区,将低空经济列为“20+8”产业集群中的战略重点类产业集群。
目前,深圳低空经济产业链已成型成势。关键配套环节完整,在特种塑料、电机、电池、飞控等关键材料及配件领域具备优势,基本可以实现不出深圳,就能造出一架无人机;整机制造企业集聚,培育出大疆、道通、科卫泰等知名整机制造企业,峰飞、德国百合花、卓翼智能等一批行业领军企业也相继落户深圳;产品质量享誉全球,拥有目前市场主流的各类无人机产品线,消费级无人机、工业级无人机全球市占率分别达70%、50%;产业平台全面支撑,与航科院、赣州合作共建“无人机适航审定技术服务中心”,提供检验、检测、试飞等支撑服务等。
目前,深圳已构建了“条例+行动计划+若干措施+空间保障+基础设施超前布局”完善的低空政策体系。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深圳出台《深圳市支持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对低空经济企业开展的研发、制造、销售等项目给予支持,三年政策期内资金支持规模预计超5亿元。
深圳市工信局在大会上透露,深圳正在搭建规模约20亿元的产业基金,加大企业融资支持力度。
此外,深圳颁布了全国首部低空经济地方法规——《深圳经济特区低空经济产业促进条例》,为空域划设、飞行活动监管、基础设施规划建设运营等提供明确的指导依据;发布了《深圳市培育发展低空经济与空天产业集群行动计划(2024-2025年)》,围绕强化技术攻关、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培育壮大重点产业链等六个方面,提出19项重点任务,全市各区各部门协同发力;依托各区产业基础和优势布局了10个低空经济产业园区和2个特色产业园区;打造全国规模最大的5G-A低空通感网络,配置业内首个4.9G 128TR大张角通感设备,能够实现600米以下的低空通信+感知融合一张网覆盖,为低空飞行提供通感一体保障。建成一批北斗高精度定位基准站,率先实现低空、近海、陆地的厘米级北斗高精度定位网络全覆盖,已为头部企业超10万架无人机提供厘米级北斗高精度定位服务。
全球首个智能融合低空系统发布
会上,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研究院正式发布低空智能融合系统SILAS(Smart Integrated Lower Airspace System)先锋版。
为加快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深圳在全球率先布局低空经济,建设低空智能融合基础设施,打造设施网、空联网、航路网和服务网。“四张网”的核心是智能融合低空系统SILAS,又被称为“低空的大脑”。
该系统是首个将市域级低空空域数字化,融合城市级CIM底座与全域智算算力的低空管理和服务操作系统。SILAS建立统一的数字底座,突破传统网格化空域计算瓶颈,汇集深圳全市空域的全因素数据,打造低空四维数据场,实施精细化的时空资源分配和进程管理;建立统一的能力底座,突破传统航线分配和管理的规模限制,以连续动静态时空场表示、时空流计算和低空大模型推演作为实施路径,首次实现市域级低空空域、异构低空飞行器、复杂业务形态、规模化低空飞行的安全高效的管理和服务。
据了解,下一步,SILAS将结合人工智能技术不断迭代、进化,更全面、更开放、更智能的系统将于年底呈现。
深圳低空运行管理中心启用
深圳机场集团在大会上宣布深圳低空运行管理中心启用。这是深圳机场集团去年11月组建全国首个地方性低空经济国资平台以来进一步优化提升的重要工作结果。
深圳低空运行管理中心搭建起低空飞行服务保障的关键平台,将成为全市低空飞行活动的申报窗口、指挥中枢、信息平台,推动深圳低空飞行“一网统管”。
大会现场还宣布深圳机场集团组织开展的eVTOL、物流无人机在机场区域首次试验飞行取得预期效果。据了解,7月26日,民航航班抵达深圳机场后,由无人机装载航空货物,飞越深中通道、跨过珠江口、运至中山航空港,25分钟即完成货物跨城、跨海运输,实现低空物流与民航航班无缝衔接。这是国内率先突破机场无人机飞行限制,成功开展高低空融合运行首次试验飞行。
深圳机场集团表示,下一步,将在深圳机场区域内,规划超6万平方米用地,建设全国规模最大、功能最全、设施最优的深圳低空运营总部基地,满足低空运行管理、低空数据集成、低空经济展示等多种功能,保障通航直升机、eVTOL、无人机等多种航空器起降,实现高低空融合、多式联运、客货一体等多种应用场景,打造辐射湾区、全国领先的低空枢纽中心。
到2025年底,建成1000个以上低空起降点,实现低空飞行服务保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力争到2025年,全市开放无人机适飞空域占比突破75%,低空商业航线总数突破1000条。
打造低空数字空域图,完善低空通信、导航、监视、气象等服务,2025年底前具备支撑1000架商业运营的低空航空器同时在空、每日1万飞行架次的服务保障能力。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