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明显现在这种做法本身一定会导致美国消费者生活成本急剧增长,美国通胀不会有改善,经济也会雪上加霜。

文 | 沈 林

4月2日,美方宣布对所有贸易伙伴征收“对等关税”。中方对此坚决反对,并表示将坚决采取反制措施维护自身权益。

4月4日,中方接连表态并发布反制行动。4月5日,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中国五矿化工进出口商会、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中国轻工工艺品进出口商会、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就美征收所谓“对等关税”一事发表声明,表示坚决反对美国加征“对等关税”。

图为相关报道截图

事实上,在美国民间,在关税政策正式出台前已经开始紧张,从大学生、全职妈妈到企业高管......全美各阶层民众已掀起"未雨绸缪"式消费潮,在超市和零售商店里,你能看到许多人推着满载物品的购物车穿越停车场,中国商品被抢购一空。

据媒体报道,一名50岁的纽约市民跑了多家商店后终于抢到了店里最后一台中国品牌的电视机。一名22岁的美国大学生罗奇则火速下单了加拿大运动服饰品牌的健身服,她的男友麦肯齐则跑出去买了24罐爱尔兰的健力士啤酒。这名大学生说,关税已经成为美国校园都在关注的话题,这也是她大学四年以来唯一一次听到对政治或经济不感兴趣的人谈论经济。

美国民众开始抢购衣服和商品(图/社交媒体)

经济学家也提醒关税可能会提高农产品、服装、电子产品、汽车和许多商品的价格。为此,美国亿万富翁库班4月2日下午在社交平台提醒他的粉丝,是时候开始囤货了。库班写道:“从牙膏到肥皂,凡是能找到地方可以储存的东西,都应该趁早买起来,最好是在商店补货前购买。”

他还强调,即使是美国货,也有可能涨价,“他们会甩锅给关税”。

图为库班发文截图(图/每日经济新闻)

的确,商品价格出现了剧烈的波动。比如有人在翻新有25年历史的屋顶,结果工人告诉他只有48小时思考现在的报价,因为工人担心关税会使材料更加昂贵。

除了中国表态并发布反制行动外,美国的近邻、盟友和重要贸易伙伴加拿大也掀起了抵制美国货的浪潮。越来越多的美国公司表示加拿大零售商拒绝销售他们的产品,一些零售商甚至已经取消了他们的订单。

此前,美国总统曾反复宣称要让加拿大成为美国的“第51个州”,将对于来自加拿大的钢铝产品加征25%的关税,并威胁要对其他产品加征关税。

由于关税的不确定性,包括沃尔玛加拿大分公司在内的公司正在缩减订货量,从每次订两卡车货改为只订一卡车。一位熟悉加州柑橘类水果出口的消息人士则透露,不少加拿大零售商已经取消了他们的订单。

特朗普加征关税的计划原本是想振兴“美国制造”,但目前来看,关税计划的实际效果似乎与他的想法背道而驰。其中,美国小型制造商受到的冲击最为严重,因为他们所涉及的市场范围有限,单一市场波动对他们的影响巨大。美国宾夕法尼亚州某小众香水品牌就因为政策变动,宣布停止2025年进军加拿大的计划。

此外,4月4日,英国首相斯塔默与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和意大利总理梅洛尼讨论了对美国加征关税的态度,称他们一致认为“全面的贸易战将造成极大的破坏”。

“对等关税”的行政令中,对英国和澳大利亚加征的税率均为10%,对意大利所在的欧盟为20%。

欧盟被认为是美国肆意加征关税的最大受害者,双方经贸的依赖度非常高,在投资方面双方还有接近4万亿美元左右的存量。对于美国的“对等关税”,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近日表示,欧盟愿与美国进行谈判,但也已准备好反制措施,以应对谈判失败的情况。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刁大明认为,所谓的“对等关税”完全是美国维持霸权私利的工具。其可能想要实现三个目标,一是让所谓的美国制造业回流;二是要解决美国现在所谓的财政危机;三是用这种方式做一个交易,给别的国家进行贸易大棒式的讹诈,来迫使其他国家进行妥协,从而使美国在其他领域获取利益。很明显现在这种做法本身一定会导致美国消费者生活成本急剧增长,美国通胀不会有改善,经济也会雪上加霜。

应该说美国做法完全不符合国际社会期待,同时对美国自身也不会有任何好处。美国有识之士们也认为,美国企业不可能吞下所有关税成本,必然会将成本转嫁给消费者。根据耶鲁大学预算实验室的分析,美国新一届政府已宣布的关税政策,可能导致今年美国整体通胀率上升2.3%,包括食品价格上涨2.8%和汽车价格上涨8.4%,相当于给美国每个普通家庭每年造成3800美元的损失。

在中方反制措施公布后,当地时间4月4日,美国股市连续第二天遭受重创,当日收盘暴跌。市场陷入混乱的同时引发了人们对全球经济衰退的担忧,多名民主党参议员警告关税将给美国经济带来灾难。

美国民主党参议员认为特朗普的关税政策会让美国走向灾难性的经济衰退

此前(4月3日),世贸组织就美国关税政策发表声明。世贸组织预计美国关税政策将对全球贸易和经济增长前景产生重大影响。初步分析表明,这些政策加上今年年初以来出台的措施,可能导致今年全球商品贸易量整体萎缩约1%,较之前预测下调近四个百分点。

世贸组织总干事伊维拉对此深表担忧,并担心可能会升级为关税战及一系列报复措施,导致全球贸易进一步下滑。目前大多数全球贸易仍然在世贸组织的最惠国待遇条款下进行,伊维拉呼吁世贸组织成员团结起来,捍卫这些成果,并防止贸易紧张局势加剧。

的确,世界经济深度融合的当下,各国利益息息相关。唯有多边合作、互利共赢,才是相处之道。

综合整理自环球网、环球时报、观察者网、央视新闻、中新社等

延伸阅读

在美国总统特朗普的疯狂关税计划冲击全球之际,本周出版的最新一期英国杂志《经济学人》,以“我们如何看待这个世界”为题,发布了两版别具深意的封面:

一版封面上,呈现的是特朗普手持手锯,正将美国版图生生切开的卡通画面,暗示其关税政策对美国乃至世界经济贸易的损害;

另一主要在亚洲地区发行的版本,则用特朗普标志性的MAGA帽子吸引眼球。不同的是,这顶帽子上的标语被改成了“让中国再次伟大”(Make China Great Again)。

图为《经济学人》的两版封面

按照《经济学人》的说法,他们希望探讨特朗普推行的关税新政将对中国产生何种影响。在其固有认知里,被视为美国主要对手的中国,在特朗普政府的强大压力之下,理应陷入焦虑不安。但事实上,他们却在中国看到了一副“截然不同”的画面。

在题为《美国如何最终让中国再次伟大》的封面文章中,这家英媒写道,特朗普的高额关税虽会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中国经济,但美国这种将自己隔绝于世界的做法,反倒给中国创造了一个“绝佳机遇”,使其有机会重新绘制有利于自己的亚洲地缘政治地图。同时,在美国对外竖起高墙之时,中国还有机会重塑全球贸易关系。

审视当下全球局势,《经济学人》的感慨充满了黑色幽默:“中国一直批评美国无力维持其全球角色,宣称‘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一观点曾被西方视为带有民族主义色彩的夸张之词。但如今,眼看着特朗普一边自残,一边满世界搞破坏,不得不承认,中国的这一观点是相当超前的。”

《经济学人》指出,过去十几年来,中国加快推动经济和技术领域的自主发展进程,有效降低了其自身受到美国制裁和出口管制等外部束缚时的脆弱性。不仅如此,中国还大力推进人民币结算体系建设,在国际经济舞台上逐步增强自身话语权与影响力 。

文章称,外界仍未充分认识到中国国内经济所蕴含的发展优势。中国秉持积极态度拥抱市场竞争,在技术研发上持续加大投入,这一系列努力促使国内工业企业,在从电动汽车到“低空经济”的各个新兴领域里,都击败了西方对手。一个明显的例子就是,今年火爆全球的中国人工智能DeepSeek,它被视为中国能够突破美国限制,坚持创新的标志。

英媒注意到,为了充分把握经济机遇,中国政府近来动作频频,鼓励民营企业“大显身手”,推出更多刺激措施促进消费,同时新增债务限额为地方减压,并且持续发力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文章吐槽道,“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却在开历史倒车,一举将底特律打回70年代落伍过时的状态。”

对于中国而言,地缘政治机遇与这些经济机遇并存。

《经济学人》称,在美国这座曾经的“自由世界灯塔”,变得反复无常、危险重重的当下,虽然中国无意填补“山姆大叔”留下的空白,但它获得了扩大自身影响力的机会,“尤其是在全球南方”,中国的发展理念与合作模式正受到越来越多发展中国家的认可与欢迎。

报道称特朗普给“中国送了一份大礼”(资料图)

反观特朗普,“他对保护主义的痴迷、对盟友的肆意欺辱以及对人权的漠然无视,则颠覆了人们对美式价值观的传统认知。”特朗普对北约和乌克兰的蔑视态度,极大动摇了人们对美国允诺亚洲盟友的信心,这也成了《经济学人》所谓的“送给中国一份大礼”。

英媒警告称,如果特朗普未能与北京达成协议,他可能会在汇率问题上发难,并进一步实施更多制裁。

当地时间4月2日,特朗普炒作多时的“对等关税”落地,其中对华关税税率达34%。《经济学人》称,中方的反应并不如他们所预想的那般焦虑,毕竟“中国早就在为当今这个混乱的世界做准备了。”

很快,中国商务部回应称,中方对此坚决反对,并将坚决采取反制措施维护自身权益。

商务部指出,美方在主观、单方面评估基础上,得出所谓“对等关税”,不符合国际贸易规则,严重损害相关方的正当合法权益,是典型的单边霸凌做法。对此,很多贸易伙伴已经表达强烈不满和明确反对。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