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副总理变成工人,这样的遭遇并不是一般人所能承受的,那种巨大的心理落差所产生的压力足以让人崩溃,1978年,时任副总理的孙健接到了被罢免职务的通知,同时等待他的还有组织的调查。面对这样的情况,妻子担心孙健承受压力太大、会想不开,这时孙健安慰妻子:“我是不会自尽的”,他的淡定让妻子感到踏实许多,妻子其实也知道:做回工人才是丈夫更向往的生活。

七十年代的中国正处于特殊时期,很多人物被卷入到历史洪流之中,甚至被推到政治权力中心。步入七十年代中期时,阴谋集团一直想在重要位置上安插“自己人”,这时毛主席提出一线工人和农民到中央工作的决定,1975年时,中央在全国劳模中提拔三人出任副总理,孙健就是其中的一位,当时他才39岁,很多人怀疑:工人出身的孙健能胜任吗?

孙健是生在旧社会、长在红旗下的新中国青年,1951年,15岁的他就到天津内燃机厂做起了翻砂工,那时候工作苦,可他和所有年轻人一样对未来充满了憧憬,新中国成立给所有劳苦大众带来了新生,孙健相信,只要自己努力工作就一定会有收获。那时候孙健年纪轻、干劲足,他吃苦耐劳、踏实肯干,领导看到孙健如此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不久提拔他为班组长,这次的升职成为孙健更加努力付出的动力。

孙健在工作中认真负责、严于律己,没有因为升职而变得目中无人,他始终保持谦虚谨慎的工作态度,这一点深得领导的赏识,1958年时孙健光荣入党,他的思想也得到了升华。此时孙健已经是车间主任,入党后他更要做出党员的表率,他不怕苦、不怕累的工作精神得到全厂人的赞扬,他也被评为劳动模范,之后他的职务也在不断提升,1972年他被调到天津市委工作,仍然主抓工业建设。

孙健在工作方面是劳动模范,他在写作方面也有很高的水平,他曾在一次发言中赢得满堂喝彩,被众人称作当代的“秀才”。孙健能文能武,后来被任命天津市委书记,周总理到天津视察时,孙健给周总理留下了业务精通、态度认真的深刻印象,夸赞他是位好干部,也是这一次的一面之缘,才有了后来周总理推荐孙健为副总理的事情。

孙健刚接到通知时还很错愕,不用说别人,他自己都没想到能被任命为副总理,当时他感到很大的压力,见到周总理后,他向周总理表达了自己的真实想法,周总理安慰孙健并给出了很多指导和建议,最后周总理叮嘱孙健:“多到基层走一走,这样更有助于你今后的工作”,孙健就这样带着周总理的信任和嘱托走马上任。

当时在中央担任要职的领导人都是从革命时期走过来的老同志,孙健非常清楚自己年纪轻、资历浅,因此他平时工作时丝毫不敢懈怠,他虚心向前辈请教、学习,之后他大多数时间都在基层了解情况、积累知识。那时候孙健不是在考察就是在考察的路上,把自己分管的交通和工业方面的工作了解得十分透彻。

在地方视察时,孙健从不以副总理的身份自居,他时刻提醒自己,在那些经验丰富的工作人员面前自己仍然是个“小学徒”,因此他给基层群众留下了平易近人的好印象。领导干部也有自己的休息时间,可孙健没有去钓鱼、旅游,而是在家中的空地种起了蔬菜,闲暇时打理菜园子就是他最大的乐趣。孙健做副总理的三年时间里,他工作勤恳、为官清廉,一直是无怨无悔地为人民服务,他对党和人民都做到了心中无愧。

因此,当孙健接到被免职的通知后,他不但没有低落,反而还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他知道妻子为自己担忧,于是安慰妻子“我是不会自尽的”。在接受组织调查后,没有发现孙健身上存在任何问题,之后孙健提出了唯一的一个要求,就是希望能回原来的工厂当工人,组织上经过讨论后同意了他的要求,孙健再次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工厂。

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回到工厂后的孙健与工人们一起干活劳动,他像以前一样勤勤恳恳工作,之后他连续三年被评为先进个人,八十年代后期工厂成立机械供销公司时,他当上了总经理,在新时代的浪潮中他又成为商海中的弄潮儿,再次看到了他的领导风采。1997年孙健去世,曾经在中央一起工作过的朋友为他送行,所谓人过留名、雁过留声说的便是如此吧。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