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日更酷暑,当午剧炎烈。”——曹勋《山居杂诗九十首》 人作为一种恒温动物,如果周边环境的温度超过人体调节的极限,那么人的生命安全就会受到威胁。而这也是为什么在酷夏时分总有人中暑晕倒的原因之一。 提及此就不得不说一说中国历史上曾经出现的“最热夏天”,那么你知道这个夏天究竟热到什么程度了吗?

热灾 时值乾隆八年的夏天,乾隆皇帝顶着满头大汗批阅奏折,正好在这个时候,乾隆皇帝收到了一封急报—— 以京畿为中心的周边多省出现了极端酷热天气,大量平民已经丧生,请皇帝示下,接下来我们需要如何抗灾。

对此乾隆感到非常头疼,他思考了一阵之后,决定先让各省汇报一下灾情,继而包括天津、高邑等地的官员立即上书: 从五月左右,所辖地区就出现了酷热天气,一些金属甚至都出现了融化迹象,道路两边多是热死的百姓。

后来乾隆和大臣们为缓解灾情,想了不少办法,但遗憾的是仍有数万人丧生。后来我国有关学者针对此次热灾查阅了不少资料。 除了各地县志以外,还有一些西方传教士留下的资料,这些文献中都较为全面地记录了当时热灾的可怕——

在天气最热的那段时间中,足足有20多万人因为热灾丧生,而气温最高值也直接达到了44.4摄氏度。 对于那些常年生活在沙漠附近的人而言,这个温度大概尚且能够忍受,但对于京畿附近的百姓而言,这个温度足以令那些免疫力低下的人丧生。

古代解暑的办法 当然了,除了此次热灾以外,中国古代也存在过其他酷夏时期,每当到了这个时候,人们就会想方设法地消暑。 至于古人常用的消暑手段,则主要是扇扇子和睡凉席,要是一些富贵人家,除扇扇子和睡凉席以外,他们也会吃冰品、长时间待在“空调房”中。

由于古代没有冰箱,人们为了储存冰块,都需要修建专门的地窖。这些地窖的温度非常低,能够尽可能保存住冰块。 不过由于每年的气温都不一样,当天气太热的时候是,地窖中的冰块也会融化,即是说,古代冰块产出不具有稳定性。

也正是因为如此,寻常人家几乎不太可能在酷夏时节享用冰品。至于古代的“空调房”,其修建难度更甚。 这些房子大多依水而建,周边种植着能够遮阴的高大树木,且房中还会设计非常独特的水帘,如此建筑,也只有那些达官贵人才能用得起了。

后来 最后我们再来补充一点关于当时热灾的内容。据悉乾隆皇帝为了避免出现更多伤亡,直接下令要求太医院研制避暑药,同时还向灾区拨送了大量的粮食和银两。 灾情缓解之后,乾隆还颁布了有关法令,要求滞留在京师附近的难民“以工代赈”,此举不仅减轻了政府的压力,同时还让难民有了一定的生活保障。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