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 文丨星 野

编 辑丨美 圻

文娱价值官解读:

ID:wenyujiazhiguan

作为一年一度剧集市场关键战役,暑期档往往承载了整个行业的期待,也是下半年市场走势的风向标。相比往年暑期档的古偶题材混战,今年刑侦涉案和公检法题材成为市场新趋势。

7月12日,由中央电视台、腾讯视频、阅文集团旗下新丽传媒、文信传媒出品,五元文化联合出品的《扫毒风暴》上线,在今年暑期档掀起了一场“观剧风暴”。尽管开播初期因镜头和剧情铺垫热度提升显得有些慢热,随着剧情渐入佳境、群像渐趋立体丰满、剧情张力逐渐升级,豆瓣评分从7.9开分逆势上扬至8.0分后,进一步带动了该剧热度持续升温,一步步破圈成为暑期档大热黑马。

在优异口碑带动之下,《扫毒风暴》在电视端和视频网站均呈现出强势开局、高开高走的收视表现。自CCTV-8黄金档开播以来,《扫毒风暴》酷云收视率峰值突破2.8568%,并实现主要时段全部频道收视率、黄金时段全部频道收视率双双16次登顶。在腾讯视频,《扫毒风暴》站内热度最高28808,站内弹幕互动量破2753万+,同时斩获站内8个榜单冠军,115万观众打出了9.2的高分,极大地调动起了平台观众的参与热情,这部剧也成功入选腾讯视频必看俱乐部,成为平台认证的品质之作。

更值得一提的,是《扫毒风暴》令人惊异的长尾效应。在正式收官10多天之后,《扫毒风暴》依然占据腾讯视频每日会员开通TOP 1。虽然开播至今不到一个月,但在腾讯视频今年已播出剧集中,《扫毒风暴》的会员收入、会员总开通数、广告收入均已经升至TOP 2,俨然还有持续上涨的长线走势。此外,自收官以来,《扫毒风暴》豆瓣打分人数也已经翻了一倍。

这意味着在口碑发酵与亲友安利之下,每天仍然有大量观众入场。在今年剧集行业受到短剧冲击的背景之下,这对于长视频平台及剧集市场的提振作用不言而喻。8月6日,在《扫毒风暴》举办的庆功宴现场,腾讯视频认定这部剧的评级为S+,反映出平台对其拉新效果及商业价值的充分肯定。

《扫毒风暴》的成功,不仅证明了长剧不可替代的内容价值与社会意义,也是出品方新丽在剧集行业面临其他内容形态挑战的当下,用精品剧的姿态,通过口碑发酵和长尾价值来为剧集创作提供“以质取胜” 的范本。

《扫毒风暴》长尾效应为何如此强劲?

没有使用流量演员,缺少天然粉丝基础,也非知名IP改编,《扫毒风暴》只能靠内容本身来吸引观众。尽管如此,这部剧却并未通过短平快的叙事节奏,而是一上来就进行了耐心细致的层层铺垫,多条故事线齐头并进,各方人物轮番登场。

这意味着《扫毒风暴》是一部令观众逐渐上头的“慢热”作品。随着后续各条线索完美交织,人物命运彼此牵连,前期伏笔一一收回,观众会产生终局解扣的爽感,并回过头来仔细回味。这样后劲十足的观感,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漫长的季节》《沉默的真相》等经得起一遍遍重温的经典之作。

因此,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何收官之后《扫毒风暴》的讨论度依然居高不下,热度持续破圈升温。虽然剧集落下帷幕,观众的探索热情仍持续延续,他们自发掀起深度剖析浪潮——逐帧复盘情节脉络,精细解构角色心理变迁轨迹,热烈解读剧中精心布局的故事暗线和叙事伏笔。观众集体解密的热情,助力抖音上多条解析视频点赞破百万,充分证明该剧的内容厚度耐得住反复品鉴。

不仅如此,剧中展现的毒品对于人性家庭、社会肌理的多层次危害,缉毒警察前仆后继的英雄气概,时代浪潮各色人等的命运沉浮,都成为微博、抖音、小红书等平台热议的话题。

《扫毒风暴》的热播,也带动全国多地警方政务号联动发起禁毒普法,高校及法律界专业人士也纷纷参与科普宣传,相关视频播放量突破千万,实现了影视内容与公共安全教育深度融合,探索出一条影视内容与公共治理协同的创新路径——用大众娱乐的形式传递严肃的社会议题,推动禁毒意识从荧幕走向现实。

在免费短内容的冲击之下,《扫毒风暴》这匹“长续航”黑马的出现,重新激活了蛰伏已久的行业信心。《扫毒风暴》再次证明了长剧在提供沉浸式体验、承载厚重情感表达、探讨深度社会议题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价值。不仅如此,《扫毒风暴》也为精品剧集的创作方向、刑侦涉案题材的破局思路,提供了一条可资借鉴的范本。

《扫毒风暴》如何做到尽可能真实?

近年来,国产剧刑侦涉案题材已经是一片红海,观众对于因循套路之作已经渐趋疲惫。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之下,《扫毒风暴》如何成功实现对传统刑侦剧的推陈出新?

据悉,《扫毒风暴》的项目源起于2020年。多年以来,新丽传媒在严肃文学改编、年代、谍战等多个赛道精品迭出,这一次它希望向刑侦涉案题材拓展,以高水准、高投入打造又一部类型标杆。拍出过《扫黑风暴》《心理罪》等多部悬疑力作的导演五百,一直以来都以手法创新、类型突破见长,正是新丽想要找到的不二人选。

《扫毒风暴》立项之初,就将“真实感”作为贯穿始终的创作主线——不仅要尽可能呈现缉毒警察的真实状态,全方位展现缉毒战线上的英雄群像、贩毒链条中的各种角色,也要最大程度还原缉毒现场的真实场景,毒品潜滋暗长之下的时代风貌与众生百态。

不同于新丽以往的大部分文学改编项目,刑侦题材内容创作需要更多从现实案件取材,只有在采访取材上下足功夫,花费更高的精力和热爱,才有可能让“真实感”落在实处,为刑侦题材探索出一条更具厚度与穿透力的表达路径。

2023—2024年期间,包括编剧、导演、演员在内的《扫毒风暴》主创团队,曾经四、五次走访边境禁毒单位,与一线缉毒警深入交流,不仅从各个细节了解他们的工作生活,更切身感受当地的社会生态,每次走访调研都长达一两个月。

在这一过程中,剧组不仅目击了抓捕毒贩的第一现场,见识到了缉毒警乔装侦查回来的样子,毒贩的状态和表现,还通过观看执法记录仪的实况录像,感受毒贩与缉毒警之间殊死较量的紧张氛围。其中有一次,剧组从记录仪中看到缉毒警的车被毒贩撞翻,除了车标之外,车身没有地方是完整的。这样脚踏实地的一线采风,为《扫毒风暴》抹下了一层厚重的写实主义底色,也为剧本创作、角色演绎奠定了扎实基础。

比如,有一位老警察告诉剧组,当所有缉毒警看到十几吨冰毒的时候,感到的不是松了一口气,而是一种从头到脚的震惊,因为他们不确定收缴的这些毒品外,还会有哪些已经流露出去,而这将带来怎样巨大的社会危害。缉毒战线面临的集体压力焦虑,在《扫毒风暴》中得到了充分的呈现。

段奕宏对于林强峰这个以飒爽不羁掩盖精神创伤的缉毒警的塑造,也源自于真实原型——命悬一线的长期卧底,对于每个人的心灵都是极大的冲击考验。剧中林强峰患有失眠焦虑等症状,为了还原这种状态,段奕宏在拍摄期间每天睡眠时间也只有短短四五个小时。饰演卢少骅的秦昊也通过走访缉毒警、观看影像资料,了解到不同毒贩的心理和形象,无论是从内在塑造其善于伪装、精于算计的一面,还是从外表将Polo衫套在西装里面穿,都让这个从普通人走上毒枭之路的角色显得真实可信。

在《扫毒风暴》拍摄过程中,全程都有退休的缉毒警察在现场顾问,指导范围甚至包括每一场戏的房间如何布置,而剧中侦查手段等细节,也都是严格参考警方档案进行还原。


为了能让观众身临其境地感受缉毒现场的惊心动魄,《扫毒风暴》在拍摄手法和镜头语言上也别出心裁。《扫毒风暴》采用“仿纪实”拍摄手法,以类似执法记录仪的视角呈现缉毒行动,尤其是在街头追捕、毒窝对峙等关键场景中,晃动、失焦、呼吸急促的手持跟拍镜头,让观众产生了“置身刀尖”的生理压迫感。不少观众都表示,看《扫毒风暴》,就像是在看一部真实缉毒行动的纪录片。

此外,《扫毒风暴》还通过风格化的视觉表达,传达出90年代的影像质感与氤氲气息。该剧重现了90年代南方城镇的典型环境:喧闹的老式美发厅、闪烁霓虹灯的歌舞厅、街头话吧、录像厅、保龄球馆……不仅承载剧情,更通过斑驳的招牌、泛黄海报等细节传递怀旧氛围。此外,《扫毒风暴》还采用蓝绿冷色调滤镜复刻90年代港片质感,搭配霓虹灯牌、录像厅海报等元素,营造潮湿压抑的罪恶都市氛围。

《扫毒风暴》如何体现时代感、命运感?

导演五百在深入了解国内禁毒史之后,不仅对缉毒警们的舍生忘死深深震撼,也感受到了背后的世事轮转与生命无常。对于《扫毒风暴》,他想拍的不只是一起案件,更希望展现出背后的时代感与命运感。

《扫毒风暴》对于时代感的还原,做到了国产剧中少见的精准复刻与深度挖掘,该剧选取上世纪90年代禁毒事业为时代背景,通过多线叙事和群像描绘,对时代特征和社会肌理进行了一次全景式展现。

可以说,《扫毒风暴》做到了最大程度上发挥长剧的表达优势,这也是它后劲如此之大,能吸引众多新观众入场的重要原因——因为长剧的丰沛体量,它既能承载多重情节脉络的交织延展,构建复杂的人物关系网络与事件发展链条;又可为角色成长提供充分的时间维度,真实呈现人物性格的演变轨迹与内心世界的转变历程。

一方面,《扫毒风暴》突破传统缉毒剧模式,采用多线并行、时空交错的叙事结构,通过警察、毒贩、中间人及牵连者等多重阵营的视角交织推进,构建出上世纪90年代东南沿海城市毒品生态的完整切片,一幅横跨数年、环环相扣的扫毒图鉴。从缉毒警的追踪到毒枭的崛起,再到瘾君子的命运沉浮,各条线索相互啮合,在有限篇幅内完成了对时代风貌的深度描摹。

另一方面,该剧的“群像深描”建立起了一个立体的缉毒世界,从不同立场、不同层级人物角度展现了这场扫毒风暴的全貌。这其中既有对于缉毒战线的全景式扫描——从卧底归来的林强峰到各显神通的“三剑客”,从理性沉稳的支队长黎安,再到警察内线、技术警察的默契配合,正是团队协作联手禁毒的如实写照。剧中也有对于底层毒贩、中层势力、顶层博弈三层贩毒体系的呈现,共同构成毒品网络的众生相。

此外,《扫毒风暴》的群像图中不仅有警察与毒贩的较量,更有一个个被卷入漩涡的普通民众,精准折射那个年代毒品对个体生命的无情吞噬。


《扫毒风暴》中横跨五年的时间纵深,也为聚焦缉毒警、毒贩、吸毒者等群体的命运轨迹提供了充足的空间。为了更为直观地展现命运对比,《扫毒风暴》采用了非典型人物设定,以缉毒警林强峰与毒枭卢少骅的猫鼠游戏,作为人物塑造的核心。林强峰与卢少骅的对抗不仅是一场正邪较量,更是一场信仰与贪欲、坚守与诱惑之间的深层碰撞。

《扫毒风暴》的叙事不仅在于讲一起案件,讲几个人的故事,它的镜头也锚定在个体命运与时代洪流的共振之上。上世纪90年代的中国,市场经济浪潮裹挟着机遇与风险奔涌而来。时代裹挟之下,有人看似乘上时代东风却在利益、欲望诱惑之下一步步堕落,有人为亲情羁绊而误入歧途走上末路,有人在经历时代创伤之后毅然选择坚守正义。正因为不同个体的挣扎和选择都扎根于时代背景之上,人性的复杂与命运的无常,才格外令人唏嘘感叹。

新丽多元化布局再下一城

对于剧集市场而言,口碑、收视双赢的《扫毒风暴》无疑是一次有益的尝试。说明在现实主义的基础上,通过对年代、悬疑、刑侦等元素的深度融合,类型化的突破拓展,充分发挥长剧的叙事空间的优势,刑侦涉案题材依然有着广阔的创作空间,长内容依然能牢牢锁定观众的注意力。

对于新丽而言,《扫毒风暴》也通过精品化、创新式的叙事方式,为其进入刑侦公检法题材创作提供了范例。在影视行业普遍谨慎收缩的背景之下,耗时五年来投入打磨一部作品并不容易。新丽之所以有此定力,正是有信心打造出又一部代表作,也源于对于长剧价值的坚定信念。

一直以来,新丽都以“高命中率”著称,凭借对市场风向的敏锐感知,对于时代情绪的创新表达,丰富经验带来的判断力与执行力,为好内容绝不将就的品质坚守,打造出了一部又一部备受市场认可的作品,在严肃文学改编、都市、谍战和网络文学改编多个赛道都拥有代表作,留下了诸如《父母爱情》《人世间》《我的前半生》《玫瑰的故事》《叛逆者》《庆余年》《赘婿》等精品佳作,也始终引领着影视市场的风向。

《扫毒风暴》是新丽精品化路线的又一次示范,也再次证明了新丽精品化的创作能力。在业界眼中,同样的题材下,新丽总是能够找到新故事的新讲法,为一个个经典类型再次找到符合时代情绪的新表达。《扫毒风暴》为此添加了最新的注脚。

《扫毒风暴》扎根现实的创作路线,非线性+群像深描的创新视角,以及在镜头语言、视觉风格方面的探索,不仅为刑侦涉案题材领域积累了宝贵经验,也有望应用于更多的题材类型,进一步丰富新丽多元化的创作布局。

据悉,在《扫毒风暴》之外,新丽在刑侦涉案题材上还有着更多的内容储备,包括与陈思诚导演合作的系列电影《神探》以及电视剧《刑警时刻I风华正茂》等,这意味着新丽还将在这一赛道持续深耕细作,用精品化能力重新激活该类型的市场潜力,并为其打上鲜明的品牌标识。有理由相信,新丽未来将会在更多赛道交出一份份高分答卷。

本文为文娱价值官原创作品。

邮箱:meiqi402@163.com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