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宇琛

2025年8月,当数万名付费听众发现他们订阅的播客《八分半》从所有中国内地平台彻底消失时,许多人都不约而同地想起了梁文道在一个多月前节目里的一句感慨。

那期节目本是怀念已故香江才子蔡澜,在追忆一个逝去的时代时,他提到了金庸,说这位武侠小说宗师当年撰写的报章社论,其言辞之尖锐,若放到今天,恐怕已是另一种性质。

他说,那是:

能坐牢的言论。

这句冷静的评判,在几周后以一种极端讽刺的方式,成为了回旋到他自己身上的谶言。

这档年收入或可达1500万人民币的头部文化播客,连同其过往所有内容和社交痕迹,被干净利落地全面清理。

风暴的起点,据多家媒体指认,正是7月2日那期节目。

梁文道,这位在内地被听众温和地称为“道长”的香港文化人,在节目中不仅追忆了往昔,也提及了已停刊的《苹果日报》,以及那位英文名为Jimmy的创始人。

然后,他谈到了金庸。

在一个小时的音频里,那句关于“坐牢言论”的评述,只是一个短暂的瞬间。

但这个瞬间,最终被无限放大,直至吞噬了整个节目。

7月下旬,中国最大的音频平台喜马拉雅率先动手,将《八分半》全数下架。

当时,梁文道的回应,还显得颇为镇定。

他解释说,这不过是内地常见的短期禁言,他和团队正好可以:

趁机休息15天。

听众们也愿意相信这只是虚惊一场。节目制作方在当时唯一幸存的“小宇宙”平台上公告称,内容将进行“调整”,暂停更新两周。一切看起来,都像是一场可以挽回的例行审查。

但15天后,预想中的回归没有发生。取而代之的,是更彻底的封禁。

8月20日左右,最后的阵地“小宇宙”也将《八分半》页面移除。平台的最后一则通知,将这场涉及数万付费用户、牵动舆论的风波归结为:

技术原因。

清理是全方位的。不仅付费的《八分半》消失了,就连梁文道多年前已完结的免费节目《八分》,也被一并抹除。他在小红书、哔哩哔哩的账号,页面最终显示:

该帐号已被封禁。

在事情走向终局前,梁文道本人似乎已有所预感。有听众复盘了他最后几期节目,发现他曾意有所指地提醒听众:

不要在当下做有太大影响的事,影响大了就不妙了。

他似乎在亲身验证自己的观察:

在一个不断收缩的空间里,任何试图描述这种“收缩”本身的行为,都必然会加速自身的消失。

他拿着一把尺子去丈量房间的边界,最终,他本人被当作了房间里一件多余的家具,被清了出去。

当一个温和的评论者,仅仅因为描述了何为“尖锐”,就被判定为“尖锐”本身,这背后是一种不容置辩的逻辑:

不允许有“评论者”,只允许有观众和掌声。

人们总以为,温和是一种可以在刀锋下幸存的姿态。

他们精心修剪自己的言辞,剔除所有可能的风险,试图在红线之内,开辟出一块安全的、可以相濡以沫的“同温层”。

这是一种美好的愿望,但它错把缝隙当成了领地,错把缰绳的长度当成了自由的疆域,错把权力的打盹当成了温和的尚方宝剑,错把红线的模糊当成了幸存的勇气,错把沉默的大多数当成彼此认同的同温层。

事实证明,当压路机驶过时,它并不会因为你脚下的那片草地长得比较温顺,就特意绕开。

它在意的,从来不是草的姿态,而是地面本身必须平坦。

于是,那句关于金庸社论的感慨,最终成了一则现代寓言。寓言的核心不是“什么话会让你坐牢”,而是“讨论什么话会让你坐牢”这件事本身,已然是一种罪名。

李宇琛(立于尘)

写于2025年8月24日

本文已开启快捷转载,欢迎转载至您的公众号

存档防删,接力传播

愿意借我公众号助我发文的朋友,请阅读此文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