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在会议进行过程中,突然有法租界巡捕闯进了会场,会议被迫中断。于是,最后一天的会议,便转到了浙江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艇上举行。

经过讨论,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和决议,并选举产生党的领导机构——中央局。

党的一大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

参加党的一大的13位全国代表中,来自湖南的何叔衡年龄最大,当时他已45岁了,比参加过辛亥革命、同为党的一大代表的董必武还长10岁。

在所有的创党元老中,何叔衡也是年龄最大的,比年龄较大的陈独秀还大3岁。

何叔衡生于1876年,湖南宁乡人。他从小一面务农,一面断断续续读了八年私塾。1902年他考中秀才,县官让他去管钱粮,他却愤于衙门黑暗腐朽,甘愿回家种田、教私塾。

1913年,37岁的何叔衡考入湖南公立第四师范,一年后并入湖南公立第一师范,结识了比他小17岁的毛主席,成为挚友。

1918年4月,何叔衡与毛主席等组织成立了新民学会,何叔衡任执行委员长。

1920年,何叔衡与毛主席共同发起成立了长沙的共产党早期组织。

1921年7月,何叔衡与毛主席在长沙同登一条轮船赴上海,参加了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何叔衡当了十几年的教书先生,爱穿长衫。出席党的一大时,从外貌看仍是一副旧式学究模样。参会的张国焘后来在回忆录中讥笑他老而笨:“何叔衡是一位读线装书的年长朋友,常常张开大嘴,说话表情都很吃力,对马克思主义懂得最少,但显出一股诚实和热情的劲儿。”

其实何叔衡全然没有旧学究的迂腐气息。他处事老练,毛主席就曾赞之:“叔翁办事,可当大局”。

党的一大之后,何叔衡任中共湘区委员会委员。

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何叔衡任国民党湖南省党部执行委员、监察委员。

1927年秋,何叔衡从湖南来到上海,被临时中央的领导人派到街头进行宣传鼓动。

当时街头警察密探到处抓人,何叔衡不会上海话,也不熟悉当地情况,很快便在街头宣传中和其他几个人一起被捕。

被押到警察局审讯时,何叔衡的外貌和随机应变救了他。当时参加共产党的几乎都是热血青年,因此审讯官反复端详何叔衡后,觉得此人不像是个革命者,而是抓错了的“土学究”。于是审讯官便试探着问:“你知道什么是共产党,什么是国民党吗?”

何叔衡故意摇头晃脑,以抑扬顿挫的声调回答:“吾乃学者,岂能不知?共产党三民主义是也,国民党五权宪法是也!”接着,何叔衡又讲起了《论语》。

话还没说完,审讯官就给了他两个字:“快滚!”

何叔衡大摇大摆地走了。

随即审讯官通过问别人,才知道了刚放走的人竟是中共的元老之一,其头颅有上万元的赏格,再派人去追,却已找不到踪影,后悔莫及。

1928年6月,何叔衡远赴莫斯科出席了中共六大。9月进入莫斯科中山大学,与徐特立、吴玉章、董必武、林伯渠等一起被编在特别班学习。

此时何叔衡已年过五旬,但仍学通了俄语,并以此研修革命理论。为了记熟一个单词,他要读上百遍甚至上千遍,被大家誉为“学习上永不疲倦的人”。徐特立曾说,在莫斯科,我们几个年老同志,政治上是跟叔衡同志走的。

1930年,何叔衡回国到上海,任秘密救助遇难同志的全国互济会负责人。次年11月,又奉命进入中央革命根据地,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任临时中央政府工农检察人民委员、内务人民委员部代部长、临时最高法庭主席等职。

在中央苏区时期,何叔衡厉行反腐,取得了卓越成效,沉重地打击了贪污腐败分子,令腐败分子闻风丧胆,被广大群众誉为“苏区包公”、“何青天”。

1933年,“全苏大会工程处”主任左祥云为主任贪污公款246.7元,并盗窃公章,企图逃跑。何叔衡查实后大吃一惊,气愤地说:这些都是苏区人民的血汗钱!是老百姓勒紧裤带省下来的呀!竟被这些贪官肆意挥霍,天理难容!

毛主席下令总务厅扣押左祥云听候处理。然而,总务厅管理处处长徐毅却私自放走了左祥云。事情发生后,毛主席责令何叔衡负责的工农检察部一定要将民愤极大的左祥云一案查个水落石出。左祥云被捉回,总务厅的腐败问题彻底暴露。

后何叔衡呈请毛主席批准,终于在1934年2月18日公审判决左祥云死刑,执行了枪决。其他犯罪分子,也分别受到惩处。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留在赣南坚持游击战争的何叔衡已年近六旬。

何叔衡在长汀濯田住过的红军客栈

1935年,何叔衡与瞿秋白、邓子恢等从江西瑞金转移到闽西,在路上,坚持进行游击战争,当2月到达上杭县附近的小径村的时候,被地主武装包围了,报告给了当时在水口镇驻扎的敌营,营长李玉率领大队人马来到此处,展开血战。

由于我方人数不多,寡不敌众,只好且战且走,冲到村南的大山上,匪兵紧追不舍。何叔衡气喘吁吁奔跑困难,又不愿拖累同志,面色苍白地向带队的邓子恢喊:“开枪打死我吧!”邓子恢让警卫员架着他跑,到了一个悬崖边,何叔衡突然挣脱警卫员,纵身跳了下去。

邓子恢后来痛心地回忆,何叔衡若能被架着再跑一段,也许可免于殉难。

后人根据邓子恢的回忆,长期认为何叔衡是坠崖而亡。上世纪60年代福建当地公安机关审讯一个当时的反动团丁时,才知道进一步的详情。据凶手交待,他和另一团丁在战后搜索时,在山崖下发现了一个躺着的老人,已头破血流。这两个家伙搜身时,老人突然苏醒,抱住凶手的腿欲搏斗,结果被连击两枪打死。

1964年1月7日,中共长汀县委和长汀县人民委员会在何叔衡牺牲的地方建立了纪念碑,以示永久纪念。(刘继兴)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