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5年,曾国藩大败九江,再次投河自尽,人生下半场却凭9个字活成“半个圣人”,做到这9个字,你也活得精彩!

1853年,从未带过兵的曾国藩奉朝廷之命,以一己之力在家乡湖南拉起一支队伍,号称湘军。当时湖南盗匪猖獗,全部被湘军剿灭,曾国藩信心倍增,觉得自己能文能武,是个人物。 一年之后,2万多湘军浩浩荡荡踏上了征讨太平军的道路。 首战一定要告捷!曾国藩雄心勃勃写下《讨粤匪檄》以明志,他要建功立业,让所有人知道自己不是只会纸上谈兵的无用书生,湘军更不是白拿军饷的酒囊饭袋。 大军还没到达岳州,城内的太平军已经望风而逃,湘军兵不血刃占领岳州,个个趾高气昂,完全放松了警惕。 一天夜里,2万多太平军包围了岳州城,与城中内线里应外合,将湘军打了个措手不及,曾国藩在护卫的保护下才逃了出来。 太平军又设下圈套,散布假消息:靖港只有500兵力。曾国藩派出多路密探确定消息后,沾沾自喜:此战必胜无疑。

他胸有成竹,指挥湘军直逼靖港,结果镇上空无一人,正在诧异之际,埋伏在镇外的太平军浪潮一般杀了过来,湘军被“包了饺子”。 曾国藩逃到船上,又羞又恼,连吃两次败仗无地自容!一头扎入水中想寻短见,结果被手下人救起。 没想到,后来的九江之战,他败得更惨。 1855年,湘军在湖口、九江与太平军对峙多日。 太平军首领石达开发现了湘军的命门:战舰装有火炮,小船灵活行驶,两者配合战斗力强悍。若能分开湘军的战舰和小船,就断了湘军的优势。 石达开心里有了底,命令太平军在湖口一字排开,放话给曾国藩一战决胜负。

曾国藩正为久攻不下太平军心急如焚,眼看军中粮草不足,他几次三番找江西巡抚陈启迈支持,不料陈启迈百般推辞。 曾国藩一封书信告到朝廷,咸丰大怒,将陈启迈拿下。哪知新上任的知府更难说话,再拖下去,湘军就要不战自退了,此刻石达开叫战,正好,全线出击! 曾国藩看着小船与战舰飞速前行,太平军仿佛已是囊中之物。正在他兴奋之时,小船已相继越过湖口,转眼间,出现一支太平军卡死湖口,湘军被拦腰截断,小船困在湖口之内,战舰却留在外面。

湖口四周全是太平军的大炮,炮声隆隆,瞬间,曾国藩两腿发软,又上当了! 眼看着身边的战舰火光冲天,江面上到处都是落水的湘军,他的战舰也被击中,护卫驾起他上了小船,逃出重围。曾国藩心如死灰,再次投水自尽,又被人七手八脚救了上来。 从此,曾国藩每天面对的是朝庭的不信任,官员们幸灾乐祸的嘴脸,支持者们越来越失望的眼神…… 不久,老父去世,曾国藩请假回家守孝,军权也交了出去,辛苦了这么多年,什么都没有了。曾国藩身心俱疲,人生仿佛进入至暗时刻。

痛定思痛!守孝期间,曾国藩日日苦读老子的典籍,反思自己从创立湘军到大败九江的过程,一次次剖析自己。从前,他总认为湘军失败的原因是朝廷没有给他实权,是官员之间的相互推诿与排挤。 静下心来的曾国藩终于发现,自己才是导致湘军失败的重要原因。作为一军统帅,他狂妄自大,求胜心切,才一次次上了敌人的圈套。 人最怕的不是不知人,而是不自知。自知不仅仅是清楚自己的不足之处,还要清楚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战胜他人只能说是有力量,战胜自己才是自强,才是人中强者。 怎样才能做到自强呢?关键在于修心。

有了这层觉知,曾国藩再度出山,已不再是从前那个急功近利的“曾剃头”了,他从失败中汲取经验,从自身找原因,成为比肩孔孟、王阳明的“半个圣人”。 曾国藩从一个平常之人,不断学习不断反思,历练成处世高手。他一生的经历与心得都被写在《曾国藩》一书中,书中蕴含了他的为人之道,处世之道及为官之道。

“胜人者有力,自强者强”! 想成为更好的自己吗?不妨读读此书,向古人学习自我成长。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