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发头条平台,抄袭搬运必究!这是熊猫贝贝的第3257篇原创文章
(本文不含任何AI创作和自动生成内容)
这篇文章,回归本行,和大家聊一聊对国内楼市和房价的几点观察和分析观点。
文章开篇以前,先唠几句题外话。
一个人想要活的好,过的舒服,大家认为,最重要的,是什么?
很简单,就是要远离那些沉浸在宏大叙事,满嘴满脑都是道德正义的群体和观点,就行了。
这个群体有个特点,那就是鸡同鸭讲,无法沟通:你和他们谈数据和规律吧,他们要说政策力量,那你和这些人谈政策逻辑吧,他们又要和你谈什么爱国,情怀,总之,只要是和他们利益无关,那么就必然站在道德高点要教育你做人。
而一旦利益关联,那就更厉害了,一点客观理性的话都听不得了,反手就是各种恶毒的诅咒和舆论大帽子扣下来,恨不得当即开个批斗大会,来证明他们才是对的,是正义的。
和这样的群体以及观点较劲纠结,是这个世界上最没有意义,并且能在情绪面带来长期负面影响的糟心事了。
最近文章留言区有不少这样的东西,借这个机会吐槽两句,大家不要介意。
回到这篇文章,国内的楼市,从2025年正式开启下半场以来,一些最新的走向和真实变化,可以说是超出了很多人的预期和想象力的。
2025年的上半年,不管是主流舆论的引导,还是各路围绕楼市的分析讨论,基本上都对“止跌回稳”这个走势有很大的信心,但是数据面和现实情况,却给出了不一样的答案。
这其中,以上半年收官的6月份统计局官方的数据,最为明显,这里简单梳理几个亮点:
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6月,70个大中城市中,新建商品住宅价格环比下跌城市增至64个,仅6城微弱上涨;
二手房市场更显低迷,仅4城价格企稳。
值得注意的是,一线城市新房价格结束5月的短暂企稳(环比下降0.2%),再度进入下行通道,部分核心区域甚至出现“以价换量”现象。
从官方数据来看,一线城市的二手房价表现,直接证明了当下国内整体房价,处于一个“加速下跌”的状态。
虽然还有一些房吹大聪明,依然用那套“众人皆醉我独醒”姿态死撑看多楼市和房价的观点,还试图忽悠更多的人进入楼市接盘扛债,但是现实的情况,恐怕不用多说。
客观来说,中国的楼市,已经来到了一个非常微妙的关口,而且,后续的一些走向确定性,从几个现实维度的表现来看,已经越发的明显。
这篇文章,就将从实际出发,和大家聊一聊个人对于2025年下半年,以及更远的将来,国内楼市和房价的几点分析和判断。
阅读提示:
- 文章略长,内容的阅读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耐心,并且需要进行思考。
- 内容不求讨好所有读者,写作分享也是一个阅读群体和写作群体互相选择的过程。
- 每个人的认知层次不同,不做强求,这篇文章的内容不是什么大路货,也不是什么看完能够带来轻松愉悦精神满足的爽文,请结合自身需要和认知需求理性看待。
(本号已在全网平台进行了关联认证和内容实时查重检测。如有未经明确允许的抄袭搬运情况,必将追究。)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1
2025上半年的宏观经济成绩单,为什么对国内楼市形成了利空效果?
2025年上半年,中国的宏观经济成绩单公布了,数据表现,堪称惊艳。
特别考虑到在美国关税风暴,以及国内经济承压的现实之下,能够得到这样的经济成就,是很不简单的:
中国2025年上半年的 GDP 增速是 5.3%,其中一季度是 5.4%,二季度是 5.2%。
尤其是二季度的成绩来之不易。
四月份美国开始实施对等关税,标志着全球贸易战拉开序幕,其中对中国征的税很重。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诸多负面因素的冲击之下,GDP 居然能够继续稳定在 5.2% 之上,明显超出预期。
但是就是这个宏观面上亮眼的经济数据,却对国内楼市,形成了直接的利空。
这就是对当下所有无脑看多楼市观点一个沉重打击。
2025年上半年国内宏观成绩单单出来以后,很多唱多的声音都被抽掉了脊梁骨,因为支持这个群体长期唱多的一个现实经济逻辑,被彻底打碎了。
上半年GDP为何跑得还不错,核心源于财政的加码刺激、出口的抢收,源于中美贸易战正处于“暂缓期”。
更重要的,这个GDP的增长,还是在房地产经济和楼市持续下行的情况下实现的:
图片来源:统计局官网
图片来源:统计局官网
这么一结合,逻辑就很清晰了:国内的房地产经济和楼市即便低迷,好像也并不影响今年国内经济的稳定,以及“保五”目标。
既然房地产下行会拖累国内经济整体增长的这个说法不成立了,那么,大家认为,国家对于房地产经济,土地财政,楼市还有房价,会是一个怎样的态度?
从国家的视角,对大局和宏观影响无关紧要的东西,是没有理由给予什么重视态度的。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2
政策面前瞻:从7月大会,到下半年可能的政策节点,是否值得期待“大招”?
7月份,国内有个高级别的重磅会议,不少人对于这个会议可能会针对楼市给出大招,给予了很高的期待,一些小道消息,还有不少野生自媒体,明里暗里都在拿这个会议炒作预期。
这种做法和观点,实际上完全都是利益驱动的小聪明,而没有任何现实意义。
个人的观点很清晰:别说7月大会,就是再往后看,2025年下半年基本不需要指望国家从政策面搞什么大招出来了。
想是一回事,但是不能脱离现实。
得出这样的观点,逻辑非常简单,主要有以下几点背景:
第一,2025年下半年,来自于关税风暴的潜在冲击和影响,依然有很多的不确定性,在这样的背景下,会事实上对国内经济维度上的大动作,形成遏制效应。
第二,美联储的新一轮降息,以及美国通过《天才法案》在稳定币维度的金融出招,直接对国内经济稳定,金融安全等等维度,形成了直接影响和外部干扰。
第三,7月的大会,按照过往的经验来看,需要用理性态度去分析对应影响。
这个高级别的会议一般每年3月,7月,12月召开。
3月是年初为全年发展定方針,12月是对下一年定方方向,而7月則是对上半年做总结,对下半年定方向和基调。
真正的政策信号和态度表达,其实要看3月和12月这种头尾节点。
那么下半年剩余的时间里面,值不值得期待呢?
请大家想想2025年上半年这一轮关税风暴最吃紧的4月份-5月份这个阶段,压力之下,国家和地方,对楼市有什么明确的出手和动作么?
最困难的时候都没有拿夜壶,怎么能指望不那么困难的时候,还去拿呢?
所以,总的来看,接下来国内政策维度,国家态度层面,对于国内楼市和房地产经济,大概率维持一个温和基调,不会有更明确的政策调整或刺激的加码。
另外,7月份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对应资本市场有明显的波动影响,让国内房地产经济在资本市场有更加明显的政策市特征,这个动向,值得大家仔细体会理解一下。
太过于依赖政策和国家态度,并且下行特征明显的行业,往往都没有多少市场和经济维度的想象力。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3
化债主线之下,接下来国内楼市和房价在中长期维度的表现和走向,该怎么看?
当下还有不少人,对于国家再搞一轮棚改,复制2015年那一轮强拉房价,催化市场繁荣的模式,念念不忘,期待拉满。
不管嘴多硬,其实这样的观点,是非常不切实际的。
大道理不用多说,也没有争辩的意思,就一个理由足够:
大家认为,当下国内各地政府,从2024年就明确的一个重要经济主线任务,是什么?
没有任何争议的必要,那就是化债。
债务驱动的经济模式之下,居民,企业,还有政府三方都是撬动杠杆,背负债务的主体。
当下的情况很清晰,那就是企业和居民“去杠杆”的共识和趋势选择已经成型,政府部门为了维系经济稳定和持续发展,成为了主要的杠杆背负主体。
一方面,撬动杠杆获得的货币增量,要维系宏观经济运行的稳定;
另一方面,化债是已经明确的经济主线。
哪里来的增量来搞传统投资和刺激房地产经济?
这里看一组关键数据:
根据中诚信国际数据,2025年上半年全国城投债净融资额-763.60亿元,同比下降约149%。上半年净融资额由正转负,城投债供给持续收紧。
中国人民银行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政府债券净融资7.66万亿元,同比多4.32万亿元,同比增长约129%。
两组数据一增一减之间,折射出政府投融资体制正加速变革。
为了遏制隐性债务增长,防范地方债务风险,近些年中国加大监管力度,包括收紧城投债发行,并陆续推出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一揽子政策。尤其是去年10月推出的总额10万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置换隐性债务的计划,缓释了地方债务风险,也加速了城投公司转型,仅去年就有7000多家城投公司宣布退出政府融资平台公司名单。截至目前已经发行约5.1万亿元。
国家举债发展维稳没问题,但是举债出来的钱,明显是不让进入需要化债的渠道和行业了。
无水之源,指望水涨船高,是不是白日做梦?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写在最后:
对于接下来国内的楼市和房价,分享几点个人的研判观点
以上三个维度的梳理和分析,不多不空,不吹不黑,没有任何立场和态度干扰,也不存在什么利益关联之下的动作变形。
可能会有人因为利益和立场的原因,认为这样的分析会偏向负面,甚至接受不了,那就没办法了。
理性和务实的态度,永远是穿越周期,保障安全的关键,问题就在于,这样的认知,知易行难。
文章最后,保持风格,不悲不喜,分享几点个人对于国内楼市和房价后续走向和变化的研判观点,不一定对,权当抛砖引玉,供大家进行一个讨论和参考就好:
1,当下国内房地产经济和楼市房价处于周期下行阶段,并且尚未有明显的见底信号,这样结论,是需要清醒认知的。
简单来说,后续房价进一步下行,楼市热度持续下降的趋势,还将得到延续。
当然,止跌回稳的主旋律和基调不会变,但是要看懂:只要不是系统性和结构性的坍塌(类似于日本90年代的房价泡沫破碎)情况,那么国家对于楼市的核心,只会保持一个“托而不举”的态度。
2,经历本轮行业和市场泡沫的出清以后,房地产经济和行业依然会存在,进一步说,这是一个永续行业。
但是行业逻辑和商业模式,和上升期比,会完全不一样,未来围绕房产和楼市,是服务和保养的经济价值时代。
3,中国的房产,经历了这一轮出清以后,会有价值极化的变化。
绝大多数商品房,投机属性完全剥离以后,将完全回归耐用品逻辑:具备一定的金融抵押属性,估值基于市场流动性支撑的行情价格,从价格层面,完全失去套利空间和想象力。
极少部分的房子,主要集中在一线,新一线核心地段,将成为率先止跌回稳的代表。
还有一部分房子,跟随未来中国经济爆点,实现短期投机属性,长期泡沫破灭的循环。
比如某个城市有了产业突破,实现了人口和财富的快速汇聚,当地的房子,就会有这样的投机表现。
4,刚需买房,看购买力,现房为王,有多少钱办多大事,也不需要在乎什么入市时机,合适就买,赚钱不就为了更好的生活么?
这不用多说。
但是从投资的角度来看,或许思路上,要主动和过去指望房价上涨,价差套利说再见了。
房产投资,首看流动性,买的进来,也要卖得出去,其次看居住需求支撑,买来的房子有没有想租,最后看租售比,低利率时代,这一点很重要。
价格涨跌,已经不是未来国内房产投资最值得去关注和重视的问题了。
而对于投机群体,炒房资金而言,你们指望的暴涨,然后让你们顺利获利解套的那一天,可能永远不会出现了,不过还是要感谢你们,毕竟,经济转型,是需要成本的。
这里也不需要挖苦和讽刺你们,毕竟,有梦支撑,甘心被套,还要不断忽悠市场,这样的角色,也是需要的。
哈哈哈……
文章就写到这里了,如果大家认为内容不错,有所共鸣和收获,还请“点赞,收藏,转发”三连支持一下,感谢。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根据国家有关部门的最新规定,本文内容和意见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关于置业,投资等行为的明确建议,入市风险自担。)
以上正文,来自头条账号@熊猫贝贝小可爱
有问题欢迎留言,再不行就私信也行,文明交流,有问必答,谢谢各位。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