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记者 秦瑾 报道

7月12日,来自山东第二医科大学的退休教师郝明扬,风尘仆仆赶到青海省海北州第二人民医院,把学校的校徽、邮折、校庆丛书等文化纪念品,郑重地交到王永梅的手里。这是郝明扬退休后第一次远行,作为当时的年级主任,目的就是去看望21年来念念不忘的在西部扎根的学生。抱着跨越了2000多公里送来的母校礼物,王永梅异常激动,师生相拥喜极而泣,共忆往昔殷殷母校恩、依依学子情。

2003年毕业前夕,王永梅得知团中央、教育部启动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盼望自己也能到西部知国情、受锻炼、增阅历、长才干,就第一个到学校就业指导中心咨询报名。经过严格的组织考核,她被派往青海省工作,有幸成为学校第一位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志愿者。“上大学时,老师教育我们与祖国同呼吸与人民共命运,个人的价值只有在适应了社会的需求后才能得到充分的实现。”山二医98级校友王永梅回忆起当年报名参加西部计划志愿者的情景,“如果没有学校多年来的培养,自己不会做出也没有能力做出到西部去建功立业的选择。”

郝明扬老师职业生涯中一直有一个牵挂,就是想亲自去看看他亲自选的、并为其送行,扎根西部二十余年初心不改的王永梅:她现在在青海工作、生活得好吗?郝老师时常想:从众多自愿报名的毕业生中假若选择的不是王永梅,她肯定是另一番人生画卷,虽然同样精彩,就像不可逆的化学反应,为新生而坚定执着,但元素的选择决定魅力的结果。“郝老师您放心,我不会给学校和您丢脸,我要扎根青海把自己在母校所学用一生奉献给青海人民。”王永梅朴实的话语一直萦绕在郝老师的耳畔,她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21年前,王永梅先到了青海省海北州门源县中医院内儿科住院部工作。当时的工作条件比较艰苦,没有电脑,全靠手写病历,有时写不完就拿回家继续写。世界屋脊海拔高、缺氧、沸腾的水不足80°C,还有高原反应,语言不通,又没有高速公路、没有高铁,坐班车在盘山公路就能把人绕晕绕吐了。她克服各种困难,学习当地语言,很快融入了工作环境,还资助了当地一名小学四年级的土族少年,直到他顺利升入中学。

2005年志愿服务期满后,王永梅下决心参加青海的编制考试:“这里民风淳朴,但医疗人才匮乏,我深刻感觉到,西部人民需要我!”经过努力,她考入青海省海北州第二人民医院。工作后的她依然孜孜追求,写论文,做课题,连续考取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证、执业药师职业资格证,从普通员工成长为副主任医师、医院内一科主任。2020年她坚守在发热门诊,为疫情防控作贡献。2020年起她参加“一对一”扶贫工作,现在已经连续四年帮助当地黄树湾村的一名孤寡老人。2016年、2021年她获得医院先进个人称号,2023年被门源县卫健局评为先进个人,还获得第五届中国医师节门源县优秀医师、第六届医师节海北州第二人民医院及门源县卫健局优秀医师等荣誉称号。

刚刚退休离职的郝老师特地远赴青海看望扎根西部的学子,与正在海北州第二人民医院参加对口支援的校友们座谈交流。同行的,还有王永梅的“同门师弟”、参加过2008年团中央“西部计划”抗震救灾专项行动的2003级校友代兵,现已在山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工作,并兼任对口支援办公室副主任,一直关注着从母校走出的大学生西部计划志愿者。山东省第五批援青干部,海北州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山二医1997级校友王家增主持座谈会。海北州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援青干部)、海北州第二人民医院院长李洪光参加座谈。会上,王永梅介绍了扎根西部高原21年的工作经历,“我将铭记学校给予自己的点滴教诲,永远感恩那些曾经关心、帮助过我的老师和同学,认真干好本职工作,服务好每一位病人,不辜负母校的期望!”援青校友纷纷表示,向永梅姐学习,援青任务完成后,只要医院需要,就可申请延期服务,场面感人……

跟随永梅的脚步,20年来,百余名山二医毕业生分别前往青海、西藏、新疆、四川、贵州、黑龙江、内蒙古、宁夏、云南等地开展西部计划志愿服务,用实际行动为西部发展贡献青春力量。他们有的发挥自己的医学专长,成为独当一面的医生,服务地方百姓;有的在边疆定居安家,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为西部建设发光发热。广大西部志愿者是学校“沉得下、用得上、干得好”人才培养品牌的真实写照,校友们用自己的选择和奉献,践行了“乐道济世”的校训,弘扬了“自强不息、锐意进取”的大学精神,生动诠释了“国家召唤、使命必达”的家国情怀,为山二医赢得了无数荣光。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