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一个民族来说,能否做到”我手写我口“是一个很重要的事情,于是1915年就有了著名的新文化运动,这个运动的三大主张之一就是”反文言“,它主张要用白话文说出国人所说的话。但是,中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每个县的地方方言都有很大的差别,更别提一些省市之间的方言了。

所以,在宣传白话文的同时,制定一种标准的国语也是非常重要的。有些出人意料的是,白话文运动已经获得了成功,现在但凡写字的人,都写的是白话文,但是普通话的普及却一直还未解决,直到15年,仍然有4亿左右的人只能听懂普通话,却说不出来。 普通话这个词汇,早在清末就出现了,当时的官方规定的国语是北京官话,民国年间对这种国语更是进行了很多的工作,包括多次制定国语的读音。到了1953年,以北京官话和河北承德滦平话为标准的普通话正式被作为普通话进行全国推广。

北京话作为官方语言我们是可以理解的,毕竟八百年古都,中国最后的三个王朝元、明、清都在这里建都,其影响力可谓巨大。尤其是深受北京话影响的戏曲更是成了推广普通话的重要工具。 但是,滦平一个小县城,它的方言怎么能被作为普通话的标准呢?这就不得不说道滦平话的众多优点特征了。熟悉北京胡同音的朋友一定知道,这种语言惯用儿化音,还经常省去一些字,尾音也有自己独特的发音习惯,和很多地方都不一样。而滦平话相比之下就更加“硬”一些,它更就爱清晰明确,比胡同音更加易于推广。

滦平在明朝属于无人区,清朝康熙在这里修建了著名的承德山庄,这里一下子就繁荣了起来,很多皇室贵族和要员都在这里生活,当时清朝也在推广北京官话,于是滦平就成了北京官话最早的试验田之一。

建国之后,一些语言专家站门去了滦平采集语音,作为官话的标准,滦平也就成为了“普通话之乡”,这里的居民人人都能说一口标准的普通话,因为普通话就是他们的方言,他们从小说的就是普通话,这让他们具备了很大的天然优势,很多年轻人在改革开放之后直接被招去当了话务员和播音主持,普通话就这样成了滦平的骄傲。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