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上将有57位,按照军内资历,三野名将郭化若完全可以占据一个名额:他出身黄埔四期、1925年入党,这是很多上将比不了的,郭化若在红军早期担任过一方面军代理参谋长,解放战争中与宋时轮搭档,成为三野主力第9兵团政治委员。这样的干部,正常来说评为上将是没有任何争议的,其他将领也不会不服。但事实上,郭化若生涯后期的职务并不太突出,55年授衔时也只评了个中将。这其中也是有缘由的。

1931年-1938年间,郭化若是没有党籍的。为何如此呢?因为郭化若非常欣赏毛主席的运动战法和理论,军事指挥上一直维护主席。但红军生涯的前半段,毛主席也经历过坎坷,曾受到一些人的打压。郭化若被认为“跟得太紧”,打为托派分子,于1931年被错误地开除党籍。一个没有党籍的干部,无法从事一线重要岗位,此后郭化若长期担任各级军校的教员、训练处长、教育长,多年没有直接战功,这显然制约了将军的生涯发展。

但毛主席是很欣赏郭化若的,经过一系列工作,郭化若在1938年终于被恢复了党籍,距离蒙冤过去了七年时间。这七年里有不少曾经资历不如他的军队干部,获得了快速成长和提升,职务地位已经大大超过了郭化若,所以在一众八路军干部、解放军将领里,郭化若并不十分显眼。尽管如此,他还是在解放战争后期成为了三野第9兵团政委,与名将宋时轮搭档。

宋时轮后来率军参加了抗美援朝,9兵团更是打出了著名的长津湖战役,可歌可泣。但郭化若没去朝鲜,因为赴朝前几个月,他不再担任该兵团政委,奉命留在上海搞建设。这也很正常,当时的上海市长正是三野的老首长陈毅,军政水平很高的郭化若,留下来辅助陈老总也是人尽其才。1950年11月起,郭化若担任华东公安部队兼淞沪警备司令部司令员。

就这样,原本妥妥应是正兵团级干部的郭化若,失去立功机会,52年被定了个副兵团级。上将名额有限,三年后他只获得中将军衔,老友宋时轮则被评为开国上将。但郭化若毫无怨言,能够坚持到新中国建立并继续做贡献,将军已经感到心满意足。事实上郭化若失去党籍的七年时光,非常关键,尽管那是组织上错误的决定,却也客观影响了他的军政生涯,这点非常遗憾。郭化若在建国后的最高职务,停留在军事科学院副院长,比大部分资历相当的名将要低。

老将军不重名利。郭化若真正为人称道的地方,在于军事理论水平。周总理曾评价:郭化若和郭沫若不是亲戚,但郭化若在军事理论上的成就,与郭沫若在文坛的贡献相当。总理所言非虚,郭化若从事理论研究和军队教育多年、著作极多,如《郭化若军事论文选集》、《新教育教学法》、《军事辩证法》等,其理论水平甚至不逊于一代儒帅刘伯承,堪称毛主席的军事高参。“文豪”郭沫若的名气很大,而郭化若则是我国的军事理论大家,周总理的这一对比很有趣,也是恰如其分的。1995年11月,91岁高龄的郭化若将军病逝于北京。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