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大学生就业是真的难。

刚才看到一组数据,2025年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达到1222万人,比去年又多了43万。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每天有3万多个年轻人走出校门,然后发现——工作呢?

前几天打车,司机是个小伙子,一聊才知道,去年刚毕业的本科生。“我学的是市场营销,现在天天开网约车。”他苦笑着说,“班里一半同学都在送外卖、跑,剩下的不是考研就是考公。”

这不是个例。实际上早有数据显示,快递外卖行业里,30%是大学生。你想想,寒窗苦读十几年,最后穿着黄色、蓝色的制服在大街小巷奔波。

寒窗苦读30载,发现这书读的一点价值都没有。

最可怕的不是找不到工作,而是年轻人对未来失去了信心。

前两天碰到个大学生,他说:“我连自己都养不活,怎么养家?”。是啊,连自己都养不活,你跟我说那些有的没的,没用!

当就业成了奢望,当努力看不到回报,谁还愿意相信明天?

你说这影响的仅仅是个人吗?不,这关系到整个社会的稳定。年轻人躺平了,生育率下降了,消费疲软了,经济的活力从哪里来?

国家显然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

教育部最近动作频频。他们组织了“百县对百校促就业行动”,在江苏昆山、安徽滁州等地搞校企对接。听起来挺热闹,但问题是,企业真的需要这么多人吗?

更有意思的是这个“双千”计划——面向社会需求相对不足专业的毕业生,开设1000个“微专业”和1000门职业能力培训课程。说白了,就是你学的专业没用,我们再给你补补课

这让我想起一个笑话:病人快死了,医生说,“别急,我们正在研究新的治疗方案。”

问题的根源在哪里?是大学扩招太快,还是产业结构跟不上?是年轻人眼高手低,还是社会给不了他们体面的机会?

或许都有吧。

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当外卖小哥里有那么多本科生、研究生的时候,当网约车司机都开始内卷学历的时候,这个社会的资源配置出了大问题。

我记得二十年前,大学生还是天之骄子。现在呢?满大街都是。学历贬值的速度,比货币贬值还快。

最让人担心的是,这批年轻人的挫败感会传导到下一代。他们不敢生孩子,不是不想,而是不敢。因为他们太清楚,在这个时代,给孩子一个未来有多难。

所以你看,国家是真急了。各种政策密集出台,各种对接会轮番上阵。但说实话,这些措施能解决根本问题吗?

当一个社会的上升通道越来越窄,当努力不再能改变命运,真正的危机才刚刚开始。

我想起一句老话: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这1222万年轻人,他们不是数字,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是这个国家的未来。

他们值得更好的。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