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近几年的美剧,有哪部一直热度好评不断,那么《熊家餐馆》必须算一个。

它于2022年悄无声息地播出,刚开始并没有掀起多少波澜,但很快凭借快节奏的叙事和精彩绝伦的群戏,博得了观众的好评,播出以来已经荣获21项艾美奖和5项金球奖。

今天就聊聊最近一口气更新的《熊家餐馆》第四季

在官方给出的剧情简介中,《熊家餐馆》讲的是一位前米其林主厨回到老家芝加哥,亲自经营家族的三明治店的故事。

但实际剧情,其实比这个简介更加复杂,压力爆棚

因为餐厅的后厨,永远是没有硝烟的战场,在高温逼仄的环境中,每个人各司其职,与时间赛跑,只为端出完美的、让客人赏心悦目的菜肴。



在这种高强度工作环境下,每个人都神经紧绷,说话的语气都火药味弥漫,F字头满天飞,甚至有一集,F字台词出现了1052次,演员平均34秒就骂一句。

所以,网友们都把这部剧称为“高血压餐厅”“脑溢血餐馆”

故事的主角卡米,自从接手了哥哥生前遗留的三明店之后,就一直想办法让餐厅升级,经过一段时间的人员磨合和资金挣扎,当年的街头小店,被他改造成了全新的高级西餐厅。

精致的新式菜肴,可口的佐餐美酒,还有细致入微的服务,总之,男主的目标就是打造一家让客人享受美食的完美餐厅。

他用家族的姓氏Berzatto(昵称Bear),把餐厅命名为“熊家餐馆”,餐馆的职员多是已经形成工作默契的老友和亲戚,大家相互之间也都称呼“熊家人”。

这一季的故事开始时,全新升级的熊家餐馆已经开张营业,所有人都神经高度紧张,因为头一批客人中,就有隐藏身份的美食评论家,他们的评价几乎决定了餐馆的生死。

很快,熊家餐馆的美食评论出了——“失足”、“失调”,基本就是差评。

这其中,男主要负很大一部分责任。

他一向坚持菜品精致创新,每道菜最少使用五六种食材,并且每隔几天都要更换菜单,这就导致后厨的员工来不及熟悉菜品,就要被迫进入下一轮内耗,出餐的效率自然大打折扣。

在这种高要求下,餐厅的成本居高不下,初期基本就是赔钱赚吆喝,每天盘点后的赤字,让负责运营的男主妹妹,和身为投资伙伴的叔叔都头疼不已。

尽管餐馆保留了一个外卖窗口,专门售卖原有的招牌三明治,但这部分收入仅仅勉强与支出打平,远远无法填补新餐馆的开支。

见此情况,作为“大股东”的叔叔率先发话,只给男主两个月的时间,如果餐馆一直亏损,那么两个月后就要关门大吉。

他还专门弄了一个倒计时钟,让男主和员工都能清楚看到这个“最后期限”。

所以这一季的故事,首先就围绕“时间”这个主题展开,每个人都在跟时间赛跑。

万幸的是,作为餐厅招待的表哥,未雨绸缪地请来一位“高人”,有着多年餐厅运营经验的杰西卡,她把现代餐厅高效运转的模式带进了熊家餐馆。

比如,员工之间有约定俗成的无声交流方式,避免让客人看到混乱局面。

每天的预约打出提前量,应对有客人临时取消的突发情况。

客人的点单用红绿色区分,这样后厨就能知道哪些菜品需要加急。

最重要的,后厨配备了计时器,以确保每道菜都在三分钟内出品。

时间的要求,催生出更多压力,后厨的蒂娜就一度被时间困扰,无论她如何改善烹饪方式,就是无法达成三分钟完成出品的预期。

餐馆营业前的准备阶段,她总是反复练习,还亲自把配菜分类备好,但依旧勉强维持在三分半,屡战屡败让她倍感挫折。

同样被时间困扰的还有餐馆的另一个核心人物西德妮,在熊家餐馆全新升级前,她就收到了另一家即将开业的主厨的邀约,薪水更加丰厚,待遇更加完善,还能让她自由地研发新菜品。

对方每隔几天就打电话催促她跳槽,但西德妮一直犹豫不决,她虽然希望去更好的地方发展,但想到相处多日的“熊家人”,始终割舍不下,尽管只有两个月的期限,她还是想把机会留给熊家餐馆。

更让她放心不下的是,虽然男主看上去全权负责餐厅,但对于数字却十分不敏感,进货算账一窍不通,尤其最近供货商还因为餐厅评价不佳,率先缩减了食材供应量,导致餐厅的经营更加岌岌可危。

蜡烛两头烧,怎么看都快要倒闭了。

诸多问题之下,男主终于做出了让步,把菜单固定,最大程度地提高出餐效率,菜色不再追求极致精致,每道菜尽可能用一两种食材完成。

这部分节省下来的成本,则拿去雇佣学徒,继而提高后厨的效率。

终于,在这些极限操作之后,熊家餐馆从一开始的血亏,慢慢开始收支平衡,甚至还有了一点点盈利。

也就是在这个过程中,男主的心态也发生了一些变化,他突然意识到自己对于熊家餐馆的坚持,其实来自内心潜在的各方压力,比如哥哥的突然离世,与女友剪不断理还乱的亲密关系,过去做米其林厨师时留下的社畜PTSD,还有一部分想要证明自己的决心。

每天早上醒来,男主都觉得自己是《土拨鼠之日》的主角,每天都在面对同样的事情,却无法改变眼前的一切。

曾有研究表明,美国药物滥用的行业统计中,食品服务和酒店业排在第三位,足可见这个行业的工作压力有多大,男主面临的压力其实都是这个领域的常态。

但男主是及其幸运的,因为他身边有温柔细腻的“熊家人”。

姐姐娜塔莉最先察觉到了他的压力,提醒男主虽然餐厅是他热爱的事业,但这种热爱也可以适时放下,因为他的优势不在餐饮,而是对任何事保持热爱的能力

蒂娜也找机会跟男主坦言,他确实在一直努力,但真的不用如此用力地证明自己,因为他已经足够好了。

这或许就是《熊家餐馆》三年来一次次打动观众的核心,男主卡米身上,集合了当代人的各种焦虑,来自原生家庭的,爱人的,事业的。

当这些焦虑挡在眼前时,人们很难看清自己真正的目标,当下执着的事情,不过是暂时让自己的人生主线偏离。

就比如男主,在接手哥哥的餐馆前,他其实一直没有处理好与哥哥、表哥、女友之间的关系,更没有疏解做米其林厨师的那些工作压力,这导致哥哥突然离世后,他把熊家餐馆当成了人生首要目标,不断执行着自己的那一套系统。

所以当压力袭来,男主其实并没有多少能力让餐馆变得更好,反而在压力爆棚时,更加怀念与哥哥相处的时光,与女友之间的感情。

他处理不好工作的根本原因,是没有率先把自己的人生理清。

直到熊家餐馆慢慢扭亏为盈时,男主才意识到餐厅即便没有自己,“熊家人”依旧可以凭借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倔劲儿渡过难关。

于是在这一季的结尾,男主决定让出自己的股东份额,熊家餐馆又将迎来巨大的变动。

其实关于如何处理压力,《熊家餐馆》第四季也给出了解药——学会与压力共存,学会利用压力,学会无视压力,才能真正地放下压力。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