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再也没有哪个行业能像盐和铁这两个一样,销售直接被收归朝廷所有。在各项都比较发达的现代社会,我们很难想象,为啥这两样普普通通的东西会被贴上朝廷标签呢? 这是因为,古代时候,人们的物资比较匮乏,食物比较短缺。后来先祖们学会了使用火来把食物做熟之后,偶然的机会,发现了盐这种东西对身体有着非常好的疗养功效,比如《汉书》里就高度评价了食盐的作用为“食者之将”。

随着人类由渔猎社会转型成为农耕社会后,果蔬米麦成了主要的食物。加上人们逐渐远离海洋,盐的摄入减少导致了疾病的发生。这个时候,就有盐贩子诞生了。他们从产盐的地方把盐带到缺盐的地方,从而获得高额的利润。 由于这中间从海边带盐到内陆的路途比较遥远,盐贩子常常会结伴而行。这就是盐帮的形成。到后来这些盐行勾结在了一起,很容易就哄抬食盐的价格。我们都知道食盐是人们每天必须要摄入的调味料,是真正的必需品。如果放任这些盐贩子垄断的话,容易造成动乱。这是任何一个朝代都不能容忍的事情。

于是,公元前120年,汉武帝正是以朝廷的名义正式的将盐的买卖收归朝廷。这样的好处就在于便于稳定百姓。同时还能为朝廷带来巨额的财政收入,何乐而不为呢?至于为何把卖铁的权利也收归朝廷?其实和食盐的差不多,唯一不同的就是朝廷的动机,即害怕造成不稳定。 在古代中国,一直是处于冷兵器时代,你如果想谋反的话,不得制造大量的兵器,这时候就需要购买大量的精铁。如果朝廷管控着这个东西的话,只要你购买的数量超过了一定限制的话,你就等着皇帝的特别关照吧。 起初,在汉武帝把盐铁变成了朝廷行为的时候,对于食盐,官府他们是亲力亲为的。也就是他们取代了盐贩子的工作,开始长途跋涉的去以官方的名义贩盐。这就是我们常常听到影视剧里的“官盐”的由来。 可是,随着时间的增长,朝廷发现,这样大包大揽太累了,费时费力。于是决定分给那些私盐贩子一些“资格”。官府对这方面其实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为啥这样说呢?因为这其实都只是盐道官员和私盐贩子在私下这样交易的。朝廷其实并没有给他们正名。 朝廷唯一承认的合作关系就是你们帮朝廷运输盐,朝廷给你在路上各个关卡“开绿灯”。即朝廷给这些运输盐的人一些“盐引”,相当于通行证吧。可是,这样其实赚不了多少钱。既然是运输盐的,那就顺道给自己夹点私货吧。这就是私盐的由来。

官盐虽然稳定了盐的市场价格,但是总归还是有点贵(当然还是在合理范围内的)。但是,盐贩子的私盐价格往往价格更低。人们也就更加乐意购买私盐。这样的话就没人购买官盐了。眼看官盐收不到利润了。这些官老爷肯定也知道这其中的猫腻儿。于是官府以权势压迫私盐贩子缴纳高额的“授权费用”,官府顺便把一部分官盐交给盐贩子代卖。

就这么的,官府和盐贩子打成了某种程度的默契。可是,请记住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天下太平啊。因为这些事儿朝廷门清,可就是不公开承认。朝廷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暂时不会去深究这个事情。我们都知道,宰羊都要等到羊吃肥了在杀。 而这些盐贩子就成了朝廷的钱袋子。每当天下遇到了动乱或者灾荒的时候,这个时候就会开始“宰羊”了。有趣的是,历朝历代凡是遇到了需要钱的时候,首先想到的就是整治那些盐贩子们。理由?当然很简单,就“私卖食盐”一条就够杀他们的头了。也许你会好奇,朝廷你不是默认这种情况了?这就是我们祖先的厚黑学的智慧了:需要他们的时候,朝廷和盐贩子就是互惠互利的,需要他们的钱的时候,盐贩子就是搅乱百姓安定生活的罪魁祸首。

这样的后果就是盐贩子结成帮派,情况不对就互通消息跑路保命,如果盐贩子势力强大的话,还可以站出来和朝廷刚一下。比如元朝末年被朝廷逼反的盐贩子张士诚就是个典型的例子。盐贩子张士诚按理说是不缺钱花的,可是还是搁不住元朝的不断压榨,于是乎他就起来反元了。再比如清朝后期湘军打太平天国时候又缺钱了,直接找了当地的盐贩子一搜刮,直接就富余了。

总之,那些盐贩子盐商虽然平时赚钱很多很风光,可是他们就像朝廷圈养的肥猪,啥时候朝廷没肉吃了想吃肉了,就等着被杀吧。 尽管这个行业如此的危险,可是历朝历代仍有许多人前仆后继的走上了这条大路,没有别的原因,就是因为太暴利了。正所谓高风险带来高报酬。虽然下场都很惨,可是一旦上路,就再也不想回头。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