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阿po
在国产剧工业日益成熟的今天,导演的成长路径正呈现出多元化趋势。
在成为欢娱影视签约导演之前,国浩的导演梦是靠着“土法炼钢”一步步磨出来的。从最初以演员为目标进入剧组,到转向幕后、从场记做起,他靠观察每一个工种的工作方式积累理解,用实操积累换来了从执行导演到分组导演的晋升机会。
真正改变轨迹的,是在签约欢娱影视之后。自《延禧攻略》起,他连续参与多部欢娱剧集拍摄,通过《紫禁城里的小食光》的试水两集拿下“转正”门票,正式签约成为导演。从那一刻起,他开始有了更多的机会,导演之路往后在项目中逐步落地成型,《拾光的秘密》的执导,《临江仙》中挑战绿幕结合的中式美学拍摄,每一步都带着公司机制的支撑和团队的配合。
他的成长路径不是一蹴而就的“爆款制造者”路线,而是典型的剧组里走出来的导演:脚踏实地、熟悉工业流程,同时拥有创作热情与视听表达欲。而欢娱影视在他转型关键期提供的信任与实战机会,也让这份从剧组中摸爬滚打出来的能力,终于有了稳定释放的土壤。
对于导演生态来说,这不仅是一种个体路径,更是国产剧工业中,真正可复制的成长样本。

欢娱影视签约导演国浩
娱乐资本论:请问您是如何成为导演的?
国浩:我从小就有明星梦,曾经尝试去做歌手,没有成功,又通过朋友引荐进入剧组,当时觉得导演是遥不可及的梦想,但我还是会在工作的时候用心观察每一个部门、每一个人的状态,毕竟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除了剧组工作经验积累之外,我平时自己也会看很多电影,尤其是电影幕后纪录片,去豆瓣看影评,还有自学导演理论方面的知识,未来拍戏之后的休息时间,有机会我也会去上一些导演培训班。
我觉得导演的理论知识还是要结合我自己的“土法炼钢式”经验,才能让我成为一名可以长线发展和生长的导演。
娱乐资本论:您在导演工作方面的优势是什么?
国浩:首先我是从场记、执行这些岗位摸爬滚打出身,对场面的控制相对来说比较擅长。同时,作为导演,我比较欣慰自己在拍每一场戏的事情,面对场景和演员表演,我的感受力相对来说还是比较敏锐和深刻的。

娱乐资本论:您是如何与欢娱影视结缘签约的?
国浩:2017年开始,我以执行导演的身份和欢娱影视连续合作了《延禧攻略》《烈火军校》《鬓边不是海棠红》三部剧,之后欢娱有一部《紫禁城里的小食光》的拍摄,我尝试拍了两集,老板看完觉得很满意,就因为这个契机签约了欢娱。

娱乐资本论:您认为签约欢娱之后尝试联合导演甚至独挑大梁执导,和以前做执行导演有什么不同?
国浩:最大的不同是我要自己面对观众了,一部作品播出之后,我的名字印刻在上面,它的好与不好,都要我独自承担。执行导演更像是导演的执行者,把导演的想法实施出来,成为导演后,即便是分组导演,也会让你变得像一名指挥者,去指挥调度一场戏如何实现。
娱乐资本论:您在签约欢娱之后,导演能力上是否得到了成长?
国浩:公司一直以来都很重视对我们导演的培养,像老板也表示给我们引荐到院校进行更专业系统的学习,我自己一直以来也有这样的想法,认为自己一定要学习更多编剧和剪辑的专业知识。
能力和经验的成长方面,我是从执行导演成为了分组导演,再从分组导演变成了自己一个人拍摄过项目的独立导演,身份和经验上的增长是毋庸置疑的,公司也给了很多可供我们自己选择的项目题材或者剧本。
在人脉上面,因为有了欢娱影视的强大背书,我们在面对其他的同行和影视公司、平台的时候,相当于站在了巨人肩膀上的前提下去和大家沟通交流,会得到更多的的关注和信任度。

在技术学习方面,我在拍摄《临江仙》时,首次用到了许多与绿幕拍摄结合的方法。我们为《临江仙》定义的是具有中式美学的落地仙侠,所以说我们的场景尽量的都是用到了实景,但在天界的一些场景,还是会用到绿幕拍摄。这就需要在戏前期筹备阶段就和特效总监沟通,故事的世界观,不同人物的行为逻辑,人在天空中飞行的状态是怎样的?这些都是我第一次接触到的。
同时公司也秉持着紧跟着现代观众审美以及影视工业技术的升级,在拍摄形式和技术运用上在不停地做探索。
娱乐资本论:是否有和其他没有签约公司的独立导演朋友聊到过工作境遇上的不同?
国浩:一般独立导演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独立执导后收获了很好的市场反馈,自己形成了品牌,接下来的工作会顺利很多。另一种是一直没有拍出被大部分观众接纳的作品,这样就会比较被动。我签约了公司,不仅会得到背书,还相当于身处一个大家族中,大家相互之间非常熟悉彼此的工作习惯和风格,极大地降低了沟通成本,工作效率会提高很多。
娱乐资本论:在与公司的合作中,是否还有其他让您感到很棒的经历吗?
国浩:签约公司之后,我一直得到很多拍摄机会,公司更加是从制片角度尽量满足了我在创作层面的想法和需求,这对我帮助很大。
比如我在第一次作为导演参与拍摄《拾光的秘密》时,有一天计划只需要拍摄一场0.1的戏,时间比较宽裕,所以我想尝试用更复杂、更电影化的手法来拍摄出更好的效果,于是我们用了将近7个小时的时间来拍摄这场0.1的戏,在电视剧拍摄里这种花长时间、大精力来拍少量戏份的情况是比较少见的,但是那天在我不断产生新的拍摄想法的时候,剧组的美术组、制片组、摄影组等等不同环节工种也都很齐心在配合我呈现那场戏想要的效果,这让我感受到自己作为创作者,在这样的环境下得到了很多尊重。

娱乐资本论:现在很多市场上受青睐的新锐导演或者青年导演,在拍摄方面都很有自己的风格,尤其是视听风格,您会考虑在这方面树立自己的标签吗?
国浩:这个问题也是我最近在考虑的事情,我思考了很久,也去研究了很多特别有风格的导演,我还是认为导演的风格只是导演个人的拍摄方式或者习惯,如果他的拍摄方式抵达观众内心、获得市场认可,他的导演风格就形成了,所以我觉得用任何方法拍摄,只要能够抵达观众内心,得到情绪共鸣,才是最重要的。
娱乐资本论:电影行业经常有一些行业活动、培训计划来帮助新人导演崭露头角,您会认为剧集导演在这方面的机会比较少吗?
国浩:电视剧行业确实是相对传统的行业,但其实现在剧集导演崭露头角的机会也变多了,因为我们除了长剧之外还有了短剧,包括横屏和竖屏不同的短剧类型,长短剧之间的鄙视链也在慢慢消除,这也打开了创作者更多的上升路径。如果你是足够尊重内容的人,能拍出好的项目,长剧制片人也能看到,并且邀请你去拍摄,机会还是比较多的。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