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下经济环境中,做到既“放得活”又“管得住”,需要精准平衡市场活力与监管力度,确保经济在公平竞争中保持健康平稳发展

  畅通国民经济循环并激发全社会的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可以从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推动流通体系的完善、推动产业链供应链的现代化、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五个方面入手

  文 | 黄燕芬 杨宜勇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必须更好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创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场环境,实现资源配置效率最优化和效益最大化,既“放得活”又“管得住”,更好维护市场秩序、弥补市场失灵,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激发全社会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

  为什么说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

  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助于创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场环境,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效益。这样的体制能够激发全社会的创新活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同时,通过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可以不断释放市场主体的活力和社会的创造力,促进国民经济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发展。

  到2035年,我们要全面建成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系统完备和成熟定型。

  一是坚持与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完善收入分配制度,促进收入分配更合理、更有序,推动形成橄榄型分配结构。

  二是平衡发挥市场机制与政府作用。一方面,发挥市场机制的决定性作用,通过更好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创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场环境,实现资源配置效率最优化和效益最大化。另一方面,实现政府的有效调控,通过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发挥国家发展规划的战略导向作用,加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协调配合,科学实施宏观调控,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三是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完善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等市场经济基础制度,优化营商环境。加快土地、劳动、资本、技术、数据等要素市场化改革,畅通要素循环,提高要素配置效率。

  四是创新驱动与高质量发展。加强创新体系建设,培育创新型人才,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推动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聚焦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

  五是实现高水平对外开放。扎实推动制度型开放,通过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深中通道全景(2024年6月27日摄)   毛思倩摄/本刊

  做到既“放得活”又“管得住”

  在当下经济环境中,做到既“放得活”又“管得住”,需要精准平衡市场活力与监管力度,确保经济在公平竞争中保持健康平稳发展。

  围绕“放得活”,一是深化市场化改革。降低市场准入门槛,简化审批流程,鼓励更多市场主体参与竞争。完善市场竞争机制,确保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二是优化营商环境。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简化办事流程,提高政务服务水平和效率。继续实施减税降费政策,降低企业成本,增强企业竞争力。完善法律法规体系,保障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营造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三是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一方面,打破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推动形成全国统一的市场监管规则和制度,打破地区封锁和行业垄断。另一方面,促进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加快建设现代流通体系,降低物流成本,提高流通效率。

  围绕“管得住”,一是加强监管能力建设。通过建立健全事前、事中、事后的全链条监管体系,提高监管效能。主动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高无感监管的精准性和及时性。二是强化重点领域监管。加强金融市场监管,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和安全。加强食品安全、药品安全等民生领域监管: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加强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执法: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防止资本无序扩张和垄断行为。三是完善法律法规和制度保障。加强立法工作,重点针对新兴业态和领域,及时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为监管提供法律依据。强化执法力度,对违法违规行为依法严厉查处,形成有效震慑。四是积极推动社会共治。一方面加强行业协会自律,引导行业协会加强自律管理,规范行业行为。另一方面,鼓励公众参与监督,拓宽公众参与渠道,提高公众监督意识和能力。

  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既“放得活”又“管得住”,做好这一点,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共同努力,形成合力。通过深化市场化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等措施,就能推动经济在自由竞争的同时保持健康稳定的发展。

  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激发全社会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

  畅通国民经济循环并激发全社会的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

  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努力推动体制创新,构建微观主体有活力、市场机制有效、宏观调控有度的市场经济运行机制,提升企业创新力和竞争力。高水平构建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提高要素配置效率。进一步完善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培育开放型经济的新动能,构建新开放格局和国际合作新优势。积极探索实施更高水平、更高标准的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措施,深入推进贸易便利化,推动对外贸易创新发展。不断完善畅通国民经济循环的制度,以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为目标,健全公平竞争制度,完善产权界定制度、产权交易制度、产权保护制度。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促进国内规则全面对接国际高标准市场规则体系。

  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扩大有效供给、高效供给和中高端供给,满足人民多层次、多样化的消费需求。通过转型升级优化供给结构,通过扩大内需拓展供给空间,通过创新提高供给效益,通过改革释放供给活力。通过提升产业质量,着力优化产能,合理规划产业规模,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发展质量,提高产能利用率。推动传统产业引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进行生产流程、管理模式和商业模式再造。努力提高产品质量。抓住消费升级的趋势,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努力提供更高质量的产品。通过优化产品结构,推动产品结构由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产品为主转向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为主。不断提高制度供给的质量。强化各类主体的创新发展导向,从而更好地发挥市场本身驱动创新发展的作用。

  推动流通体系完善。通过构建大流通体系,把物流、商流、价值流、信息流以及信用体系、金融支持体系结合起来构成大流通,推动物流业和制造业深度融合。以国际一流流通标准为指导,积极培育在国内具有生机活力、在全球具有竞争力的现代流通企业。通过推进流通业的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加强标准化建设,支持商贸流通设施改造升级,提升流通企业的数据化和智能化水平。

  推动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立足推动全产业链优化升级,锻造产业链供应链长板,立足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的特点,打造新兴产业链,提高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补齐产业链供应链短板,优化区域产业链布局,提升产业链供应链数字化水平。立足推动产业基础再造工程,推动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和价值链的融合,以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来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多元化,推进新产业新业态,提升产业链质量。立足推动产业链供应链的数字化进程,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技术为支撑,加快产业链供应链的数字化、智能化步伐,发展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等新业态。

  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大力加强创新环境建设,提供良好的创新政策环境,包括税收优惠、资金支持、知识产权保护等,降低创新成本,激发创新活力。大力培养创新人才,加大对教育、科研的投入,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持。大力鼓励企业创新,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建立创新激励机制,鼓励企业开展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等。

  畅通国民经济循环并激发全社会的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从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完善流通体系、推动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等多个方面入手。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形成强大的发展合力,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黄燕芬:中国人民大学杰出学者、公共管理学院二级教授、博导;杨宜勇: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二级研究员,国家发展改革委市场与价格研究所前所长)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