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只要真正把心思用在公众身上,办法总是会有的

进入暑期,许多家长都会带着孩子到北京、上海等地高校参观。不少人发现,许多名校参观预约出现“一票难求”现象,火爆的需求让有些人动起了歪脑筋。近日,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检察院公布一起案件,揭开了倒卖高校参观票的黑色犯罪产业链——研发“抢票软件”后,多名犯罪嫌疑人通过网络发帖等方式招募人手进行批量抢票,不到一个月时间,获利高达30余万元。(8月2日央视新闻)

高校不是景点,承载能力有限。面对暑期等旺季的参观需求,学校向社会开放的预约名额很难完全满足,供需矛盾突出,预约难的情况就会很普遍。

高校免费向公众开放,人们并非不知道这一政策。可是,对于那些真正想感受文化气息的游客,以及想让孩子接受浓厚文化氛围熏陶的家长来说,即便是付费参观,他们自然也是愿意的。而黄牛正是抓住这部分人群的心理,才得以在不到一个月时间,获利高达30余万元。

黄牛贩卖高校参观名额,不仅侵占了免费的公共文化资源,扰乱了预约秩序,也人为制造了紧缺,剥夺了绝大多数人公平公正抢号的权利,并不足取。

一般而言,参观高校预约界面需要完善信息,包括参观日期以及参观人员的姓名、身份证号码。那么,免费的高校预约名额如何到了黄牛手里?

一方面,黄牛用“抢票软件”恶意抢票,还有分工不同的人员相互配合。据办案检察官介绍,该案犯罪嫌疑人使用“抢票软件”,提前输入游客的身份证、手机号等个人信息,便可在一秒钟之内完成抢票流程。游客自己抢参观名额,显然成功率很低。

另一方面,黄牛能够公然在二手交易平台、购物平台、社交平台等发布有关代抢高校名额的信息,出售原本是免费的参观名额,也与相关平台监管未及时跟进有关。

近年来,随着技术发展,恶意抢票的行为层出不穷,不仅仅是高校参观名额,演唱会门票、博物馆门票、火车票、医院网上挂号……只要是存在供需矛盾的领域,往往都会滋生此类恶劣行为。问题是,针对这种恶意抢票行为,当事机构是否及时采取相应举措进行遏止?

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只要真正把心思用在公众身上,办法总是会有的。这就要求,高校应该在维护校园安全秩序的前提下,加大开放力度,创新参观模式。通过增加预约名额、优化预约系统、开展线上虚拟参观等方式,让更多人有机会、有途径了解名校风采,感受学术氛围。

与此同时,相关部门应该加强监管,打击非法倒卖行为。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明确界定“抢票软件”等非法手段的法律责任,加大执法力度,严惩不法分子;也要加强对交易平台、社交平台的监管,防止其成为非法交易的温床。

窥一斑而知全豹,高校参观预约名额“一票难求”,反映出的是公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渴望与追求,更是社会进步与文明发展的缩影。只有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才能真正让文化、文明浸润人心。(正观评论员 任思凝)

(黄河评论信箱:zghhpl@163.com)

统筹:陈若松

编辑:韩静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