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名片关注⬆️
“回老家”、“穿棉袄”,各位知道这些词在网络上代表什么意思吗?
如果我告诉你,这些看似普通的词语,竟是部分人用来暗示乱伦的隐晦暗号,你会相信吗?


网友解答
其实,我很早就注意到这些词,但每次想提笔写出来,总觉得恶心、不可思议,甚至难以置信。
直到前几天,刷到一条短视频,我才开始认真思考——或许,这好像真的不是空穴来风。
视频的内容看似平常:一名女子抱着自己的儿子,配文是:“……儿子住校四天了,真的控制不住,相依为命十五年,一下子分开。”
乍一看,这只是一个母亲流露思子之情。但评论区却让人背脊发凉:
有人留言:“我离异带娃(害羞表情)。”
视频作者回复:“你回老家的感觉怎么样?分享一下?”

视频作者评论区
另一位网友接话:“我的也回了(害羞表情)。”
评论区里,终于有人怒斥:“已报警,性侵犯自己的儿子。”

视频作者评论区
随后,这条“分享回老家感觉”的评论已被删除。
如今,这名网友在最新视频中竭力否认网友的指控,暗示是正常的母子关系。
看到这里,你可能还会抱着怀疑,觉得这是网友的过度解读。
但只要你去各大平台搜一下“回老家”,会发现不少相关视频、文案、帖子,用隐晦的文字讲述单亲妈妈与儿子之间的乱伦关系,甚至有人贴出了某些群聊的截图。

网友晒图
而男性版本,则是“穿棉袄”。
1.真假难辨
在当下这个流量至上的网络世界,“擦边球”内容已经层出不穷,甚至有人为了博取眼球、赚取流量,刻意制造夸张、猎奇甚至违法的内容,然后再删除,以刺激传播和讨论。
至于这位母亲的真实动机,是单纯博眼球,还是网友说的“乱伦实锤”,外人不得而知。
但这些“暗号”背后折射出的网络生态和道德沦丧,已经足够令人警醒。
当我们看到“回老家”“穿棉袄”这样的词,不再仅仅是家常话,而是让人联想到触目惊心的乱伦暗示时,互联网的某些角落,或许真的病得不轻了。
2.女性也犯罪
男性性侵女性,是强奸,这是老生常谈的法律常识。
那么,如果“回老家”的是未满14周岁男性,女性是否构成犯罪?
当然,猥亵儿童罪。
在讨论性犯罪时,我们不能总是固守“侵入一方有罪”的惯性思维。
我国《刑法》对未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有明确的法律拟制:无论性别,都被视为不具备性同意能力。
换句话说,无论主动还是被动,自愿还是被迫,与14周岁以下的任何性行为,都是犯罪。
很久之前,我曾介绍过一起发生在北京石景山的案件:一名13周岁的男生对一名成年男子实施了肛交,最终,接受肛交的成年男子被法院以猥亵儿童罪判刑。
这个案例清楚地说明了:在性犯罪中,“侵入一方”并不必然有罪,我们不能习惯性地认为“主动的一方”永远是施害者。
3.律师观察
在这些所谓“回老家”的故事中,如果其内容真实存在,而对象又是未满14周岁的男性,那么相关女性极有可能涉嫌构成猥亵儿童罪或强制猥亵罪。
更值得注意的是,强制猥亵罪并不仅限于“侵入式”行为,任何以刺激性欲为目的、与儿童性接触的行为,都可能构成犯罪。
换句话说,女性也可能成为强制猥亵罪和猥亵儿童罪的实施者,而不仅仅是男性。
一些网络舆论长期忽视了女性性犯罪的存在,甚至在看到类似话题时,以“玩笑”“擦边”的态度看待,这实际上助长了对受害儿童的二次伤害。
因此,类似“回老家”、“穿棉袄”的暗语若真实存在,绝不是猎奇的谈资或笑话,而是赤裸裸的违法犯罪信号。它背后可能是真实存在的性侵害,是对儿童身心健康的严重摧残,也是对法律和社会道德的挑战。
我们必须摒弃传统固有的观念,真正正视任何一方实施的性犯罪行为。
如果你或你身边的人,曾遭遇过类似的网络侵害、性侵害、家庭暴力,或想要了解更多法律知识与维权途径,欢迎关注本公众号。
你也可以扫码添加律师微信,获得一对一的法律咨询和帮助。
-完-
⬆️点击名片关注⬆️
300万+次阅读,成千上万的读者选择“律师观察Lab”,关注公众号“律师观察Lab”,黄赌毒的犯罪知识会以更加抽象的方式侵入你的大脑。点赞、评论并分享给朋友,让更多人加入我们,一起涨姿势。

⬆️长按添加律师微信⬆️
声明: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交流,不作为北京云亭律师事务所或其律师的正式法律意见或建议。如需法律支持,欢迎联系以获取专业服务。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