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束缚中国的核力量,美国一直在拉着中国搞什么军控谈判,尽管中方诚意十足,奈何美国目的不纯,一再侵犯中方核心利益。
结果就是中方愤然离席,不谈了,跳出美国布设的对话陷阱,并在安理会上,敲响4声重锤,提出新的倡议。
日内瓦正在举行《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审议大会,不仅是对全球和平的一次盛大检阅,更是五个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即合法拥核大国的一场重要聚集。
这些国家的行动和政策将直接影响全球的安全态势,尤其在当前俄乌冲突等紧张局势下,全球对于核武器的关注愈发敏感。
引人注目的是,大会开始前中国的主动出击,提出《互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条约》的建议。这一举措不仅彰显了中国作为大国负责任的形象,也对全球核武策略格局提出了新的思考方向。
条约中,中方做出4项呼吁:
一、签署国应该重申核战争对全人类的破坏性影响,重申维护全球和平的责任;
二、五个常任理事国在任何情况下,都要承诺不首先使用核武器;
三、在每个国家最高利益受到威胁时,拥有退出该协议的权利;
四、呼吁该项条约拥有永久期限,不得提出保留意见。
这无疑是对现有军控体系的一次重要补充和强化,尤其是在任何情况下都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承诺,这一点对于维护全球和平与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不可忽视的是,中国此举也是对美国近期言论的有力回应。美方此前声称中国不愿参与军控和战略武器磋商,而中国的这一行动有效地反驳了美方的指责,并以高姿态呼吁核武器国家共同承担起减少核风险的责任。
然而,美国对中国提出的核战略磋商要求,背后透露出的意图却值得深思。
在《2022年中国军力报告》中,美方对中国核力量的评估,其实已变相暗示了希望通过谈判限制中国核武器的发展。从表面上看,这似乎是出于对全球安全的关切,但实际上,则可能是想通过限制中国的核发展来维持自身的军事优势。
在中美两国核弹头数量、核战略使用原则上存在明显差异的情况下,简单的限制或削减并不能真正解决核武器带来的威胁。
从历史上看,美苏冷战时期的军控谈判虽最终取得了成果,但那是基于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实力均衡。在当前国际政治经济格局下,单纯的武器数目比拼已不再是核安全的唯一考量因素。更重要的是如何通过国际合作,共同构建公正合理的全球安全体系。
虽然中国的核力量在数量上仍远落后于美国,但这并不妨碍中美之间的战略平衡和对话。
根据美国五角大楼的最新数据,截至2023年9月,美国拥有至少3748枚核弹头,这是在退役了超过1.2万枚核弹头之后的结果。相比之下,即便按照美国国防部的估计,中国的核弹头数量最多也只能扩充到1500枚,不及美国的一半。
这一数据表明,美国在核力量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然而,核战略对话的意义远不止于数量的对比。
美国对军事领域的巨额投资,仅升级现有的民兵系列弹道导弹就需耗资至少1300亿美元,更不用说未来发展新的核载具与更新核弹头的费用。
与此同时,美国还要负担800多个海外军事基地的开销。在这样的背景下,美国的军事开支近乎捉襟见肘,而中国则以远低于美国三分之一的军费达到了与美国相抗衡的效果。
美国希望通过所谓的"战略对话"促使中国削减其核武器,实质上是试图维持自身在核力量上的优势地位,防止这一领域的竞争平衡被打破。
然而,中国提出的《互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条约》则从另一个角度展示了核武器的战略作用,即通过公约形式,提倡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原则,力图缓解全球核军备竞赛的紧张局势。
由此观之,美国和中国之间的核战略对话,并非简单的实力对比或优势较量,而是在寻找一种稳定的战略平衡,以及避免核武器扩散和核冲突的可能性。
对于美国而言,其在日本等地的活动和战略部署反映了其不愿轻易放弃核武器带来的战略优势,特别是在面对中国和俄罗斯加强核威慑力量的背景下。
因此,虽然中美在核力量上存在明显差距,但两国之间的战略对话以及对核武器使用原则的商讨,对于维护区域乃至全球的和平与安全至关重要。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