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地皇三年(公元22年)十月,刘縯和刘秀率八千子弟兵在南阳舂陵起兵(史称舂陵兵(也称汉兵),正式走上了革命之路。随后吸引了新市军和平林军、下江兵等其它义军的加盟,革命队伍一夜之间壮大。
这支正义之师很快取得了长聚之战、唐子乡之战、棘阳之战和沘水之战的大捷,攻破了甄阜和梁丘等军事重镇。 当然,随着参加革命的人越来越多,革命军急需一个带头大哥来主持大局。 当时大众的皇权思想较为严重,因此,众人纷纷要求马上立皇上,建政权,谋帝业。关于皇上的人选资格,大家列出了以下条件。 一是必须是高祖后裔。要知道当时天下大乱,民心思汉,而受传统思想和谶语的影响,普遍赞成“刘氏当兴”的观点,认为只有刘氏的后代才有能力带领众人建功立业。 二是必须德高望重。要知道在乱世之中,作为一个统帅如果不能服众,那么队伍的战斗力肯定就会大打折扣。而如何才能服众呢?六个字:能力、实力、威力。
也正是因为这样,刘縯成了当仁不让的热门人选。 刘縯不仅是高祖后裔,而且才能出众,威望极高,再加上他带领革命联军取得了沘水大捷和育阳大捷,名气更加暴涨。 刘縯对自己也很有自信,甚至想好了谦逊的话语,梦想着“登基”那天的到来。然而,他不会料到,这只是他一厢情愿的想法,因为就在尘埃落定之时,突然有一个人站出来,大喝一声:“立皇上,非我不可;选带头大哥,非我莫属。”
敢说出此话的人名叫刘玄。他的底气之所以这么足,是因为他有坚强的后盾。 首先,他符合革命军立新皇的第一个条件:高祖后裔。 刘玄,字圣公,是刘秀的族兄。刘氏家族败落后,刘玄最开始流浪江湖,后来因为讨不到钱经常饿肚子,他咬咬牙便加入了绿林军。因为有刘氏宗族这顶帽子在,再加上读书识字,他在军中有了职务,负责供应粮草、征集新兵这样的后勤服务事宜,能力受到众人的一致认可。 客观地来说,刘玄无论才华、威望都比不上刘,但他身上有一点却是刘无法具备的,那就是“大众口味”。 原来,刘玄虽然为刘氏宗族后裔,但他革命时是只身参加的,没有坚固的帮手,也没有自己的嫡系部队,完全是孤家寡人一个,这样的人易于控制。刘縯拥有自己的核心部队,在军中威望又极高,一旦他掌权,他人要想再从他手上夺权,那无异于虎口夺食,难于上青天。因此,在新市军和平林军中,支持刘玄为主的人反而要远远多于支持刘的。再加上刘治军从严,约束极多,这也是对“自由”极为向往的新市军和平林军不愿意接受的。
也正是因为这样,刘玄以黑马姿态被推为皇帝的候选人。如此一来,以刘氏宗族子弟为主的舂陵军自然不干了,他们坚定地推刘为皇帝。也正是因为这样,刘縯和刘玄之间的对决也就在所难免了。 此时,舂陵军支持刘,而新市军和平林军支持刘玄。因此,客观上来说,两人的军事力量对比是一比二,刘縯明显处于劣势。 在这个节骨眼上,下江军中的精神领袖王常不顾自己和新市军、平林军同为绿林军,来了个胳膊肘往外拐,反对平庸的刘玄,支持豪气的刘縯。这样一来,两人的军事力量瞬间变成了二比二。 难分伯仲,就在双方僵持不下时,新市军和平林军的头领王匡、朱鲔、张卬三人为了确保立刘玄万无一失,上演了“三人密谋行”。最后决定以快刀斩乱麻之势,直接把刘玄推上皇位,等生米煮成了熟饭,一切也就尘埃落定了。 王匡、朱鲔、张卬三人上演“共定策立之”的第一步走后,马上进行了第二步走:派人以驷马之车的高礼节,把刘请来,告诉众人公推刘玄为帝的决定。 应该说王匡、朱鲔、张卬三人原本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王匡有勇无谋,朱鲔有谋无勇,张卬无勇无谋,但却有识。三个臭皮匠抵一个诸葛亮,他们制定的两步走可谓环环相扣,步步相连,当真是高招。
刘縯一路上忐忑不安,不明白王匡、朱鲔、张卬等人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很快,他就由纳闷变成了郁闷。听到众人要立刘玄为帝的消息,他能不郁闷吗?但是,刘縯毕竟是个经过大风大浪的人,在短暂的失态之后,他马上就恢复了镇定自若的真面目,不卑不亢,不叫不嚷,说道:“立皇帝乃大事,须慎之又慎,切不可轻率为之,愚鄙之见,窃有未同。” 接下来,他说了四段话来阐述自己的观点。 第一段话: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诸位想要立我们刘氏宗族子弟为皇帝,这份恩情和仁义太厚重了,作为刘氏宗族一员,我倍感荣幸,深表感谢。 第二段话:打铁还须自身硬。虽然我们接连打了几次胜仗,虽然自身得到了加强,但天下的革命军不单单只有我们,全国各地都是,特别是山东的赤眉军就有数十万之势,势力只比我们大,不比我们小。现在一旦我们明目张胆地立了皇帝,成立了政权,赤眉军听到消息后,也一定会效仿我们立一个皇帝,建立政权。这样一来,咱们革命军势必为争夺地盘而自相残杀,最后受益的还是王莽啊!
第三段话:前车之鉴,后事之师。自古以来,革命之初就称王立帝的成功事例很少有。远的不说,秦末陈胜和项羽的失败就是前车之鉴啊。 第四段话:枪打出头鸟。我们现在虽然占领了不少地盘,但相对这天下万里江山来说却不值一提,根本没有称王称霸的资本。妄自称帝,犹如夜郎自大,除了成为天下人的靶子外,没有一点好处。枪打出头鸟,须三思而行啊! 刘縯这番话归纳起来就是九个字:缓称帝、广积粮,高筑墙。 我们不得不佩服刘,在极短的时间内居然能说出如此长篇大论来,而且理由条分缕析,冠冕堂皇。
诸将听后,便只剩一件事可做了——点赞。就连“密谋三人行”中的四肢明显比大脑发达的王匡也被说得回心转意,加入了点赞的队伍。而书生意气偏重的朱鲔选择了沉默是金。可是张卬不干了,他无谋无勇,但有识,他一眼就识破了刘的“缓兵之计”,马上来了个当机立断。 张卬拔刀相向。自己的地盘自己做主,作为“东道主”,他不管三七二十一,拔出身佩宝剑,手腕一挥,砍在身前案几上,顿时案几断为两截,轰然倒塌。
就在众人惊魂未定时,张卬厉声喝道:“做大事者当机立断。我们都走上了革命这条道路了,反朝廷的事都做了,还怕称天子吗?今天的事就这么办了,谁要是不服,案几便是下场。” 面对张卬的“武力逼宫”,众将很快又倒向了他这一边,齐刷刷举手表示同意。 刘縯见此场面,知道再反对非但无济于事,反而会引火上身。到了这个时候,话语权已经丧失了应有的威力,实力才是硬道理,武力才是真理。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为此,识时务的他只能选择退一步海阔天空。
地皇四年(公元23年)二月初一,风和日丽,万物复苏,生机盎然。革命军在育水之滨的沙场中设坛,陈兵大会。刘玄正式成为革命大军的首领——皇帝。从此,革命军有了一个共同的称号:汉军。接下来,便是汉军踏上漫漫征程的时候了。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