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陈振龙费尽心思,躲过菲律宾海关的检查,带回一根藤。不料,这根藤竟救了几千万同胞的命。

1543年,陈振龙生于福建福州府长乐县。他从小志向远大,想做高官为民服务。谁知,天意弄人,他的仕途止步乡试,屡试不中。 他只好弃官从商,跟随商船来到菲律宾,到处搜罗物美价廉的东西,批发了带回去赚点差价。 陈振龙在菲律宾的街道上溜达着,欣赏着当地特产,盘算着进点什么东西回去。突然,他发现一个土著人的摊位上摆放着一堆堆带泥像瓜的东西。 陈振龙好奇地走近仔细瞧。摊主热情地介绍,那是朱薯,生熟都可以吃,而且口感不同。陈振龙边听边看,买了一些。

陈振龙回到旅店,生吃一个,脆甜可口。他塞给店小二一些小费,很快,热气腾腾的熟朱薯端来了,软糯香甜。 陈振龙看着朱薯笑了:这真是宝贝。店小二笑着说:“这个真的是宝贝呢!又好吃又管饱,我们家也种了。” 第二天,陈振龙又来到朱薯摊位前。摊主看到他,熟络地招呼着。陈振龙笑着说,味道好极了!生吃脆甜可口,熟吃软糯香甜,想要在摊主这里进货。 谁知,摊主面露难色:“您只能在我们这里吃,带不走的。” 原来,朱薯是西班牙人占领菲律宾后带来种植的,严禁出口。陈振龙悻悻地离开了。 回到住所,陈振龙的心久久不能平静。他想到,国内百姓食不果腹,流离失所,如果能种植朱薯,那可以拯救多少人啊!陈振龙越想越兴奋,一夜没合眼。 第三天一大早,陈振龙找来店小二,详细了解朱薯后更兴奋了。朱薯种植简单,还耐旱高产,简直是国内旱灾时的救命稻草。

没过几天,商船要离开了。陈振龙却坚持留在菲律宾,潜心学习朱薯种植技术,等待时机回国。 几年后,来了一艘中国商船,陈振龙深知朱薯带不了,还是花大价钱从土著人手里买了一根朱薯藤。 可怎么带回国呢? 陈振龙把朱薯藤放到行李最下面,不放心,又取出来。听说西班牙人检查得很严,行李全部要翻遍。 陈振龙着急的想着对策,突然,他看到旁边的麻绳颜色与朱薯藤近似,他高兴地跳起来:有了!他把麻绳解开,小心地把朱薯藤编到麻绳里。“还真有点像!”他自言自语道。他再找来用泥土,给麻绳抹了个遍后,用来捆绑行李。 这个方法真不错,陈振龙成功躲过海关的检查,顺利登船。但陈振龙不得不继续担心,西班牙人在途中可以随时搜查。 幸好,有惊无险。商船靠岸了。陈振龙一刻不敢停歇,径直往福建老家赶,朱薯藤得尽快种。 回到家,陈振龙解下朱薯藤,按照学会的种植方法仔仔细细地把它种到家旁的空地里。他每天精心照顾,不敢怠慢,只有一根,成败就看它了。 过了不久,朱薯藤发芽了,陈振龙非常开心。过了几个月,竟也长出了朱薯,陈振龙更加兴奋,他仿佛看到了无限希望,为朱薯所受的苦都是值得的。

陈振龙开始在村里推广朱薯,乡亲们都知道朱薯能填饱肚子。 第二年,大旱。庄稼收成不好,饥荒泛滥。于是,陈振龙让儿子陈经纶禀告巡府金大人,有关自己种植朱薯的事情。 金大人半信半疑,他分配一块地给陈振龙父子试种,看看效果再说。陈振龙父子撸起袖子加油干,4个月后,果然收获朱薯。金大人非常开心,便开始广泛普及种植朱薯,有效缓解了饥荒。朱薯味甜,又被称为甘薯(有些地方叫红薯、地瓜、芋头)。 陈振龙不畏艰险,从菲律宾带回一根朱薯滕,现在成为了我国的主食之一,它曾在我们最困难的时期,拯救了无数国人的生命,他被称为“甘薯之父”,亦有“古代袁隆平”之称。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