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末一次大饥荒中,一位官员上报灾区情况,纵然他阅历丰富,还从辽东战场死人堆里爬出来过,但是战场上尸山血海,远比不上灾区的惨烈,有时候能吃到草根树皮就是奢望,打鱼捕猎更是难如登天。那么,古代有哪些大的灾害?古代闹饥荒时,难民为什么宁愿吃土,啃树皮,也不愿意去河里抓鱼吃呢?是他们太蠢,还是说另有隐情呢?

古代有哪些大的灾害?古代主要有旱灾、水灾、战争灾害和蝗虫灾害。 在古代,一旦发生大饥荒,目光所及之处,只要是能吃的,无论是树皮还是草根,只要是能吃进嘴里的,都会被一扫而光,直到地上什么也没有。有的灾民不得不长途跋涉,寻找出路,也有人没力气走,只能留下等死。 有人问了,古代水源中的动植物资源那么丰富,这些灾民为什么不去抓鱼捕猎呢?反而去啃食那些难以下咽的树皮呢?

其实这个问题晋惠帝司马衷已经早就问过。话说在西晋时,有一年爆发大饥荒,大量老百姓因为土地绝收,无粮可吃,只能啃一些树皮草根勉强度日,再到后来,连树皮也没有了,难民们只能虚弱地躺在地上等死。 当官员将此地的惨状报告给惠文帝的时候,他的第一反应不是开仓放粮,救济灾民,而是陷入沉思冥想半天后说出这么一句话,百姓无粟米充饥,何不食肉糜呢? 意思是百姓们没有大米可吃,为什么不去吃肉呢?就是因为这样一句话,晋惠帝被后人嘲笑上千年,可能在他的印象中,丰衣足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身为皇帝,本就难以接触外面真实的世界,更不要说见识一下饥荒的恐怖。那么,古代饥荒到底有多残酷? 按照史书记载,西汉初年,为了能让灾民活下去,汉高祖刘邦甚至搬出了一条特殊的法令,允许灾民卖儿卖女来换取粮食。一时间,被卖进达官贵人府上的孩童不计其数。饥荒就像一场梦魇,唯一逃出去的办法就是活下来,无论用什么办法都可以。 翻阅史书,我们可以看到上面有关饥荒的记录数不胜数,最困难的时候甚至还会出现同类相吃,但是大部分的灾民还是保持着最后一丝人性,不愿意对这些同胞下手,于是这些人就选择吃草根,啃树皮。

当这些被吃完之后,有人就会开始吃土,这种土就是我们常说的观音土。观音土其实是一种高岭土,这种土质地细腻,几乎不含其他沙子和石子等杂物,刚下肚时确实会有一种饱腹感,可没多久,这些人就会感到口渴难耐。 观音土遇到水就会迅速膨胀结块,留在消化道中排不出来,过不了几天,这些人就会肚子肿胀下坠,被活活憋死的人不在少数。食用观音土充饥,这些行为无异于饮鸩止渴,但是身处灾荒之下,这些难民们根本没得选,找不到食物也只能等死。

古代闹饥荒时,难民为什么都在吃土,啃树皮?天上飞的,水里游的动物不能吃吗?无论是古代还是现在,世界上总是不缺乏一些猎人,这些人仅靠捕猎就能过上自给自足的生活。但是饥荒并不是突如其来的,粮食也不是突然消失的,缓慢的消耗才是最折磨人的,在古代没有如今科技条件发达,一旦长时间没有降雨,粮食就可能颗粒无收,人们就只能待在家里吃存粮。 但是农民平时不仅要给地主交租金之外,还免不掉一些五花八门的杂税,大部分收成都被地主官吏拿去,剩余这些粮食用来果腹都是问题,更别说有存粮用来抵抗灾年。

所以一旦天灾来到,粮食绝收,百姓们只能消耗完手里存粮之后,等待官府的救济,一开始这些救济粮可能还够吃,但是随着灾民越来越多,每个人分到手里的粮食也越来越少。为了活下去,难民就不得不寻找其他的替代品,比如树皮或者草根。 虽然捕猎也是一个生存之道,但是捕猎可是一个技术活儿,一般百姓很难捕获到猎物,再加上饥饿折磨,这些人也没有多余的力气去和动物们拼体力,如果是干旱引发的饥荒,人都吃不饱,更别说那些动物们,可能不是被吃就是早早逃跑,靠着森林里仅有的猎物来养活一地的难民,显然不太现实,而河水也早就被蒸发了,否则也不会爆发旱灾。

这时候,灾民们连喝水都是问题,怎么还会有鱼虾可以吃呢?除了旱灾之外,最常见的就要数洪灾了。当水灾来临时,大片农田和房屋都会被洪水摧毁,百姓们只能不停地往高处移动。 虽然和旱灾相比,水灾不缺水,但是想抓鱼却十分困难。在古代,由于生产工具落后,普通人抓鱼本就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情,更不用说在发生水灾之时,洪水不仅水流湍急,还夹杂着大量的泥沙和杂物,就算是现代捕鱼工具也派不上用场。

还有一种饥荒是战争引起的。统治者为了扩大势力,就会频繁发动战争,一旦发动战争,遭殃的就是老百姓。如果自己这边胜利,就有可能会被增加税收,用来弥补打仗的消耗,这下手里的存粮就会不够吃; 如果是自己这边战败就更惨,弄不好就会面临被屠城。于是战争中就会出现大量百姓逃亡,百姓们都只顾着逃命,哪里有时间去耕地种粮呢?这就意味着会有大量百姓死去。 而灾民逃难时,一般都是沿河迁徙,那些死去的人就会掉进河里,被鱼虾分食。出于对鬼神的敬畏,人们就不敢吃这些鱼虾,再加上时间一久,河里会产生病菌,就算是一些胆子大的人去吃这些鱼虾,也可能会染瘟疫。 和捕猎抓鱼比起来,找草根树皮就比较简单安全,这些东西不仅遍地都是,找起来也不需要消耗太多的力气,虽然吃到嘴里难以下咽,但是再难吃也比不上挨饿的痛苦。 在古代闹虫灾时,难民为什么宁愿吃土,啃树皮,也不去捕捉蝗虫去吃,在造成饥荒的原因之中,无论是旱灾还是水灾,抑或是人为战争造成的饥荒,总会留给人一线希望,用点心思还是能找到点吃的东西。 但是当蝗虫成批量出现时,那真是末日一般的场景,蝗虫所到之处,可以说是一片荒芜,所有能吃的东西都被蝗虫吃得干干净净,别说是植物,就连一些动物也难以幸免,地上留下的骨架一点碎肉也没有,就连狗见了也挠头。

如果灾民们不小心一点,不要说是吃蝗虫,自己都有可能变成蝗虫的食物,这些虫子可谓是上天入地,无所不能,祸害完一处庄稼地之后,就会马上转移,根本不会留给百姓的反应时间。 到这个时候,百姓吃不上饭,几乎连走路的力气都没有,还靠什么抓这些身手敏捷的虫子呢?如果真能抓到虫子吃,可能也就不害怕虫子会引起饥荒了。 虽然这时候官府会派人到处灭虫,但无论用什么方法,效果总是有限的,面对铺天盖地的虫灾,很难起到效果,真正的灾难远比我们想象的要恐怖。在明末一次大饥荒中,一位官员上报灾区情况,纵然他阅历丰富,还从辽东战场死人堆里爬出来过,但是战场上尸山血海,远比不上灾区的惨烈,有时候能吃到草根树皮就是奢望,打鱼捕猎更是难如登天。

和他们相比,我们现在不仅解决了温饱问题,而且还过上了小康生活,这日子简直是美极了。为此,我们要珍惜当今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学习历史,珍惜当下,以便更好地前行。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