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矛盾制造矛盾,没架硬吵,这是国产剧一种新型诈骗模式,我愿意称之为:拱火剧。

看得人血压升高、心慌气短、糟心疲惫,仿佛一夜之间老了十岁。

真的,看之前没想到,它杀伤力这么大:

《好团圆》

这类电视剧,通常很具欺骗性,它善于伪装,装成“现实主义题材”。

听听简介,很难不往那方面想:

江苏昆山,老向家有三个女儿。

大姐向前,在上海打拼,事业有成白领,老公在读博士,当了家庭煮夫,照顾一对双胞胎儿女。

二姐向中,是政策外的孩子,从小被送到乡下养,10岁回到父母身边,始终和父母有隔阂。

如今结了婚,还没生孩子,正在闹离婚。



小妹向南,原本是老向哥哥的孩子,哥哥嫂嫂车祸去世,老向就收养了侄女,比对两个亲生女儿还好。

而小妹看上了离异的地产商霸总,还要闪婚…

这部《好团圆》,基本就是围绕三姐妹的情感故事展开,看上去是一部女性向、反映普通人日常生活的剧集。

但,打开这部剧,只要轻轻看上一两集,整个人都不好了。

这家里就没有一个正常人。

全家主打一个不好好说话,有事儿瞒来瞒去,不摊开来说,见面就要吵架,仿佛有吵架KPI。

比如故事开头,老向突然把三个女儿叫回家,说老家房子要拆迁了,他要分财产。

但这事儿完全没影儿,后面20集都没再提…

老向就公开偏袒小女儿,说拆迁款一分为四,小女儿独占40%,他和老伴拿20%,两个亲闺女各拿20%。

这,不是没事找事吗?

二女儿心思敏感,当场就表示:我不要了。

老向立刻火上来了:你这是什么态度,会不会好好说话?要走?那就别回来了…

底下省略五百字吵架内容…



如此这般闹别扭,在老向和二女儿之间,反复发生,一个“爹爹不休”,一个怼天怼地。

二女儿看到小女儿和父母说点体己话,就酸了,转身走了;





二女儿要离婚,家人不同意,吵了一架,拔腿走了;



终于提交了离婚申请,老向怪她没告诉自己,吵一架,又走了。

看到后来我都应激了:这集我是不是看过?



其他人也不消停。

母亲因为涉嫌卖淫嫖娼,被警察抓了。

大姐托人打听,原来是一场误会,但又觉得这事不光彩,不把实情全部告诉家人。

而这件事,家里又没人通知二女儿,老二感觉老大老三在合力排挤她…

姐妹之间又开始吵…



而三个女儿各自的小家庭,也是一大堆狗血撕X戏:

大姐夫出轨,大姐忙着捉小三,和小三别苗头;



二姐离婚,婆婆想霸占婚房,于是开启儿媳和婆婆大斗法;



小妹更离谱,嫁给霸总之前就和小姑子不对付,小姑子甚至把她婚礼要穿的旗袍剪了…



结婚后,则要和霸总前妻玩雌竞,互扇巴掌,最后还要被霸总家暴…



如果说这部剧一开始还有那么点生活质感,但越往后,越疯越癫,八点档狗血剧的本质逐渐暴露…

想不到2024年,这种剧还在霸占中国老百姓的屏幕。

如果只是狗血,这种剧还不值得乌鸦专门写一篇文章来吐槽。

我想说的是,《好团圆》非常典型,拥有现在国产剧的通病,拙劣的套路,凸显出编剧的精明算计。

比如,在这类剧中,没有真实的人,全是人设。

大姐女强人,二姐委屈老二脾气倔,小妹傻白甜。

贴上标签后,观众可以迅速辨识她们,不需要花脑子就可以轻易进入情节。

猛一看,生活中好像这样的人也确实存在,但仔细看下去,你发现剧中塑造她们,全是一些刻板印象的重复。

你都知道编剧要打什么牌:

女强人是家里最能扛事的,她吃最多的苦,但她不说。

她被老公背叛,被坏人欺压,她敢硬刚,总之,她是美强惨,拿的是大女主剧本。

委屈老二,被忽视的女儿,基调就是“原生家庭害我一辈子”,专门用来激发观众的同理心,谁没有一个被伤害过的童年呢?

傻白甜妹妹这条线,叠的buff更多,拎出来就是个狗血短剧剧本。

有人想看“恋爱脑”的下场,有人想看教训有钱人,还有人看到家暴,拳头硬了…

每个人的故事就精准地踩中流量大法,每个桥段仿佛都能瞬间浓缩成一个标签,住到热搜上。

女主们说着一些爽言爽语、怼天怼地,仿佛掌握了自己的命运…



这就是这种剧最让人恶心的地方:它贩卖女性主义。

这些年,女性主义思潮席卷网络,观众对女性叙事有了更多的需求。这些剧抓住了这个风口,无论如何都要蹭一把…

但创作者思维太落后,他们没有能力做好。

表面看,它以女性为主角,企图塑造独立女性,但仔细看,它极度厌女。

特别是对三姐妹以外的女性角色,充满了恶意。

大姐夫的心机学妹,是典型的小三,主动接近大姐夫,明明是两人的奸情(合谋),脏水全泼在女人身上。



二姐的婆婆,是典型的恶婆婆,把儿子宠成巨婴,毫无边界感,总是不打招呼就闯入小夫妻的家。



后来二姐离婚,婆婆又耍赖,要霸占房子,居然在屋里砌墙,全然不顾这房产是女方的。

小妹的小姑子,是极度虚荣抓马的富家女,到处炫富,看不起普通人…



天天逮着小妹吵架,不慎摔下楼梯,胸部假体移位了…

甚至连一些一闪而过的女性,也是莫名其妙的恶女。



二姐学茶艺,同班的几个胖女人取笑她,被二姐反怼…


胖子已经是国产剧里的边缘人了,怎么,现在都不配当个好人了?



这部剧里,充满了各种坏得没来由的女性,充满了女性互害,女人为难女人,女人为了抢男人、抢工作、抢房子、抢风头、抢面子,可以没有底线,没有节操。

说白了,这和那些宫斗宅斗剧,没有区别,跟巴掌靠批发的短剧,也没有区别,本质就是雌竞。

如果说恶女形象只是因为编剧无能,为了戏剧冲突强行写出来了的…

那么这部剧更为阴险的操作是,刻画男人。

三个女婿,没一个好人。大女婿出轨,二女婿妈宝男,小女婿家暴。

编剧如意算盘打得好,想通过塑造渣男,让观众生气,联合起来吐槽男人…

但剧情怎么看怎么不对劲。

就说大姐家,大姐不是在工作,就是处理娘家的事情,陪完父母陪妹妹,自己的小家庭几乎顾不上,带孩子做家务都是丈夫在操持。

重点是,这两个孩子还是她和前夫生的,全剧就没见她带过一分钟孩子。

而身为不赚钱,事业发展受阻的丈夫,他处于弱势。

点杯奶茶,妻子都要过问。

妻子的请求,比如“父母要来家里住几天”,比如“我要升职,举家搬去深圳”,哪怕侵犯到他的权利,他也不能拒绝。

丈夫的处境,不就是全职主妇的性转版吗?

大姐,不就是一个忽略伴侣劳动价值的“女爹”吗?

如果是家庭主妇遭遇这些,不知道多少观众要为她声讨丈夫,怎么性别转换了,大姐就是独立女性了?

编剧后来为大姐夫编了很多过错:心机、善于伪装,出轨、涉嫌违法…

这些,都给了大姐离婚的正当性。

但回到最初的叙事中,在当今社会,多少企业提出的岗位需求,就是能996、六亲不认?

要高薪,就得放弃家庭,要顾上家庭,收入和晋升机会就大幅降低。

一个家庭做决策时,处于经济利益考虑,大概率会让能挣钱的出去996,不能挣钱的在家带孩子…

而大多数时候,在家的就是女性。

所以一个家庭要追求内部平等,成本是非常高的。这个平衡也更需要双方的用心维护,特别是强势的一方,更要小心。

在剧中,我始终认为大姐的处理是有问题的,每次有事,她看似是征求意见,但没有真正为对方的处境考虑。

还有个细节,她手机摔坏时,第一个想起来的是上司的电话,而竟然不是丈夫的电话…

就,很难评…

你到底是不是长期把你老公当成工具人?

二姐夫不求上进,妈宝男,还不讲卫生,不洗澡就想上床…

这样的男人也看得上?



二姐说了,小时候被父母忽视,所以缺爱,而二姐夫婚前给她当舔狗、鞍前马后,她很受用,谁知婚后原形毕露…

说得好像是这个男人突然性情大变,善于伪装。

但这其实是男女共谋的游戏:多少恋爱,还停留在男人追求女人、讨好女人的模式里,这就像一场狩猎,男人费尽心思,各种开屏,女人等待接受,被宠上天。

恋爱不谈志趣、不谈三观,没有真实的相处和了解,而只是走一场表演仪式,那走完流程后,男人现原形,是再自然不过的。

这个过程,二姐就没有一点责任吗?

亲密关系里的问题,现在似乎都可以轻易地归因:都是男人不行。

但我始终认为,主张女性权利,不代表女性可以占尽便宜,把所有责任都抛出去,自己毫无反省。

经历失败的婚姻,认识到自己的局限,收获成长,这才是最重要的。

而剧集给姐妹俩的情感出口,却让人一言难尽。

给大姐安排了一个备胎:就是她能背下电话号码的上司。

生活中对她无微不至,随传随到,工作中指点她、帮助她、引领她…这不就是另一个霸总吗?



给二姐安排了一个温柔善良帅气的小鲜肉,和废柴老公竞争。

潜台词是:看我多有魅力,我什么都不需要改变,只要换个人,能宠我,日子就能过好。

行吧…

说起来,这部剧最让人无力吐槽的男人,是老向。

他爹味很重,女儿稍有些不合他心意,他就觉得给他丢脸了,要指手画脚、骂骂咧咧。

但家里出了什么事,他又办不好,总要外包给大女儿全权处理。

但偏偏,编剧还要营造美好的“父母爱情”,这就非常难受。

互联网5G冲浪的朋友,真的很难相信,这样的男人对老婆能有多好…

于是这位母亲,有了个娇妻人设,是老向的“小尾巴”“小公举”…

去你的小公举,是小工具(人)吧。



有网友这样评价这部剧:被父权绑架的女性剧。

深以为然。

这部剧虽然以女性为主角,既没有看到女性的困境,也没有为女性说话…

它不过是,想吃女权这碗饭罢了。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