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莽当皇帝的时候,琅琊郡海曲县旁的奎山脚下有一座客栈,客栈的老板是一位无夫无子的女子,名为吕母。这家客栈方圆百里十分有名,因为吕母是出了名的乐善好施、豪爽大气,不论是穷苦百姓还是没了钱的青年,只要是到这家客栈,吕母都会免费让他们吃喝,还送给他们衣服和食物。不论送出多少东西,一概不打欠条,不记数目。 王莽在位时期,由于不成功的改革造成天下大乱,民不聊生,加上老天爷连年降下灾祸,各地的百姓都生活在水深火热中,吃不饱饭那是常事,有钱人对穷苦百姓们那是唯恐避之不及,像吕母这样专门施舍可怜人的富人,真是少见。
也有人对吕母的慷慨提出疑问,问她需不需要自己做些什么,吕母先说不用,后来实在架不住问的人多,就说你们要真的想做点什么,就把奎山山脚下的那条小河沟疏通一下吧,也算造福乡里,不过从小河沟里挖出来的泥土要堆积到一块。 不过,金山银山总有花光的时候,吕母挥金如土,乐善好施,花钱慷慨大方,数年间万贯的家财也全部散尽。一位孤苦伶仃的女子,在这乱世里又没了钱财,如何生存下去?曾经受过吕母恩惠的人们纷纷想着这个问题。 又是一年中秋佳节,尽管贫苦百姓们生活不易,但淳朴的乡里人不忍善良大方的吕母受苦,纷纷聚在一起,准备每家出一点钱,来还给吕母。可是当大家捧着钱财和衣服拿给吕母的时候,吕母却不收,并流着眼泪说道:“所以厚诸君者,非欲求利,徒以县宰不道,枉杀吾子,欲为报怨耳。诸君宁肯哀之乎!”(《后汉书》)
原来,吕母是与海曲县令有着不共戴天之仇。吕母的丈夫早死,留下了偌大的家业,和一个独子。父亲的早死和母亲的操劳让吕育十分体贴母亲,他善良敦厚,孝顺母亲,和母亲相依为命。 长大以后,吕育出任县游徽,负责一方巡察缉捕。天凤元年(公元14年),县令让吕育带着手下去惩罚交不起捐税的百姓。可是王莽在位时期百姓贫困潦倒,无数人为了凑齐这捐税只得卖掉房子乃至妻女。灾年下活命已十分困难,哪里还交得起沉重的捐税。 县令为了搜刮民脂民膏,同时也凑齐上面给的指标,让吕育去杀几个人立立威。可善良的吕育深知百姓疾苦,不愿惩罚他们。县令知道后,十分愤怒,并打起了吕育家产的主意。本来是一个小罪,但县令随便安了一个死罪的罪名将吕育下狱,并让吕母带着钱来赎人。 吕母拒绝县令的要求,让他放人,谁知县令恼羞成怒,将吕育处死。就这样,和自己相依为命的善良儿子死在了恶官县令手中。复仇的火焰在吕母心中燃起,她暗地里联络勇士,准备向县令复仇。所以,她散尽家财,只为赢得百姓的支持和拥护。
当众人问吕母有何愿望时,吕母终于说出了自己的真实目的。其实吕母有点利用大家的意思,但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百姓们已经走投无路,不造反也是死,造反还有一丝生机。所以豪杰们和走投无路的百姓们一起拥护吕母,揭竿而起。而他们宣布起义的地方,就在当年挖小河沟筑起的那个土堆上。 尽管吕母的起义部队只有数百人,但他们均受过吕母的恩惠,所以对吕母十分忠心,凝聚力很强。为了报仇,吕母也谋划了很久,她知道官兵实力强大,所以打出造反的旗号后就带着手下坐船来到海上崮河两岸。官兵来镇压他们就逃到海上,官兵撤走他们就上岸发动突袭。由于神出鬼没,吕母的起义军取得了许多战果,声势越来越大。灾年下到处都是活不下去的流民,听说吕母的起义军便纷纷来投靠,很快起义军就发展到了数千人。 经过三年的准备,吕母终于等到了这一刻,她登上奎山西麓的土台祭天,自称将军,并亲率三千起义军勇士,一路奔向海曲城。 吕母指挥的起义军作战英勇,很快就攻克了海曲城,俘获了县令等一众官员。县令叩头乞求饶命,吕母一刀将其首级斩下,并带往儿子的墓前祭奠。
大仇得报,又攻下县城斩杀了县令,吕母声势大振,先前许多觉得她是女子因而瞧不起她的人也纷纷前来投靠。不久,起义军就发展到了万人。琅琊郡太守发兵海曲县,想要镇压吕母。吕母沉着镇定,指挥起义军依托崮河,在海上与敌人周旋,并来到一座海岛上。在岛上起义军们种植着粮食蔬菜,下海捕鱼,他们省吃俭用,艰苦度日。尽管生活艰难,但乱世中好歹有一个避风港。
由于这支起义军来去无踪,神出鬼没,官府始终无法镇压,还吃了许多败仗,官兵闻吕母而丧胆。吕母的起义军惊动了王莽,他见镇压不成,就派人劝说首领,想要从内部瓦解,但首领们大多受过吕母恩惠,王莽的计策没有奏效。
天凤五年(公元18年),辗转苦战的吕母病逝,身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起义军女领袖,她的传奇一生落幕了。然而吕母的起义就像陈胜吴广起义一样,点燃了百姓反抗暴政的火炬,在她死后,各地起义军纷纷揭竿而起。吕母的部下也投入、青犊、铜马等农民起义军,继续吕母未完成的起义事业。
参考资料:
《后汉书》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