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俄罗斯卫星网报道,俄国防部说,2025年前三个月,乌军伤亡损失达到了13.8万人。这相当于每天有1530名士兵倒下。如果按这个速度消耗下去,俄军只需17个月就能消灭80万乌军。

最新战报显示,俄军已经彻底掌控了库尔斯克战场的主动权。曾经被西方军事观察家看好的乌军"春季反攻",如今沦为了困在35平方公里人工林里的绝望守军。

这些士兵既不敢投降,又等不到苏梅方向的援军,只能在密林深处对着劝降的无人机胡乱开火。

而俄军现在也不劝降了,直接上重火力清场,上周俄军向克里沃罗格市发射一枚携带高爆弹头高精度导弹,直接一锅端了85名乌军和北约军官。

更致命的打击来自苏梅方向。俄军已在乌克兰境内构筑起30公里纵深的缓冲区,完全掌控巴西夫卡村后,乌军三个增援旅正面临被包饺子的风险。

北约军事顾问急得跳脚,建议乌军赶紧放弃库尔斯克,把主力撤到顿涅茨克防线。但基辅方面还在嘴硬——毕竟7万条人命换来的土地,谁甘心当废牌扔掉?

但现在的乌军确定没有能力守住这里了。

更恐怖的是,乌克兰政府控制区人的口已不足3000万,适龄男性不足700万,还要维持社会运转,实际能征兵的人数已逼近极限。

泽连斯基现在不仅要和普京拼炮弹,更在赌整个民族的生育率,这场战争正在把乌克兰拖向"人口断崖"的深渊。

此外,这三个月俄军报销了乌军10200架无人机,相当于每天被击落113架!

还有2495辆装甲车、3032门火炮均已损毁,这些数字背后是西方军援体系的全面崩溃。

德国最近公开承认,欧盟根本补不上美国的军援缺口。更讽刺的是,俄军每摧毁一辆豹2坦克,北约就要花半年时间重新生产。

现在来看,美国暂停军援引发的连锁反应,远比表面看起来更严重。五角大楼停止情报共享后,乌军最近三次重要军事会议都遭到精准打击,这说明俄军情报网已经深入乌军指挥系统。

可以说,欧盟这个接盘侠做到并不好,27国各怀鬼胎,法国马克龙嘴上喊得凶,真金白银却捂得紧。

更致命的是,欧盟承诺的100万发炮弹至今只交付了30%,而乌克兰前线每天就要消耗5000-7000发。

德国最近交付的18门PzH-2000自行火炮,配套弹药只够打两周。法国提供的"凯撒"卡车炮更是拆掉了火控计算机,生怕技术泄露。

笔者注意到一个危险信号:西方智库开始流行"弃乌保台"论调,认为应该集中资源对付中国。这种战略转向,等于提前给乌克兰判了死刑。

面对内外交困的局面,乌克兰总统正在经历执政以来最黑暗的时刻。军事上,精锐的空降兵部队被打得只剩番号;政治上,前陆军司令扎卢日内被解职后,军方与文官政府的裂痕公开化。

更糟糕的是,欧盟内部开始出现"劝和促谈"的声音,德国上月私下提议用20%的领土换停火,虽然遭到公开否认,但无风不起浪。

现在基辅街头的征兵海报已经换成60岁老汉的照片,这说明兵源枯竭到什么程度。有视频显示,征兵办人员开始在地铁站随机抓人,连穿着拖鞋买菜的市民都不放过。

这种抓壮丁式的动员,除了制造更多"一日士兵"(指训练不足24小时就被送上前线的新兵),对扭转战局毫无帮助。

综合各方信息判断,俄乌冲突可能走向三种结局:

第一种是美国大选后强压乌克兰割地求和。

这种方案可能要求乌方承认克里米亚和顿巴斯现状,换取俄罗斯停止进攻。但泽连斯基如果接受,必然面临国内民族主义者的刺杀威胁。

第二种是俄军发动"基辅战役2.0版"。利用现在的季节优势,从苏梅方向直插乌克兰腹地。这种打法风险极大,但若成功就能彻底摧毁乌克兰政权。

第三种是最残酷的"慢性放血"。俄罗斯不追求速胜,而是通过持续消耗战拖垮乌克兰。这种策略下,战争可能持续10年以上,直到乌克兰人口结构崩溃。

无论哪种结局,战场上的天平都在向莫斯科倾斜。

当欧盟连50万发炮弹都凑不齐时,俄罗斯的军工厂却在三班倒生产,乌拉尔机械厂月产坦克突破100辆,下诺夫哥罗德的炮弹产能达到北约总和的两倍。这种恐怖的战争机器一旦全速运转,就不是靠几件西方武器能阻挡的了。

现在唯一能确定的是,无论战争以何种方式结束,乌克兰都注定要付出惨痛代价。 是彻底沦为俄罗斯势力范围,还是被西方当成弃子肢解,亦或是在战火中耗尽最后一丝元气?

素材来源于官方媒体/网络新闻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